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式教学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03 01:03:35

辩论式教学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提高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是许多一线语文教师积极探索和尝试的事情,并且取得了很多有借鉴意义的成果。辩论式教学法是大学语文教学法中很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它以学生主体性,强调知识构建,重视实践性、合作性、自主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思辩能力、语言综合素质,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大学语文;辩论式教学法;运用

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目前面临很多困境:首先,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中的目标定位究竟是什么,直到今天还在争论。其次,不少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师在授课时沿袭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路,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从作家生平、写作背景到字词、段落、主题等一一道来,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影响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是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陈旧落后,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本文主要就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辩论式教学法,提高高职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能力,提高高职学生的思维水平进行总结,以期提高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实现大学语文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目标。

一、辩论式教学及其理论依据

辩论式教学是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互相学习。

辩论式教学是一种有深厚的理论依据的高效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人本主义和自主学习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等。几种理论,相互配合,支撑了这种教学方式。

二、辩论式教学法的作用

(一)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

辩论式教学先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先思考,先探究,查阅相关资料,在合作和自主及辩论中去解决问题。教师成为导演,学生成为演员。这种主体意识的强化,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辩论式教学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对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有利,体现了职业教育教学理念。

1.表达能力。辩论式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学生就业能力中的关键能力。

2.交往能力。辩论的过程是个思想交锋和语言交锋的过程,在辩论中如何做到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不卑不亢、有礼有节,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交往能力的基础。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学生就业和发展的核心能力。

3.认知能力。辩论的过程中,要会说,还要会听。听时要注意收集信息,抓住关键,为进一步阐述和反驳做准备。

4.协作能力。辩论是分组对抗进行,是一项集体活动,整个过程都有分工,有协助,有相互之间的鼓励。这种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这是现代社会最需要的一种素质。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

辩论的题目,其观点往往具有双面性或多面性,无所谓对于错的观点,在辩论中,怎样做到坚守我方观点,不被对方的辩驳所左右,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思辨能力,通过辩论,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辩论式教学能够有助于教师形成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观;形成语文是练会的的教学观;形成自主性、合作性统一的发展观;形成面向生活学会学习的学习观。

三、辩论式教学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辩论式教学是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之一,它的具体实施分为辩论前的准备,课堂辩论和课后小结。

(一) 准备阶段

1.辩题选择。选择合适的辩题是辩论式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

第一,辩题要有可辩性。一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辩题。

第二,辩题要有趣味性。要选择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话说的话题。

第四,辩题要有效益性。辩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与当前的教学内容有联系。

2.辩题解剖。引导学生剖析辩题是教师的职责,从概念入手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辩题的内函,设定正方双方的论点。

3.资料收集。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很多,比如网络、阅读材料、经典文献、时事评论等,要引导学生高效的收集资料、整理资料。

4.论据交流。小组成员之间根据辩论观点收集整理资料后,要交流资料(论据),共拟发言提纲,并根据对方可能使用对方的资料(论据),准备反驳的资料(论据)。

5.明确辩论的规则和程序。正式辩论前,教师要告知学生辩论规则、注意事项、评判标准等。

(二) 辩论阶段

1.氛围和谐。辩论式教学中,双方观点争锋相对,辩论中难免言辞犀利,在此过程中,需要营造平等、自由、民主的氛围。你不可以同意对方的观点,但也一定要尊重对方辩友,不能有进行人生攻击的言语与行动。

2.辩论自由。教师是辩论的组织者,最好由学生来进行主持。在辩论进程中,教师尽量不进行干预,不影响辩论的连续性,让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自由展示学生的个性与能力。

3.鼓励引导。每一次辩论,都要经过精心的准备,辩论结束以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结,找优点、找差距,要注意以鼓励为主,看到学生每一次的进步,并可以通过学生组成的评委团裁决胜负,评选最佳辩手等。

总之,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辩论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实现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浦艳秋. 辩论式教学法中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J]. 黑河学刊,2011,05:127-128.

[2]任守义. 辩论式教学的尝试与反思[J]. 现代教育,2012,Z1:180.

[3]刘亚丁. 辩论式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J]. 当代教育科学,2008,15:25-27.

[4]刘明,张东芳. 采用辩论式教学提高学生能力[J]. 西北医学教育,2000,03:182-183.

[5]王旭,张弘强,张国忠,王瑜. 高职院校辩论式教学初探[J]. 经济研究导刊,2009,17:215-216.

[6]朱明霞. 辩论赛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J]. 河南教育(高校版),2009,09:36-37.

上一篇:梅洛―庞蒂对“生存悖论”的“看”法 下一篇:浅议完善地市级烟草企业预算定额标准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