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预习,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时间:2022-10-01 05:51:36

加强预习,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摘要: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生课前的一种自主认知活动,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课文预先进行了解、思考、质疑的求知过程。学生通过有效的预习,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学能力。通过对预习情况的检查,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避免教学的盲目性,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得更活。预习是学好历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多数预习只是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违背了预习的初衷,使得预习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堂;预习;指导;建议;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183-01

一、当今中学历史课堂预习之现状

历史预习课一般是学生读书,然后下发导学案,之后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整个教室一般都相当安静,学生集中精力完成导学案。教师在这中间的指导非常有限,也不好怎样去操作。因为初中历史教材的阅读障碍不大,学生一般能把基础知识梳理出来。但是高中历史教材容量大,知识面宽,对学生的论证分析理解能力、概括总结能力和比较评价能力等都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学生受课外阅读的限制,除书本以外相关的历史知识比较缺乏,理解存在障碍。此外,学生时间大量消耗在抄写上,失去文本诵读的时间,课堂上再也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大减,基础知识的落实也成了一纸空文。预习课变得枯燥乏味,气氛沉闷,失去历史的学科味道。预习课的效率大打折扣,即使学生花大力气去完成的导学案质量也不见得很高,当然也没有达到预习的预期效果。

二、解决方法之建议

在历史学科中高考要求日益提高,教学时间分配严重不足的今天,深化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前预习的应有作用,将课前预习与提高课堂效率充分结合起来,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深化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前预习的作用,提高课堂效率,结合笔者多年学习历史经验,得出以下几点:

(一)对学生课前预习方式提出科学性指导

初中学生学业负担重,各学科老师都强调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有具体的预习任务,还有科代表的责任检查,学生还要完成大量作业,作为非主科的历史学科当然不能去与其它主科争时间加任务。高中历史学科受初中时期学生的漠视惯性思维影响,同样也受到不公正的学科待遇。然而我们如何做到在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的前提下,科学指导学生预习是历史课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状况,提出不同的预习方案,供各类学生自由选择:,使他们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

1.针对学习基础能力较弱的学生,让他们根据每课的子目录内容写出知识要点,另外在笔记本上留出一块空间,再根据老师的分析作必要补充。

2.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预习时直接在课本上作出批注,并提出本课重难点,科代表负责搜集课前预习中提出的各类问题反馈到教师处,为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有针对性地教学提供“素材”。

(二)对学生课前预习内容做出明确性规定

1.预习时学生应着重看教材每课开头的引言,因为它是本课内容的概括与升华。与此同时,不可忽视本课的小标题,弄清主要讲的事哪几个问题,据此制定出本课的知识结构图,增强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

2.预习教材的文献资料,培养自己的史料阅读和材料处理能力。现行教材,突出历史学科特点,针对中学生实际,适当地增添文献资料的数量和份量,采取在一段史实的旁边设置一则史料,或在一些重要历史问题的叙述中穿插一段史料的方式。近年来历史中高考大量引人教材之外的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教材原始材料的引人,为培养学生的材料阅读能力和材料处理的应变能力提供了极好的素材,奠定良好的基础。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史料—读懂史料—理解史料,把教材的正文部分和文献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教于学。

3.预习要利用好材料图表,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教材图表数量增多,有原始照片图、后人画图、表格图、地图等。这些图表简洁明快,但功能各异,学生在预习时应该学会看图学史、看图说话、看图复述正文部分相关的史实,可以以此来培养口语组织和表达能力。

(三)对学生课前预习作业做出阶段性评价

1.教师先设置好预习题,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将设置的预习题抛给学生,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目标和方向。

2.发挥学习小组作用,学生的预习以学习小组单位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的预习集中进行,由于对学生进行督促监督,使预习有时间保障。此外,同学们相互探讨学习,预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3.加强对学习小组组长的培训,各小组做好相应的预习笔记。每次预习结束后由组长对组内学生预习结果进行检查,及时督促预习不认真的同学,并在组内进行预习结果交流,有利于培养小组合作探究精神。

综上所述,课前预习加强了历史课堂改革,提高了历史课堂效率,增进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确不失为一种课堂教学改革借鉴的有效方法。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是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提前学习,从而得出学生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这些体验和感受使课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更有效,中学历史课堂也会变得更加生动活波,有效教学也能在实践中得以实现。

上一篇:新时期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 下一篇:如何在思品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