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生辅导员工作浅析

时间:2022-08-08 12:51:16

高校新生辅导员工作浅析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大众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已成为了其人生中一个重要转折点,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大一新生从紧张的高中学习进入到完全陌生的大学生活,对于大学学习生活的认知处于一个模糊的状态。做好新生思想教育和转变工作成为高校新生辅导员一项重点工作。

【关键词】新生;新生辅导员;工作开展

对于很多人来说,大学生活,经常会有人会用这样的话来形容大学的学习状况。“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这四句话充分反映出一名大学生在面对学业和社会竞争压力下的成长过程,这样的过程,是每个接受高等教育学生都必须经历的。如果让新生及早的意识到今后所面临的社会竞争以及面对这种竞争自己该具备素质,从而尽可能早的为自己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为之而不断努力。让新生尽早的达到正确的学习状态成为摆在新生辅导员面前的一个难题。为了能够做好新生思想教育和转变工作,结合个人工作,提出一点想法。

一、展示完美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在实际生活中会造成先入效应、造成认知上的惰性,形成对被知觉对象的固定看法。若第一印象非常强烈,由此认为该人很好,那么就会一直认为该人很好;反之,第一印象很差,则一直认为此人很差。对于每一名新生来说,刚踏入大学校门报到的第一天将会在他的一生中留下最为难忘的记忆。同时,新生辅导员会在这一天给新生留下他的第一印象。因此每一位新生辅导员都需高度重视,从各个角度做好见好第一面的准备工作,给新生留下近乎完美的第一印象,使第一次远离家人的新生感觉到辅导员就是自己的亲人。好的第一印象使新生感受到辅导员的亲和力,在沟通和交流中更容易产生信任感,便于学生克服在今后学习生活中的害怕心理,从而顺利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有利于在今后的生活中表现出更为优异的成绩。

二、建立强有力的学生干部队伍

依据国家教育部“第24号令第六条”规定: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辅导员的配备应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应当设专职辅导员。每个班级都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各高校都在极力加强辅导员的队伍建设,但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生活和个人进修等多方面压力,致使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之中。为此建立一只由班级学生组成的多层次的学生干部队伍,让其作为日常管理工作中的补充至关重要。因为学生干部是教师、学生沟通桥梁,能为教师的工作开展施以援手,更能为管理方法出谋划策。那么,学生干部的选拔成为建立好多层次的学生干部队伍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新生辅导员在学生干部选拔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要选拔胆量大,有正义感,不怕得罪人,稳重的学生干部;(二)要选拔工作热情高,由创造性的学生干部;(三)要选拔同学认可学生干部。

三、建立完善的沟通平台

所谓沟通就是准确的频率,频率不准,就会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沟而不通,良好的沟通是交流的首要条件,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沟通方式已从单纯的面对面交谈,逐步转向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交流。刚刚离家的新生,进入全新陌生生活环境,各方面适应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因个人差异而有所不断,适应能力较强的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在短时间就能适应新环境;适应能力较差的,适应的过程可能要长达数月或者更长。在适应过程中,适应时间的长短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与辅导员的交流频率。因此辅导员和新生之间建立完善的沟通平台是十分必要的。

四、开展必要的深度辅导

所谓深度辅导,是在充分了解了学生各项情况的前提下,结合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扰,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有力支持。因此新生辅导员在开展深度辅导之前,一定要通过有效渠道把准备工作做实,以便深度辅导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要使深度辅导服务于学生,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这样就要求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辅导方式。所谓点,即在关键的时间点上,开展辅导工作;线,即建立线性网络,及时开展不同方式的深度辅导;面,即抓住时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当代大学生的集体观念。

五、强化宣贯“三自”认识

高校的教学和管理模式,与新生们适应了十二年的中小学教学和管理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区别。高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以及自主能力。从新生踏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天起,就应该尽快的去适应高校的教学和管理方式。然而很多同学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高校的学习方式,会出现学习上的不适应,自己感到很迷茫。这样的过程是每位大学新生都会经历的阶段,让他们能够充分了解大学学习和生活,就成为摆在新生辅导员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新生辅导员要抓住各种机会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认识宣传,让学生充分的了解高校“三自“管理模式,及早的适应大学教学和管理模式,快速融入到大学生活之中,为自己的成才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六、做好第一次主题教育

主题教育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学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是新生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常用手段。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往往会激发大学生的青春热情,利用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通常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对于新生来说,他们步入高校后面临的是全新的环境,由于在心理和思想上准备不足,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迷茫和失落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路在何方。对辅导员开展教育工作中的核心三问:“上大学为什么?在大学学什么?大学后做什么?”更会感到迷惘。有效利用新生入学后第一次主题教育活动:军训,加强思想教育便更为必要。这个阶段是大学生大学养成教育的最好阶段,是树立今后的奋斗目标的最佳时期。利用好军训阶段做好新生思想教育工作,可以帮助新生开始从前一段时间对大学生活的迷茫中快速走出来,开始考虑如何充实自己的大学求知之路,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和职业,让新生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来能够从容地应对现实中出现的各种竞争与挑战。

七、强化自身声誉风险意识培养

声誉风险,是由于社会评价降低而对行为主体造成危险和损失的可能性。辅导员的声誉风险即是指由于对学生管理、教育及其它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学校或者学生对辅导员负面评价的风险。辅导员的声誉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辅导员在学校层面的声誉风险;(二)辅导员在学生中的声誉风险。辅导员的声誉是在工作过程中逐渐积累的,能直接关系到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的尊敬、信任程度,是其职业生涯中能否获得更好发展机遇的前提和基础。在现行的高校学生危机事件中,习惯性地将管理主体等同于辅导员,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一旦发生危机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是辅导员的工作有没有尽职尽责,有没有做好。因此良好的声誉是辅导员工作付出的最好回报,是学校和学生对于辅导员工作的认可。辅导员,工作从开始第一天起,就应当关注自身的声誉风险,通过自己的工作能力,赢得在学生和学校的良好声誉。

随着90后年轻人步入高校的校门,决定了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和纷繁性。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不断的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作方法水平,以对教育事业负责的态度及对学生的热爱,投入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去,不断的完善学生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王菲.浅议怎样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J].咸阳学院学报,2010(5):156-157.

[2]金锐.推进深度辅导工作的几个维度[J].北京教育,2010(6):

28-30.

[3]王小锡,毛建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胡敏.高校辅导员行为风险管理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5):82-85.

上一篇:国画笔墨造型的历史演变及其现实意义 下一篇:对校企合作创新模式下多元办学问题的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