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语文拓展提升的策略

时间:2022-09-30 11:54:30

课外阅读,语文拓展提升的策略

【思想来源】

有人认为阅读分为母语阅读和语文阅读两部分,母语阅读是一种自主的、接受的、单一的阅读,而语文阅读是规定的、反思的、综合的阅读;母语阅读不仅渗透在生活的各个领域,贯穿于生命的全部过程,而且自由、鲜活、灵动,具有极强的个性特色和长期的积累效应;母语阅读与语文阅读构成了语文学科的整体。从上面表述文字来看,母语阅读其实就是我们常讲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新课标也强调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所以,语文教学不能没有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应该以其张扬个性、自由鲜活的特色成为语文教学拓展延伸的主阵地,搞好课外阅读是实施语文学科拓展延伸、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策略。

怎样才能长期有效地以课外阅读开辟语文学科拓展延伸的阵地?下面以具体的教学案例来阐述自己的想法与主张。

【案例】

目的阐述:课外阅读,从语文教学的狭义观念上讲,是让学生拓展视野、积累知识,为学好语文打基础的学习活动。语文教学不能没有课外阅读。

学情分析:初中生大多数阅读量偏少,即使有部分学生读了不少书,也大多是比较浅显的儿童读物,对文学名著的涉猎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上,对比较有影响、有深度的报纸杂志的了解更是贫乏。从语文学习角度看,学生的积累极其单薄,语文整体水平亟待提高。所以,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以此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指导示例】

1.指导课外阅读

(1)帮助学生制定初中三年的阅读计划。依据教学大纲,给学生开列三年的阅读书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灵活选择阅读书籍。

(2)制定每月读书侧重点。如九月以成语故事为主,十月以科幻故事或神话故事为主。

(3)要求学生每天至少抽十到二十分钟读一篇完整的好文章。

(4)要求学生给自己备一份“我读过的书”清单,记录自己以前和今后所读的每一部书。

(5)多写读书笔记。故事概述类、人物分析类、精彩语段摘抄类、感悟类、改编类等,利用一两节课时间,指导学生学习读书笔记的写法,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小议:这种指导既有远景目标,也有眼前任务,方向性、可操作性强,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并能使学生较快养成每天读书的良好习惯。

2.开设课外阅读展示课

为了激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每月利用一次作文课时间开办课外阅读展示课。其内容就是让学生展示自己读过的书和读书笔记,展示阅读见解和表达水平。这节课完全由学生自己掌握,抽签组成评委,抽签决定或毛遂自荐成为展示者,民主推举主持人和记录员,然后根据教师事先制定好的评分标准评出奖次,给予一定的奖励。

小议:这一设计旨在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他们充分享受课外阅读成果的同时,提高写作水平和口头表达水平,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

3.进行有效综合

在课堂拓展中运用一定的方式,融入课外阅读内容;在课外展示中找到适合的方法,融入课本内容,使课堂内外有机有序地结合起来,从而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适当地进行一些专题的合作探讨,如针对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推荐阅读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人物、环境、语言、主题等方面设计两到三个探讨题目,引导学生自主结合进行研究,形成自己的看法,与其他同学交流,互相评价,互相补充,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示例小结: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只起到“引场”和“净场”的作用,主角和配角均是学生自己,因此他们的积极性、自主性空前高涨。尽管他们的收获千差万别,但他们都在自觉地丰富提高自己。读书数量的增加使学生之间的交流有了更多的话题,谈话品位有了很大的提高,表现在课堂上发言的积极性高了,语言表达流畅了,对课文的探讨有了一定的深度,对事情的看法有了独特的见解,作文思路显得更宽,构思趋向新颖多样,语言日渐丰富精美。总之,学生的语文整体能力正向着理想的方向迈进。这正是设计课外阅读的宗旨体现。

【启发思考】

上述的案例试图从解说课外阅读内涵来展现语文拓展延伸的一片天地,描绘语文教学的一道风景。但拓展延伸绝不仅仅如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难发现,语文教学资源的丰富多彩,决定了拓展延伸方向的四通八达、方法的千变万化:从书本走向书本,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课外,从学校走向社会,从室内走向自然。所有这些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一体。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进行课外延伸的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到延伸的妙处,懂得怎样去延伸,延伸的目的是什么,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寻觅,在广阔的天地间探索、创新,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上一篇:广西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困惑与对策 下一篇:进城务工子女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