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小米成长之烦恼

时间:2022-10-01 04:46:59

少年小米成长之烦恼

小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什么才是最真实的小米?带着这些疑问,近日,本刊记者走进了风口浪尖中的小米科技,对话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黎万强,试图为读者揭开一个真实立体的小米。

今时今日,放眼整个互联网界,最热闹莫过于俗称“小三大战”的以雷军为代表的小米科技和以周鸿为代表的360之间的微博口水战。这场发端于2012年5月中旬的战争,像龙卷风一样短时间内席卷一切,包括互联网界、传统手机界、硬件供应商、各路专家等纷纷出来站台说话搏眼球。谁也无法预测这场热闹什么时候会终了,就像谁也无法预料这么多突然从互联网涌入智能手机行业的大佬谁会笑到最后。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号称躺着中枪成立两年多的小米科技成为这场纷争的焦点,正经历一场少年小米的成长烦恼。一时间小米几乎成为了所有进军或想进军手机行业的互联网企业的众矢之的,以至于雷军要放出“不踩小米就不叫会”这样的狠话。

为什么会是小米?答案很简单,因为小米是国内最先从互联网界杀入手机界的先锋,而且从目前外界的主流意见来说,它进入得还相当的成功,不到一年单机销售就破三百万台,据外界估算每台还有将近六七百元的利润,更重要的是它把持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对于把宝都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互联网界各大佬来说,这比什么都重要。可以说是小米引领了互联网企业进入手机行业之风,因而对于新晋企业来说,就如武侠小说里刚出道的少侠只有找这个行业的领头者打一场擂台才最容易在这个行当里扬名立万。

那么小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什么才是最真实的小米?带着这些疑问,近日,本刊记者走进了风口浪尖中的小米科技,对话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黎万强,试图为读者揭开一个真实立体的小米。

总体印象:

办公环境略显嘈杂、员工着装轻松随意

小米科技位于北京市望京西路一座不算太起眼的大厦九楼,没有传统企业的前台,一时半会还不知要找谁,最后问了门口一个穿着短裤拖鞋的男生,说了我们要找的接口人,但其仿佛对自己公司的同事并不是太认识,后面我们只好说了此次的采访对象黎万强,大概等了五六分钟,才见到了我们的对口人,并被安排进入一间办公室。后来才知道这间约十平方米,摆着一张办公桌和两张小沙发的办公室就是黎万强的办公场所。而从走道到办公室这段不到十米的距离你可以充分感受到里面的嘈杂,这对于参观惯了传统企业整洁肃静办公环境的记者来说,确实有个适应的过程。

黎万强个子不算太高,虽自称老男人,但其实长得很年轻。T恤短裤加凉鞋,应该也是记者从业以来,首个如此着装的企业高层接受访问。而这也许是小米着力要创造的轻松、自由和平等的氛围吧。黎还是比较真诚、坦率,基本上大部份的问题都是有问必答。我们聊了一个多钟头,下面是本次采访的主要内容,根据录音整理,有部份删减。

谈创立小米的因由,老男人创业可选择不多

黎万强言语间对于进入手机这个行业仿佛是排它后无奈的选择,但事实上我们仍可以从中看出他们这个团队对进入这个领域蓄谋已久,而且相当审慎,包括雷军也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这是他最后一次创业,颇有破釜沉舟之势。

黎万强:当初我们出来创业可选择的事情不多,小米是在2010年4月6号创办成立的,而实质上我们聊这个事情是在2009年底。在聊的时候就说能做的事情不外乎就是电子商务,那时候电子商务很热;要么就是说你去做互联网基础工作,基础应用;要么就做手机,其实不外乎这三件事情。因为我们在选择的时候,毕竟是老男人出来创业,尤其是像雷总也好,包括林斌,大家在行内都做了十几年,在各自的岗位和专业都有一些收获了,大家再选择的话,相对会有个功利性的条件就是选择足够大的市场,选择足够大的事情,三件事情里面我们回头仔细来看,电子商务是不能干的,好几家兄弟公司已经在做了,像凡客已经在做了,乐淘也做的不错;第二个就是像互联网基础应用,在09年的时候,UC是最热门的,但我们另外一个兄弟公司YY已做的很好,安全方面,杀毒金山也在做,做搜索则不可能。所以说在整个技术应用方面来讲要能切进去的点我们没有想到,因为基础应用不外乎就那么几个,搜索、安全、聊天或者浏览器等等。后来再想来想去,手机是一个比较大的市场,我们回头来看那个时候有一个很大的趋势,就是我们会看到整个手机的电脑化趋势已经到来。看整个手机的发展史,最早的当然是功能手机了,但是,时尚智能手机后面延伸出很多所谓深度定制的功能手机,比如:音乐手机、女性手机等。然而苹果出来以后教育了整个市场,原来这才叫智能手机。我们回头看,在整个国内的安卓市场来看,其实整个来讲是对这种电脑化手机,包括是互联网手机这种产品其实都没有做得很好的产品。然后安卓又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没有安卓我们也不敢干,因此我们一个看到了这个趋势,因为整个互联网化这种产品到来的时候,其实用户的需求是会发生变化,如果厂商没有很好的跟进,就没有好的产品。第二个就是说安卓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它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如果要让一个厂商一上来,从零开始,要硬件自己做,操作系统又要从零自己做起,是一个天大的难题。

我们看到这个趋势的时候,我们还会退后一步来考虑,其实我们那时候为什么叫发烧友,为发烧而生,要做一款发烧友喜欢的手机,最根本是因为一开始我们几个合伙人、创始人,包括一开始整个研发的骨干,大家平时都是挺喜欢玩数码的,雷总本人他的包里面都会有七八部手机和一些最新的数码产品,像最新的ipad也好,iphone也好,甚至包括最新的周边产品,像NDSL、PSP,他都会是最早一个来玩的,我们几个人也是这样。包括我本人,我本人是比较喜欢摄影的,然后林斌也是整天装着一堆手机。所以那时候创业,像我们老男人创业是比较害怕失败的。你总得想想万一你要是做砸一个东西的话对自己的朋友都没法交代,会有这样的心理障碍。因此我们在选择的时候会退后一步想,就是说一定要选择一个自己比较喜欢的,自己天天在用的产品。因此我们那时候就选择做一款发烧友喜欢的手机,对我们自己来讲,至少要做一款我们都愿意用的手机。

如何看待互联网企业的进入?

上一篇:试论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下一篇:只想当一个平凡的摄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