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学”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良方”

时间:2022-10-01 05:37:30

引导学生“学”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良方”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由于课堂教学中没有重视“学”的能力培养,离开了教师的“讲”,学生不知道怎么样去学,学习的能力渐渐地退化,学习的自觉性也将渐渐地失去。笔者在主持课题“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引导学生“学”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良方”。

一、结合课题“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的研究过程

(一)在学习新课中,引导学生“学”

在新课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主要的方法是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推导公式、证明定理和分析例题。学生通过研读课文,与课本的标准语言进行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了学生“学”的能力。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在课堂教学的“新课学习”环节中,要达到以下四个要求:

1. 要有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指明学生“学”的方向。以研读课文为主的学习目标应设置明确、具体,使学生一看就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应达到什么标准,以便学生顺利达到目标。

2. 要有简明清晰的研读课文提纲

教师在“新课学习”环节时,要给出一个简明清晰的研读课文提纲,让学生有目标、有步骤地研读相应的数学书。

3. 要有明确的学习方法

研读课文和例题的方法很多,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

(1)在研读概念、定义时,引导学生一边研读,一边从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入手,充分挖掘生活中与新概念、新定义有关的东西,了解新概念、新定义的来龙去脉,因与果关系或内在之间逻辑的关系,弄清概念、定义的内涵与外延。

(2)在研读公式、定理时,引导学生一边研读,一边动笔演练。引导学生注重定理的证明与公式的推导,加深对定理与公式的理解,理解知识的“根”在哪里。

(3)在研读例题时,要引导学生一边研读,一边演练,然后完成例题类似的题目。例题不仅知识典型,而且方法典型,起着“举一反三”的作用。

4. 要做好反馈测评工作

当学生研读完课文后,当堂进行反馈测评。立足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检测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同步训练,既能达到练习的目的,又能检测学习效果。这一环节旨在达到当堂反馈、诊断学生“学”的程度、及时弥补 “学” 的效果。

(二)在堂上练习中引导学生“学”

我们在“堂上练习”的环节中,引导学生一边练习,一边学习新知识,既节省了教师讲解的时间,又能提高了学生“学”的能力,扩展了学生在堂上的练习空间。同时达到巩固新知识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巧设小题,对概念、性质、定理、公式以及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做出有效的变化,使其条件或形式发生变化,而本质特征却不变。

(三)在作业布置中,引导学生“学”

作业布置包括课后作业、课后反思及研究性学习,实际上是一种课后拓展延伸,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能有效地使课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同时,在作业练习中,引导学生“学”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引导学生“学”的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些成果

(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发生了变化

实行引导学生“学”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重心发生了变化,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移。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成了把“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的“引路人”,成了营造宽松向上的学习氛围的“导演”。

实行引导学生“学”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从“听”懂向“学” 懂转变,变成了积极踊跃地参与知识形成全过程的主人,逐步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研读数学书本和查找检索有关资料的习惯。

(二)经过近三年多实验,实验学校或实验老师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怀集县闸岗中心学校、怀集县洽水镇初级中学从2012开始全校参与课题实验。前者2015年中考,数学科标准分500分以上的人数81人,比2012多35人,翻了一翻。后者2015年中考,数学科标准分500分以上的人数140人,比2012多71人,也翻了一翻。

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学” 不仅使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品质,终身受益,而且使教学成绩有效地向上突破。引导学生“学”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良方”。

上一篇:历史课堂对高中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下一篇:液体声速测量的比较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