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思路 务实创新

时间:2022-09-30 11:39:23

开拓思路 务实创新

“十五”期间,广东省经过全省各有关部门和残疾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残疾人康复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做法是:

(一)发挥了政府在残疾人康复中的主导地位,形成了有效的社会化工作机制

近几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将残疾人康复纳入了“十项民心工程”之中,明确提出了“加快制定残疾儿童义务康复的条例”和“在2005年前使全省270万残疾人康复服务得到明显改善”。批准了省卫生厅、教育厅、民政厅、公安厅、财政厅和残联等六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在2012年实现全省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和措施。

2002年,省财政厅、省残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 落实康复经费意见的通知》,使全省残疾人康复经费列入到各级财政预算,据统计,全省一年康复经费达到6000万元。2003年,省残联参加由政府办、卫生、民政、财政、农业等政府有关部门共同组成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我省目前已建立了一个由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会化工作机制。

(二)加强了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的建设,逐步建立了全省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

“十五”伊始,省残联就提出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均要建立一所综合性的康复服务设施,直接对残疾人开展康复服务,同时辐射本地区所辖县(市、区),指导基层工作,成为本地区康复服务的技术资源中心;已建好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的县级残联,根据本地康复资源和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开办一项以上的康复训练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办,有力地推动了残联机构康复的发展,同时也使残联在社区康复中有“用武之地”,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使我省形成了以省康复中心、省用品用具站、省低视力指导中心和省康复协会为龙头,市、县康复中心为骨干,众多社区、家庭康复点为依托的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

(三)积极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

省残联制定了全省开展社区康复的进度表,提出了工作开展的明确要求,即:2005年,珠江三角洲地区90%的社区、其他地区70%的城市社区和50%的农村社区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广州市成立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部,制定工作规范,培训基层康复员,指导社区康复工作,并聘请专职康复指导员,巡回在各社区康复点,开展康复训练工作;惠州市以“社会化工作,两个轮子转,康复进家庭”的模式和“购买服务”与“购买岗位”的方法在农村开展了社区康复工作,依托乡镇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机构,建立一批社区康复站,组建一支农村康复员队伍,使机构康复与社区康复两种康复方式有机结合;佛山市禅城区坚持社会化的工作方式,在全区8个街道办事处建立了残疾人庇护中心(工疗站),开展肢体残疾人、成年智力残疾人和精神病患者的社区康复工作。

(四)注重康复技术的提高和工作的规范管理,为残疾人康复工作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我省充分发挥康复技术专家和康复技术资源的优势作用,特别是发挥中山大学世界卫生国际康复合作中心的作用,为我省残疾人康复工作献计献策,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培训、指导康复工作人员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组织康复专家编辑出版“残疾人康复技术与管理规程”丛书,用于指导全省各级康复机构和康复技术人员开展专业的康复训练服务。

我省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省级残疾人康复协会,通过协会来规范残疾人康复行业管理,进行行业自律,建立行业准入制度。目前已经出台了《广东省残疾人康复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和《广东省残疾人康复专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规定所有康复专业人员都必须持有《资格证书》方能上岗,并且每年必须修满60个继续教育学分才能从业。

(五)加大康复经费投入力度,大力开展贫困残疾人康复救助工作

2002年,省财政厅与省残联联合发文,要求全省各级财政按人均0.2元以上的标准安排康复经费,省财政对14个经济欠发达的地级市给予人均0.2元的经费补贴。2003年各级财政安排的康复经费合计为6000多万元,达到了人均0.8元的水平,其中省财政安排了1730万元,用于补贴基层的经费达到1300多万元。各地特别注重对农村、边远地区贫困残疾人采取康复救助的措施,逐步解决普遍存在的“有钱有康复、无钱无康复”的问题。省残联制定了《广东省贫困残疾人康复救助办法》,要求全省各级残联每年要安排30%以上的康复专项经费用于贫困残疾人的康复救助。同时,还发挥社会各种资源如狮子会等慈善团体的作用,帮助贫困残疾人解决最迫切的问题。据初步统计,全省每年用于康复救助的经费约为1800万元,为1万多名贫困残疾人提供及时、适宜的康复服务。

“十一五”,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主要思路如下:

(一)树立新的康复思维模式和方法

“十一五”期间,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立足于满足残疾人的各种康复需求,以康复需求来量身定做康复任务目标,而不是简单根据任务目标来布置工作;通过政府出资“购买服务”和“购买岗位”的方式,盘活现有的康复机构工作,激励其他部门开办的康复机构主动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加强康复机构的管理,制定康复机构的准入制度,规范全省康复机构的建设和行为;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制定有效机制,成立社会工作者队伍,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要进一步确定好残联系统康复机构的定位,是运用“全面康复”的思维,采用康复训练与服务的方法,为残疾人提供“按需康复”,而不是主要采取医院治疗的方式;在办好四项康复的基础上,再选择残疾人急需、社会上缺乏的项目作为重点,如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项目,等等。

(二)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到法制建设轨道

通过省人大制定《广东省残疾儿童义务康复条例》,明确政府、社会和家长的责任,规范康复机构行为,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残疾人享有康复的权利。

(三)完善残疾人康复工作网络的建设

强化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深化康复机构的建设和改革,在各市、县建立残疾人康复中心,完善全省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

(四)全面开展社区康复工作

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社区建设、社区残疾人工作、社区卫生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中;按照我省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体系,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社区康复工作;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在社区里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依托城市社区组织,建立一批工疗站、庇护中心等康复服务机构;在农村推行“购买公益服务”和“购买公益岗位”的方式,组建康复员队伍,为有需要的残疾人提供家庭康复。

(五)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管理

建立康复机构准入制度,规范残疾人康复机构的建设标准和行为;推行残疾人康复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和持证上岗工作,不断提高康复水平,建设一支过硬的专业人员队伍。

(六)加大对贫困残疾人实施康复救助的力度

按照《广东省贫困残疾人康复救助办法》,落实专项资金,资助贫困残疾人进行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设立残疾人康复救助基金,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贫困残疾人的康复救助工作。

(七)做好残疾预防工作

建立《残疾发生报告制度》,使残疾人及早得到康复措施;发挥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及广大残疾人康复专家的作用,编写康复科普读物,传播康复知识;利用各种残疾人节日,加强残疾人康复的宣传,让社会和残疾人家庭了解、理解、支持残疾人康复。

上一篇:农村社区康复工作模式初探 下一篇:与视力障碍儿童交往的策略与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