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铁企业的环境经营策略探析

时间:2022-10-01 12:51:50

我国钢铁企业的环境经营策略探析

摘要:从企业对环境影响的角度,分析我国大型钢铁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同时借鉴新日铁公司的环境经营战略,浅析我国钢铁企业的环境经营之路。

关键词:环境经营;钢铁企业;新日铁;宝钢;鞍钢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1-0023-03

目前,全球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加剧的问题日益突出,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探索一条循环发展的环境经营之路,能耗及污染高的钢铁企业成为改革的重点目标,新日铁、JFE钢铁等在清洁生产和降低能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的钢铁工业由于起步晚,技术相对落后,所造成的污染更加严重。因此,在提升产业整体科技水平的过程中,必须将环境经营作为最重要的课题来研究,避免重蹈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有限的资源,以助于我国钢铁企业持久健康发展。

一、我国大型钢铁企业区位分布特点

除宝钢外,目前我国特大型钢铁企业均始建于改革开放之前,在地理区位选择上首先遵循临近资源的原则,其次考虑交通、人口和气候等条件。依托资源选址也是世界其他国家普遍采取的做法。

鞍钢位于辽宁省鞍山市,鞍山地区铁矿石资源丰富,己探明的铁矿石储量约占中国储量的四分之一。周围还蕴藏着丰富的菱镁石矿、石灰石矿、黏土矿、锰矿等,为黑色冶金提供了难得的辅助原料。中长铁路和沈大高速公路穿过市区,大连港、营口港、鲅鱼圈港与海内外相通,交通运输条件便利。包钢的发展同样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白云鄂博矿是举世瞩目的铁、稀土等多元素共生矿,是西北地区储量最大的铁矿,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铌储量居世界第二位。武钢主体厂区坐落在武汉市青山区,所辖的4座铁矿、2座辅助原料矿分布在鄂东、鄂南及河南焦作市,公路铁路交通便利。

可见,我国早期建设的钢铁企业在区位选择上严重依赖矿产资源,且多位于内陆地区,距出海口较远,与较为年轻的宝钢明显不同。区位因素的不同也决定了生产经营方式上的差异。

二、我国钢铁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严重依赖周边资源

企业毗邻矿石原料地,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造成企业对本地资源的严重依赖。钢铁企业对矿石、煤炭资源消耗巨大,单纯依靠周边资源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害无益。过度依赖必然造成过度开发,最终导致资源枯竭。在资源占据优势时,往往会将提升产量作为提高效益的最简便方式,从而忽视科技改革与创新,坐失发展机遇,以致难以应对资源和能源危机事件。改革开放后,我国企业逐步采取行动,扩大原料进口量,以缓解国内原料逐日短缺的压力。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降低依赖性,仅仅是将对国内市场的依赖转移到国外市场。此举可能引致更大的经营风险,在与国外原料供应商的对垒中,中国企业将要面对更多挑战。

(二)资源有效利用率低

资源有效利用的实质应当是资源的全面有效利用。我国钢铁企业一直致力于提升矿石的冶炼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钢铁产品的产出率得到提升。但对矿石加工副产品的有效利用仍然偏低,尚无能力提炼的伴生矿物被忽视浪费,致使资源短缺的情况更加严峻。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在于技术,但根本原因在于观念。

(三)能耗及污染较高

“能耗高、污染重”是钢铁企业曾经带给人们的主观印象,也折射出我国多数特大型钢铁企业存在的问题。钢铁生产及其配套加工过程对煤炭和电力消耗巨大,碳氧化物排放及粉尘污染是造成污染的直接原因。这一情况近年来有所改善,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在降低能耗和污染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三、日本钢铁企业的环境经营理念

环境经营又称为绿色经营,这一理念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却在日本得到广泛的应用并进一步发展。

(一)环境经营理念在日本的发展

理光、日立、夏普等企业将“环境经营战略”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受到全员上下的高度重视。以新日铁、JFE钢铁、住友金属为代表的日本钢铁企业在环境经营理念指导下,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与环境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寻求新资源和可替代能源的开发利用,减少传统能源消耗,最大程度降低整个生产过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新日铁公司本部内设有环境事业部,在研究中心内设环境研究员,对下辖钢铁厂的环境管理情况实施监控。从高品质原料的选择,改善运输效率并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到注重新生产工艺的应用,恪守生产过程中的相关环保法规,再到废钢铁的循环回收,参与国际技术交流,建立环保监察制度等,着力建设覆盖全产业链的环境经营管理体系。

(二)环境经营理念在新日铁的应用

新日铁作为世界领先的特大型钢铁制造企业,主要依靠建立环境管理制度、倡导技术革新应用、推行废弃物循环利用来实现环境经营的战略目标。

在环境管理制度方面,依据《京都议定书》的框架内容,新日铁加强了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工作,将生产经营全过程纳入管理体系之中,在各个环节设定减排目标,并由环境监察部门监督执行情况,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技术交流,拓展技术来源渠道。

在技术革新应用方面,第一,从1979年起,先后分四个阶段关停淘汰落后设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第二,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进行二次利用,使其转化为新能源,目前新日铁的能源总体利用率已经超过90%,副产品中约有98%得到了再利用;第三,应用节能技术,引进干熄焦技术,回收利用余热发电;第四,建立联合循环发电厂,利用高炉和焦炉烟气;其他应用技术还包括:焦炉煤气提氢技术、转底炉含锌粉尘回收等等。

在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区别水质建立供水系统,将工业废水作为循环系统的补充水;与废钢协会合作,处理废弃汽车,为废钢材回收提供来源;将废弃轮胎等可燃物作为转炉炼钢原料等等。

四、环境经营在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

在全球,环境状况呈现恶化态势。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在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的背景下,环境经营理念得到了我国专家学者的一致推崇。钢铁企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关乎国计民生,因此推动钢铁企业的绿色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国家在政策方面也给予大力支持,以利于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升产业科技水平,努力打造技术先进、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

(一)宝钢的环境经营战略

宝钢组建成立于1998年,目前是我国最大、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年产钢能力3 000万吨左右,赢利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宝钢坚持走环境经营之路,将这一理念上升为企业经营战略,在绿色产业链建设中探索低碳路线,是国内钢铁企业践行低碳路线的先行示范者。

宝钢从生产源头入手,实行绿色采购,对供应商设定绿色门槛,制定绿色伙伴计划和绿色标准,进行低碳的控制,以此推动上游行业绿色发展。宝钢积极引入新资源和新供应商,以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作为优先条件,并制定绿色采购目录,将绿色采购比例指标纳入管理体系,通过供应链体系的绿色化带动全社会的低碳发展。在生产过程中,着力开发环境友好型创新产品,这是宝钢保持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核心所在。新产品开发前,通过认真谨慎的策划论证,保证预开发的产品和技术符合环境经营理念、符合世界标准和行业科技进步的潮流。

此外,宝钢还建立起完善的环境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开展针对员工的新理念教育,建立环境会计制度等。宝钢管理层认为,推动企业环境经营战略的实施,最关键因素是“人”。宝钢努力从理念上引领员工步入低碳经济时代,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共赢。

(二)鞍钢节能减排建设情况

鞍钢作为我国最早建设的特大型钢铁企业,曾经是高耗能、高排放的典型代表,虽然为国家建设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但严重的污染使厂区周边环境恶劣,难以满足市民对清洁城市环境的要求。从“九五”开始,鞍钢树立起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效益”相统一的理念,通过持续的技术革新与引进、优化调整集团产业结构,力求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期间,鞍钢为实现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的目标,首先制定了与集团发展相适应的环境保护目标和各公司具体的发展规划,把环境保护目标与生产经营目标一同纳入考评范围,有力督促各公司认真执行。第二,建立健全科学的环境管理体系,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通过技术、设备和加工流程的创新,全面控制污染,加强对工业“三废”的循环利用,节能降耗。第三,强化监督检查力度,对重点污染源实施动态监控。通过实时监控,充分避免了重大污染事故的发生,对超标排放单位进行曝光,限期整改。第四,保证环保资金投入,对环保设备实时维护,确保其与生产设备同步运行。第五,重视理念教育和人才培养,通过组织专业学习与培训,从思想源头抓起,用先进思想武装头脑,推动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

“十一五”期间,鞍钢集团公司累计节能319万吨标煤,得到了国家充分肯定,在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鞍钢作为唯一一家企业代表介绍了经验。同时,鞍钢被国家列为首批“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烧结机余热发电、焦炉煤调湿等50多个重点项目全面实施,西区一号烧结机烟气脱硫装置热负荷试车成功,创造了良好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综上可见,鞍钢的环境保护建设成果显著,但与宝钢相比,鞍钢尚未启动覆盖全产业链的环境经营战略,在这一方面,宝钢的探索经验值得学习。

五、走环境经营之路是钢铁企业的必然选择

对钢铁企业来说,实施环境经营战略,有利于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终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一)实施环境经营战略,合理开发矿产资源

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对钢铁的巨大需求量,导致国内矿产资源严重不足,如果盲目扩大开采面积,无节制开采,必然导致资源枯竭。因此,要针对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开发规划,根据企业生产能力及技术水平适度开发,对目前尚无法加工提炼的资源进行保护。对已经造成的破坏进行修复性保护,重视对尾矿坝的安全处理,防止次生污染。同时,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寻求原料进口,缓解国内资源消耗压力;积极拓宽矿石进口渠道,保障原材料的充足稳定供应。

(二)实施环境经营战略,构建钢铁行业绿色产业链

环境经营战略的全面推广,必须依靠产业链内关联企业的密切合作。生产的过程同样是污染的过程,从矿石原料的采运供应,到清洁生产过程中的低碳排放,再到客户端废弃资源的循环回收,实现从头至尾的全程控制,是环境经营战略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同时,钢铁行业绿色产业链的形成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我国工业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科技比重。

(三)实施环境经营战略,提升钢铁企业国际竞争力

改革开放使我国钢铁企业开启了国际化发展的视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则是迈向国际市场最关键的一步。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不走出国门,单纯依靠国内市场,是没有出路的;然而走出国门,就要面对竞争与挑战。如何突破发达国家市场的绿色壁垒,成为我国钢铁制品能否成功打入世界的关键。实施环境经营战略,着力研发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产品,加大环保项目建设投入力度,打造技术水平领先、管理科学的大型钢铁产业集团,是在未来竞争中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

参考文献:

[1]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实施可持续发展,建设绿色鞍钢[C].2003年冶金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议论文集,2003:34-37.

[2] 王丽英.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绿色鞍钢[J].中国设备工程,2005,(3):17-19.

[3] 黄晓煜.建设清洁、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鞍钢[C].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2007.

[4] 牛琳霞.新日铁清洁生产的发展[J].武钢技术,2007,(8):45-50.

[5] 林丕.要唤起我国企业对环境经营的重视[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0-11.

[6] 云.徐乐江:探索高碳企业的低碳路线[N].中国冶金报,2009-11-10(A01).

[7] 宝钢集团网站.资源有限 责任无限 宝钢绿色经营在行动[EB/OL].http://www.省略/group/01news/ShowArticle.asp?ArticleID=3250.

上一篇:秸秆发电的环境价值分析 下一篇:创业投资在促进航海企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