浅谈中国竹笛演奏中气息的控制

时间:2022-10-01 08:24:20

浅谈中国竹笛演奏中气息的控制

摘要:竹笛是我国古典传统乐器之一,演奏过程中是否能够熟练控制气息关系着演奏者对音准、音色、力度变化与各种情感的表现能力。为了进一步探讨竹笛演奏艺术水平提高的途径,该文从生理角度与物理角度分析了我国竹笛演奏中控制气息,及气息不够稳定、均匀所产生的后果,提出了正确控制气息的方法,进而帮助演奏者提高控制气息的能力。

关键词:竹笛演奏 气息控制 方法 呼吸运气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a)-0244-01

中国竹笛演奏过程中,影响笛子音色的因素不仅包括正确口型与呼吸方法的运用,还有对气息的正确而熟练的控制。那么,什么是竹笛演奏过程中的气息控制?正常情况下,人的吸气是主动的,而呼气是被动的,且是无意识的,可竹笛演奏过程中却要求对呼出的气息进行有意识地控制,这就是气息控制。竹笛演奏过程中笛子是否有优美的音色,在于演奏者气息控制的能力,因此,研究气息控制对提高竹笛演奏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多角度分析“气息控制”

从物理学角度分析,气息这种属激发频率的行为活动,有着一定的可控性。竹笛吹奏的时候,气流成细束进入管内,这种成束的气流在一定范围内有着一定的频率,气流的速度与频率的高低成正比,频率的高低则决定着适合吹低音还是高音。简单地说,气粗而缓则激发频率低,适宜吹低音;气细而急则激发频率高,适宜吹高音。由此可见,气息控制的不同可以使笛子发出不同的音色、音律。

从生理学角度分析,气息是笛子发音的主要动力,可这种动力是有条件限制的。因为,这种动力由胸部产生,而由肺部吸进的气流必须以能够满足吹奏时充分激发笛腔气柱的振动为前提。具体地说,胸肺收缩产生的气流并经唇缝喷射吹孔产生边棱音,边棱音的振动激发管腔气柱的振动,并经耦合发出笛声,但其耦合过程也是受一定条件限制的,即边棱音与管腔气柱的振频相差不大时,方可进行。为使边棱音的振动和管腔气柱的振动能保持良好的耦合状态,演奏者必须具有控制气息的能力保持气息的稳定和均匀。

竹笛演奏时为什么要求气息稳定而均匀,其理论依据是:从声像学角度来讲,笛音是由物体共振而发出。如果共振在一定期间内有规律、周期性的进行,发出的声音就会形成固有的高音,笛音会非常的悦耳;如果相反的话,音色、音频等就会恍惚不定,甚至尖锐刺耳、失声。从这不难看出,气息的稳定与均匀需要依靠人通过身体机制来控制。

竹笛演奏时气息控制不良所带来的影响气息不稳、不均所带来的影响。

竹笛演奏时,如果气量过足、冲力太强,就会超越边棱音振动频率的极限,造成频率过高,笛声偏高,甚至尖锐刺耳;如果气量不足、冲力太弱,就会造成边棱音振频过缓,笛声偏低,泛音受限,这样的话就可能使得笛声的音色变得贫乏。竹笛演奏过程中如果以上两种现象交替出现,必然导致笛声旋律不稳定、力度不均匀。

2 不正确呼吸运气所带来的影响

呼吸运动与气息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在成演奏过程中使气息处于稳定与均匀状态,演奏者必须正确呼吸。因此,下面从三个角度分析了呼吸运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耸肩:吸气的时候如果双肩上抬,就可能使得气吸得很浅。这样吸气的话,胸部就会逼紧,演奏的时候将会缺少有力的气息支持,使音色变紧,且不能长久地维持长音;收腹:吸气的时候如果错误地将小腹用力向里收缩,变会使得气息只能吸到上胸部,导致胸部肌肉紧压肋骨;挺肚:吸气的时候如果小腹像鼓一样向外挺起,就会导致腹腔肋骨被拉下,使得气吸得过深,胸、腹部肌肉紧张,造成气息不足。从这些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不正确的呼吸运动对气息稳定以均匀产生的不良影响,为此,演奏者要想吹好笛子,必须掌握正确的呼吸运气方法。

3 竹笛演奏过程中气息控制方法

3.1 掌握正确的呼吸运气方法

从生理角度分析,要想气息保持稳定与均匀,关键在于演奏者吸气量多少,以及对呼吸的控制能力。一般的时候,正常情况下人的吸气状态与吹笛子时的吸气状态相比,只存在气量和深度的不同,并不存在其他的不同。简单地说,吹竹笛的时候,人的气量与深度要大于人正常情况下的吸气状态。但是,正常情况下的人的呼气状态却与笛吹奏时的呼气状态完全相反。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呼气的时候,为了对气息进行有效的调整与节制,使其保持稳定与均匀的状态,必须长期保持良好的呼气状态。呼气的时候,胸部产生的气流要依靠下腹部的“内收上托力”排出,于此同时,利用横隔膜和腹肌的张力控制呼气,使气息得以徐缓而均匀、平稳而舒畅,进而到达控制气息的目的。从这过程中,不难看出掌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对抗关系是气息控制的关键。

3.2 掌控好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对抗”

演奏过程中,必须保持良好的吸气状态。之所以要求这样,原因在于良好的吸气状态可使肋间处于收缩状态,使气息与肋间形成一种“对抗”的关系,这样的话即达到了控制气息与保持胸腔扩张的目的,利于产生优美的笛音。而呼气的时候,则要求演奏者的颊肌向两侧收缩,收缩的时候双唇拉紧变长,使唇肌保持收缩状态,形成一种能够随气息的冲击而自由游动的海绵状风门,这种似合非的口型可使来自胸腔的气流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化而灵活自如地受到控制,从而使呼吸保持一定的弹性。

4 结语

该文从生理与物理角度分析了竹笛演奏时的气息控制方法,这种控制方法主要在于掌握正确的呼吸运动方法,清楚了解吸气与呼气状态下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人体的生理机制调整气息。同时,要求口劲、风门大小适度,声门、咽喉、口形位置正确,只有各个部位协调一致,才能使气息保持稳定而均匀。

参考文献

[1]张鲁.竹笛演奏艺术精髓-气息控制研究[J].美与时代,2007(4).

[2]王鹤.论竹笛的音准与气息控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5(2).

[3]耿涛.竹笛吹奏中如何控制气息[J].乐器,2009(6).

上一篇:图书馆管理中怎样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 下一篇:浅谈新形势下医院文书档案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