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现状和发展思路

时间:2022-10-01 04:05:05

浅谈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现状和发展思路

一、前言

近年以来,各地粮食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精神,积极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采取多种方式分流安置企业富余人员,从深层次对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已基本解决了“老粮、老账、老人”问题。从总体看,人事制度、用工制度、考核制度和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进一步明晰,企业全面管理进一步规范有效,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立了新的起点。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而认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已经结束或已经成功,应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其特殊性来衡量,因此,笔者认为,目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普遍存在“企业实力不强、经营方式不活、管理机制不强、市场占有率不高”的现象,从根本上影响到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和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也难以做大做强。具体体现在:

1.政企不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直接承担着执行国家粮食购销政策,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等政府职能,在经营上受到政府部门直接干预,企业缺乏经营自,不是真正的市场主体,同时还要承担因财政补贴不足而发生的政策性经营亏损。

2.企业的布局和组织结构不合理。一方面企业投资主体单一,规模小、分布广、资产质量差,大多数企业没有流动资金,生产经营面临困难;另一方面,在组织形式上,购销企业与加工企业之间相互分割,粮食产业链条脱节,不利于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粮食购销企业难以走出“买原粮、卖原粮”的怪圈,而加工企业也因缺原粮、少资金难以发挥加工增值的优势。

3.企业转换机制滞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普遍存在历史包袱沉重,经营管理落后,管理粗放,用人机制不活,职工分配制度不合理,市场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4.流通手段滞后,环节多,费用高。多年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虽长期经营粮食,但始终难以与现代大流通、大物流合拍。粮食本是微利行业,但环节多、费用高,流通手段滞后的问题却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经营中微薄的毛利大部分被粮耗和费用吃掉,再加上粮食收购队伍萎缩,粮食收购数量锐减等因素,使企业难以掌握足够多的粮源调控市场,稳定粮价。

因此,笔者认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完成减员、人员分流的改革后应进一步拓宽思想观念,坚定树立科学发展观,大胆创新和实践,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产权制度体系,使员工利益与企业效益紧密相连,从而有效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增加企业的生机和活力,将粮食企业做强、做大、做实、做优。

二、发展思路

1.实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国有粮食企业中,实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是组建集团公司。以县为单位,改组、改造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可以骨干企业为主体,通过系统内部的联合、兼并,组建企业集团或股份制企业,提高整个行业在社会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减少个体消耗,提高整体效益和竞争力;也可以“优强”企业为龙头,组建全资、控股、参股等不同形式的跨地区、跨所有制的粮食企业集团公司,有条件的争取成为上市公司。通过集团公司资产重组的运作在促进存量资产向支柱产业、“优强”企业流动的同时,还可募集到更多的资金,壮大企业实力,产生规模经济效益。

(2)是组建股份制企业,即通过资产重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首先,打破国有企业只由国家投资的单一主体模式,采取国家、企业、个人多元投资形式;从资本形态上,可采取流动资本投入、固定资本投入和无形资本投入等方式;其次员工要股东化,以提高员工对资本的关切度,使他们既是企业的生产者,又是企业的投资者,企业经营业绩如何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因此,他们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关切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对企业重大问题的民主参与意识会更强。

2.创新市场经营,提高市场占有份额。鉴于目前粮食市场化经营的这种竞争态势,企业要建立与粮食市场化相适应的经营机制,坚定树立“大市场、大流通、大粮食”的经营理念,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以粮食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将粮食生产、转化、加工、运销的各个环节紧密结合,实现产、购、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把粮食生产、流通、消费有机结合起来,走粮食产业化经营之路。要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必须创新粮食收购,提高为农服务水平。

(1)是创新粮食收购价格形成机制。粮食企业要按照“购得进、销得出、有效益”的原则,积极开拓粮食销售市场,尽力提高粮食收购、销售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2)是创新粮食收购方式。改变过去等客上门、坐库收购的官商作风,深入村组、农户,登门到户收购,方便农民售粮,并不断改进收购服务,积极为农民代储粮食,由“满意在粮站”延伸到“满意到农户”。

(3)是创新收购资金筹集渠道。除积极争取农发行的支持外,采取自筹资金、预收销货定金、代购代销等方式,多方筹措粮食收购资金,确保不向农民打“白条”。

(4)是大力推行订单粮食。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生产粮食,减少粮食生产的盲目性。推广市场适销对路的优质粮食品种,调整粮食种植结构。要逐步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广“二次结算”和“二次返利”的做法,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合经营体,走“品质优质化、生产基地化、购销一体化”的粮食产业化经营路子,发展订单粮食。

3.创新企业文化,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实施文化创新工程,提升企业自身特色,是改造、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是凝聚、规范、引导和激励职工为实现企业共同目标而奋斗的精神力量,是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1)是积极提炼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特色,主动吸收先进文化优势,融合出企业最有生命力的表现形式――企业文化。如松下电器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海尔集团“做正确的事”,TCL集团“天下人家,伙伴大家”。实践证明,要搞好企业,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经营管理理念,以增强和激发企业干部职工的认同和共鸣,树立企业外在形象和声誉;

(2)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寓教于乐、激发工作热情的文体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焕发企业内部活力;

(3)是加快构建学习型企业,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和能力,形成企业合理的、科学的共同发展远景,能够使团队在同一目标下形成认真学习理论和业务知识的自觉行动,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赢得市场竞争主动权。

4.培育和重视人才,优化企业队伍。以现有国有粮食企业的实力、待遇和工作性质,难以吸引和留住有能力的管理和经营人才,而企业要发展壮大,又必须解决人才问题。其途径有:

(1)筑巢引凤。对于精于管理和经营的人才,通过设定一定比例的股权激励机制,吸引他们安心创业,在实现他们个人人生价值和财富梦想的同时,发展壮大粮食企业。

(2)横向学习。通过企业领导者走出去参观学习,了解其他行业在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监控、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提高企业领导者领导企业的能力水平。

(3)就地培训。对一些通过培训学习可以提高员工技能的工种,如保粮新技术等,应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和学习,通过对职工的培训活动,提升员工业务水平。

(4)建立企业经营人才储备制度。有计划地从大中专院校中选拔个人能力强、有创新意识、有一定组织和领导能力的各种专业的毕业生到粮食企业中来,改善粮食企业员工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建立企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人力储备。

显而易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在于思想上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既不能坐等改革,也不能回头吃“大锅饭”, 不积蛙步,无以千里,希望更多的粮食干部和粮人们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只有求真务实订“新鞋”、勇于创新走“新路”,才是惟一的出路,也是粮食市场化的必然选择。

上一篇:智能化隔热手提袋的设计与研究 下一篇:令行禁止 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