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进取 求实创新开拓进取 求实创新

时间:2022-08-04 12:36:37

开拓进取 求实创新开拓进取 求实创新

一、2011年商务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一年来,黑龙江省商务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推进“十大重点产业”建设战略部署,努力破解商务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和招商引资三大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省委部署给我战线的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建设、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贸易旅游工程建设专项推进工作,省政府部署给我战线的现代服务业和新材料产业两项专题推进工作,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705.1亿元,同比增长17.6%,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实现4173.9亿元,同比增长17.6%,农村实现531.2亿元,同比增长17.4%。城乡增长幅度缩小至0.2个百分点。

——全省外贸进出口实现385.1亿美元,增长51%,高于全国平均增幅28.5个百分点,列全国第12位。其中,对俄贸易实现189.9亿美元,增长154%,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49.3%,占全国对俄贸易的24%。

——全省实际使用外资32.5亿美元,增长22%。其中,引进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49个。吸引省外资金1710亿元人民币,增长31.1%。其中,引进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内资大项目879个。

——全省对外投资实现7.89亿美元,增长15.4%;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实现11.43亿美元,增长6.5%;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1万人,增长21.4%。其中,全省对俄投资实现5.22亿美元,占全省对外投资的66%。

——全省开发区生产总值实现2718亿元,增长65%;进出口135亿美元,增长35%;实际使用外资14亿美元,增长80%。全省口岸货运量完成2232.8万吨,增长152%;出入境人员365.3万人次,同比增长5.2%。

——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区内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178.2亿元,增长16.4%;对俄贸易实现61.2亿美元,增长34.8%。区内新增生产型项目322个,完成投资131亿元人民币。

——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227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04.5亿元,占年投资计划的90%,开(复)工率达96%。全省重点推进的47个新材料产业项目已有45个开工建设,实际完成投资74.6亿元,占计划投资的72.9%,主营业务收入实现455.3亿元,增长27%。

过去一年,主要开展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建设为统领,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

一是着力推进“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贯彻王宪魁省长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动进出口结构调整和优化,加速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努力培育竞争新优势。继黑龙江省农垦北大荒绿色特色产业基地被认定为部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后,启动了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认定工作,制定了方案和认定标准。大力推动黑龙江省自主品牌出口。哈飞汽车出口到40个国家和地区,其自主生产的系列电动车已经出口到美国等发达国家。截至2011年底,哈飞共出口汽车21万辆,创汇6.7亿美元。北满特钢全年出口特种钢材22.4万吨,创汇2.04亿美元。扩大与央企合作,实现了中石油集团漠大线管道项目进口、国内市场销售、运营环节落户黑龙江省。进口俄原油大幅增加,大庆油田原油调出相应减少,客观上扩大了省内炼油企业的加工规模。深化与中石化集团在原油进口方面的合作,全年黑龙江省企业与中石化集团合作实现进口原油383万吨、金额达30.5亿美元。鼓励和支持铁矿石进口企业积极开发俄罗斯铁矿石资源,加强与俄罗斯铁矿石供应商合作,积极协调生产企业与进口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全年进口铁矿石564万吨,90%以上用于省内钢铁生产企业生产加工。稳定化肥进口规模,确保全省农业生产需求,全年进口化肥73.3万吨,其中有50%用于本省农业生产和精深加工。大力支持省内木材加工企业开展进口木材精深加工,目前全省自俄进口木材落地加工率达到35%以上。

二是着力推进多元化国际市场开拓。深度开发俄、美、日、韩、欧盟和东盟等传统市场,积极开拓中东、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推进全方位、多元化、高层次的国际市场格局加速形成。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品牌商品欧洲展”、“中国品牌商品美国展”、“沙迦中国商品交易会”等著名展会。佳木斯市积极帮助企业抢客户、争订单、拓市场,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2011年向俄方单批出口联合收割机100台,创该市对俄机电产品出口数量之最。鼓励和支持中国一重开拓印度、奥地利、意大利、伊朗等新兴市场,与印度、韩国、俄罗斯等企业签订了一批电站转子、轧机设备竞标项目。2011年,在与黑龙江省有贸易往来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进出口额超1亿美元的国家和地区达42个,对老挝、卢森堡、科摩多、卢旺达、乌干达、加那利群岛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实现了“零突破”。

三是着力推进园区建设提档升级。积极推进“园区率先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认真贯彻落实王宪魁省长重要指示,研究制定了全省开发区“十二五”发展总体规划,以省政府确定的13个省市共建重点产业园区为示范,在全省开发区中规划了27个产业园区,入园企业513个,固定资产投资346亿元,基础设施投入68亿元,园区主营业务收入1460亿元。组织重点产业园区赴港、澳、京、沪、浙、皖等地开展园区和产业项目对接。创新开发区工作推进模式,与哈尔滨市委共同研究协商,从厅机关主要业务处室选派4名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处级领导干部分别到哈尔滨经开区、哈尔滨高开区、宾西开发区和利民开发区挂职,从产业项目的引进到项目落地生成实现了“无缝对接”。经过积极争取,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利民经济开发区升级为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使全省部级开发区的数量增加到10家,在全国列第9位。2011年,新批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工业示范基地13家,目前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达到68家。

四是着力推进口岸和通道建设。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争取在黑瞎子岛设立边境口岸和在同江铁路大桥设立铁路口岸等重点项目。开通了货物“出境不出口”的陆海联运通道,打通了黑龙江省新的出海口。开通了宁安至乌苏里斯克国际客货运输线路,将恢复开通洛古河口岸项目纳入中俄两国政府磋商议题。推动绥芬河口岸新国门改造工程破土动工,为实现24小时通关奠定了基础。稳步推进绥芬河电子口岸建设,初步实现了铁路、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积极推进黑河、萝北、嘉荫浮箱固冰通道建设,冬季对俄进出口货物运输能力不断提高。

五是着力推进“走出去”战略。在巩固印度、巴基斯坦、蒙古、越南、土耳其等现有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伊拉克、赤道几内亚、亚美尼亚等新兴市场,并取得实质性进展,与上述三国实现工程承包签约额总计1.36亿美元。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带来的汇率损失问题,缓解“走出去”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现状,协调有关部门为哈电站、黑龙江火电工程公司等企业申请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加强对俄合作重点项目跟踪推进工作。中俄林业合作二期规划重点项目阿玛扎尔林浆一体化项目全面启动,规划总投资29.6亿元人民币,已完成投资3.5亿元。天狼星集团对俄电站工程承包项目进展顺利,项目设备已陆续开始供货,标志着黑龙江省企业正式进入俄罗斯电力建设市场。

康翰卿:开拓进取 求实创新 推动商务工作更好更快发展

康翰卿:开拓进取 求实创新 推动商务工作更好更快发展

(二)以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为统领,促进对俄经贸合作转型升级

一是着力推进区域内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加工、商贸、旅游、现代物流、会展五大中心建设。哈尔滨市从发展理念、规划布局、工作措施等方面积极推进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对加工区内现有10个园区进行重新调整定位,进一步突出了错位经营和产业特色。牡丹江市积极推进木材、机电、食品、建材、轻工五大进出口加工产业集群化发展,全市进口资源落地加工率达到37.5%,外向型加工基地日渐成型。

二是着力推进境内外园区建设。充分放大境内外加工园区功能,调整对俄出口贸易方式和提升对俄出口产品质量,大力发展原料和半成品出口。推进境内外园区原材料供应、进出口加工、市场销售互为补充的跨境连锁加工模式。在俄罗斯境内建设的11个境外经贸合作园区,累计完成投资7.59亿美元,其中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入区企业24家,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2.6亿美元,同比增长50%。伊春等市承建的中俄林业二期帕什科沃木材工业园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3亿元,引进3家木材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20万立方米,产品全部回运国内。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后,已有62家企业入驻,2011年进出保税区货值实现7090万美元。

三是着力推进对俄合作方式创新。组建黑龙江对俄电力合作联盟,目前该联盟已吸纳省内外会员单位52家,对外承接大型工程项目3个,合同额达68亿美元。积极筹划能源、林业、矿产、物流、基建等对俄合作联盟,努力寻求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新突破。规范对俄出口秩序,引导企业实现身份合法、货源合法和经营合法。加快推进境外品牌展示中心建设,依托莫斯科格林伍德国际贸易中心,打造黑龙江省名优商品展示平台,推进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向俄罗斯腹地延伸。

(三)以贸易旅游工程建设为统领,推动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一是着力推进保供稳价工作。通过信息引导、储备调节、产销衔接、进出口调剂等手段,保证重要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保障市场平稳运行。经过积极争取,商务部将黑龙江省确定为全国“南菜北运”农产品现代流通试点省份,在此框架内,黑龙江省与海南等蔬菜主产区签订了蔬菜供销合作协议,2011年从海南采购各类蔬菜7万多吨。针对日本地震海啸引发的食盐抢购风波,迅速启动市场应急预案,发挥大型商场及购物中心的主渠道作用,快速足额投放,平息了食盐市场突发波动事件。针对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哈尔滨市向全市投放活体储备生猪610吨,有效稳定了猪肉价格。目前,黑龙江省已经成为国家“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省份,哈尔滨市被列为2011年全国肉菜流通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之一。

二是着力推进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加强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规划、指导和资金投入,积极推进哈尔滨、大兴安岭、伊春、黑河4个蓝莓产业批发市场建设。组织开展“农超对接”试点。与大商集团、北京物美集团签订了“农超对接”合作协议。2011年,哈尔滨、大庆市等地组织地产粮油、蔬菜、水果等农产品700多万斤进入大型超市。在北京成功举办“黑龙江商品大集”和“黑龙江物产节”等活动,破解黑龙江省优质产品进入北京大型超市难、门槛高的瓶颈问题,为黑龙江优质产品进入北京高端市场提供支持。突出“一会一品”特色,在第12届成都“西博会”上,集中宣传、展示、推介五常大米,取得了丰硕成果。2011年,哈尔滨市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绥化市被认定为全国家政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2011年全省共培训2万多名家政服务人员,全年实现1.4万人就业。

三是着力推进惠民利民政策的落实。“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扎实推进,累计建设或改造连锁标准化农家店2.2万家,覆盖了全省95%以上的农村地区。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使全省350万户城乡居民受益,户均受益400多元人民币。截至2011年末,全省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共销售各类家电575万台(件),实现销售收入143.4亿元。为支持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发展,按照省政府部署,黑龙江省商务厅采取内外并举双重措施,对内以克山县为试点,集中资金对该县马铃薯产区在建的单体1000平米以上,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总储藏量10万吨的储藏窖建设,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30%资金量支持,做到“淡储旺销、均衡上市”。对外支持全省马铃薯淀粉生产企业对欧盟进口的马铃薯淀粉连续发起反倾销、反补贴措施,有效防止了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受到低价进口的冲击。在2011年全国马铃薯主产区严重滞销的情况下,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没有受到大的冲击,农民利益得到了充分保证。

四是着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安全消费活动,加强了对特殊商品和特种行业的监督管理,全年共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政案件2万多起,挽回经济损失近10亿元。开通12312商务服务热线,向社会广大公众和企业免费提供涉及商务领域方面的各项服务。受理各类商务举报投诉案件共1481件,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可,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四)以十大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为统领,提升招商引资水平

一是着力推进产业建设项目引资招商。黑龙江省十大产业的迅猛发展,极大地吸引了港澳地区资本北上龙江,吸引了央企资本融入龙江,吸引了各国各地的资本集聚龙江。2011年6月份,在王宪魁省长亲自领导、组织和参与下,由省国资委、省商务厅、哈洽会办公室分别牵头,连续举办了“2011黑龙江省与中央企业交流合作项目签约仪式”、“2011黑龙江(香港、澳门)活动周暨十大重点产业项目推介活动”和“第22届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三项重大经贸活动,共签约192个项目,截至2011年底已有143个项目开工,开工率为74.5%,到位资金近400亿元。十大重点产业项目成为利用外来投资的新热点。2011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中有25.1亿美元投向十大重点产业,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的77.3%。实际利用省外投资中涉及十大重点产业2481项,实际到位资金1490亿人民币,占全省实际利用省外资金的87.1%。

二是着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和新材料产业建设。两个推进办成立以来,按照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制定和下发了推进工作方案,成立了市(地)、部门和园区推进分组,围绕71个现代服务业项目和47个新材料产业重点推进项目,开展了督导督查、招商引资、基地建设和对上争取、对下服务等项工作,在各地市特别是相关部门的理解、配合与大力支持下,两项专题推进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三是着力推进投资环境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的若干意见,结合黑龙江省实际出台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外资工作实施意见》,逐步完善配套政策,编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和项目手册,引导外商投资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鼓励和支持外资企业在黑龙江省设立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的总体要求,采取责任包干和“保姆式”服务,为大项目提供前期介入和绿色通道服务,积极协调解决外来投资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了大项目尽快落地生根。

(五)以机制创新和强化服务为统领,优化商务发展环境

坚持把部门联动、省市互动、政策牵动作为推动商务工作的重要手段,注重调动地方商务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密切与上级主管部门和中省直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强化政策组合效应,增强内生动力,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工作水平。积极争取商务部支持工作。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陈德铭部长与王宪魁省长共同签署了商务部和黑龙江《部、省合作协议》。在此框架内,商务部在资金和政策层面给予黑龙江省很大的支持。在省市互动方面,通过工作联系机制,完善目标考核,强化信息沟通,上下协同攻坚,不断增强全战线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积极协调哈尔滨、牡丹江两市合力推动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会同各个地市共同研究发挥中心城市主导和带动作用,着力扩大居民消费;与齐齐哈尔、大庆共同研究扩大重型机械设备出口和石化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指导边境地区依托进口资源开展精深加工;协助边境口岸完善功能提高货物通关能力;研究园区发展规划指导园区提档升级。

回顾和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有如下体会:

第一,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是商务事业实现快速发展,不断取得新成绩的政治保障。一年来,吉炳轩书记先后多次深入到边境口岸、重点企业调研,听取工作汇报,做出了一系列扩大对外开放特别是沿边开放的重要指示,为全省对外开放事业指明了方向。王宪魁省长高度重视商务工作,多次听取工作汇报,做出重要批示,亲自率团赴港(澳)招商引资。孙尧副省长身体力行,深入调查研究,现场办公,面对面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协调中省直有关部门为黑龙江省商务事业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省人大、省政协的领导,多次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商务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视察、考察和调研,群策群力,献计献策,为黑龙江省商务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各市(地)勇挑重担,开拓创新,是商务事业取得新跨越的重要支撑。2011年以来,全省13个地市包括农垦、森工两大系统攻坚破难、迎难而上,为“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做出了积极贡献。哈尔滨市将100个亿元以上商贸物流大项目作为商务工作重中之重全力推进,哈尔滨华南城、中国•哈尔滨国际农业博览中心、中国•双城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等重大战略项目落地开工,创下了投资额度最多、建设规模最大、引进速度最快的历史记录。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鸡西、鹤岗、双鸭山等市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不断增强,引资招商效果明显。大兴安岭地区严格落实地、县两级目标责任制,外贸进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使用外资均创历史最好水平,5个全省重点督办项目全部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项目开工率列全省第一位。七台河市创新招商引资机制,从各大机关中抽调优秀后备干部组成33个专业招商小组,坚持驻外两年专职招商。绥化市启动了“产业项目招商和准备之冬”活动,实施产业项目建设“冬季攻势”并取得明显成效。

第三,中省直部门通力协作,积极配合,是保证商务工作目标全面完成的重要条件。商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海关、检验检疫、边防、税务、外汇等部门在改善通关环境、完善出口退税机制、加快外汇核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外经贸的健康发展。省发改委、工信委、农委、国土厅、科技厅、外办、统计局、新闻办等有关部门,在发展规划、项目开发、基地建设、对外交往和对外宣传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并对商务领域给予倾斜,为商务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省财政厅积极落实外贸发展金管理使用办法,及时拨付各类专项资金,为商务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二、2012年商务发展的国内外环境

关于当前形势,商务部和省委、省政府都做出了准确的分析、研判。从商务工作角度看,我们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加快发展的困难加大,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增长动力明显减弱。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难下,居民收入增长乏力,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腹背受阻。日本经济债台高筑、日元升值压力增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外需下滑,通胀压力较大,经济增速放缓,在抑通胀和保增长之间面临两难选择。欧洲债务危机持续恶化。欧债危机是影响2012年世界经济走势的关键。目前,已从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等小型经济体蔓延至意大利、西班牙等较大经济体,威胁到德国、法国等欧元区核心大国;已从公共财政领域向银行体系扩散,从虚拟经济影响到实体经济,从经济波及政治。大宗商品和资本市场可能大幅波动。美欧日等主要发达国家普遍强化宽松货币政策,势必加剧全球流动性过剩,加剧市场投机,冲击国际大宗商品和资本市场,导致国际商品市场价格高位震荡。伊朗核形势动荡不安,导致石油价格不断上升。政治形势对大宗商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影响,会导致两个市场走势更趋复杂。从国内看,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是好的,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城镇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区域梯次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增长具有很大空间。产业升级孕育新突破,企业在激烈竞争中拓展国内外市场的能力增强,财政金融运行稳健,农业连年丰收,物价上涨势头得到遏制,宏观调控经验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从商务领域看,成本推动价格上涨的压力将持续存在。欧美银行体系信用受创,贸易融资受阻,加剧了外需风险,导致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更大困难。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也会加剧国内市场价格波动,同时受自然灾害、市场调控手段和流通设施相对薄弱掣肘,扩大消费面临制约因素较多,有效供给不足,专业化、规模化经营不够,都将制约居民消费。农产品“卖难”和“买难”问题短期难以消除,保供稳价难度较大。从黑龙江省情况看,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发展基础日益坚实,发展成果更加惠民,多项经济指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社会呈现更好更快发展势头,为商务工作登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

所以,我们一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深刻认识国际经济环境的新变化,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情。深刻认识国内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商务事业发展步伐。深刻认识全省经济发展的新态势,唱响“经济区”、“十大工程”主旋律,深入推进“十大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努力构建全方位、宽领域、现代化商务发展新格局。

三、2012年全省商务工作主要任务

根据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12年全省商务事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区”、“十大工程”和“十大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着力推动消费扩规模、市场保稳定,力求在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推动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力求在全方位对外开放体系建设上取得新进展;着力推动园区建平台、项目带产业,力求在高水平招商引资体系建设上取得新成效,以商务事业的新跨越推动全省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2012年全省商务发展预期目标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500亿元,同比增长17%以上;外贸进出口完成450亿美元,同比增长15%以上,其中对俄贸易实现225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50%;全省实际使用外资完成37亿美元,同比增长15%以上,吸收省外实际到位资金2200亿元人民币,增长30%以上。

(一)加快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千方百计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全力以赴保障市场供应

一是加快建设现代流通网络。着重提升农村流通网络建设水平。建设一个省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信息化管理平台,重点对5000家“农家店”进行信息化改造,区域性配送中心达到200个。推进中心城市开展“农超对接”工作,农产品入超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升级和改造20个部级、30个省级重点批发市场,提升黑龙江省地产品批发市场辐射能力,全省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总额提高10%。完善生产资料流通网络,引导重点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加快升级改造,提升服务功能。着重提升社区商业功能,支持便利店、中小超市等社区商业发展,推进社区商业示范工作。2012年力争新增1个家政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

二是全面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积极发展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2012年,全省连锁企业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5%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3%以上。推进物流现代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培育和壮大专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促进制造业、商贸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全省物流总量增长10%左右。积极发展绿色流通,建立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年内新增2个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示范城市,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回收率提高到70%以上。大力促进会展消费,2012年,会展交易额增长10%以上。

三是保障流通安全和市场平稳运行。积极推进哈尔滨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国家试点城市建设,2012年底基本覆盖哈尔滨市主城区主要流通节点。稳步推进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大力发展药品连锁经营。加强市场运行调控,加快推进黑龙江省城乡市场预警监测体系建设,2012年全省监测预警覆盖面达到80%以上。完善省本级与市(地)级重要生活必需品储备制度,有效预防和及时消除因突发事件引发的生活必需品市场异常波动,保障市场基本供应。争取国家储备糖储备计划10000吨,国家冻猪肉储备计划2000吨,活体储备1000吨,牛羊储备1000吨。积极协调中石油、中石化,扩大汽柴油供应量,保障农业春耕生产需要。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市场准入管理,深入推进商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商贸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整合执法资源,商务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基本覆盖全省。以“12312”服务中心为载体,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的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

(二)加快全方位对外开放体系建设,推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一是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按照国家沿边地区开

发开放的总体部署,指导沿边地区结合自身特点,按经贸大通道、加工贸易产业集聚区、物流集散中心和综合型城市进行功能定位。加速沿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实现境内外互联、互通、互动。加强互贸区、保税区等各类平台发展政策研究。以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和中俄互办旅游年为契机,吸引先进要素向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聚集,加快对俄加工、商贸、旅游、物流、会展五大产业中心建设,区内生产总值实现5000亿元,区内对俄贸易额实现85亿美元,同比增长30%。推进莫斯科黑龙江名优商品展示中心建设。支持龙江银行、哈尔滨银行等金融机构到俄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叶卡捷琳堡等地开展金融业务,加快推进中俄贸易本币结算。利用2012年在俄罗斯召开APEC峰会之机,支持绥芬河等地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办中国名优商品展销会、中俄边境经贸合作商务日、哈牡绥东产业带文化旅游推介会等系列活动。

二是深化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推进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年内争取国家批准建设2—3家部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依托重点产业园区,建设30家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在边境口岸地区辟建3—5家进出口加工园区。引导对俄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争取国家将黑龙江省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等沿边产业带列为对俄加工贸易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快培育装备工业、交通运输、农机装备、石油装备等机电产品出口平台。打造2家进出口额50亿美元以上的大型龙头企业,培育60家进出口额超1亿美元的外贸企业。规模以上出口商品加工企业达到290家。加强化工、玉石、煤炭、铅、重油和铜矿砂等进口商品扶持政策的研究,进一步扩大能源资源类商品进口,鼓励和支持原油、木材、铁矿砂等资源类商品进口,2012年全省进口木材落地加工率达到50%以上,进口铁矿砂力争全部实现落地加工。2012年全省进口资源类商品加工企业达到140家。

三是加快口岸大通道建设。完善口岸布局,强化口岸功能,进一步完善推进“大通关”区域合作机制,强化和完善电子口岸建设,争取在具备条件的边境口岸尽快实施“一站式”通关,提高通关效率,降低口岸物流成本,构建更加便捷顺畅的对俄国际贸易物流通道。重点推进界江界河公路铁路通道建设。抓好同江铁路大桥口岸开放的规划设计、认证和申报工作,抓好萝北、嘉荫等跨江固冰浮箱通道建设。推进洛古河口岸恢复开放工作和漠河石油管道作业区扩大开放工作。推进黑瞎子岛口岸规划设计及开放前申报工作,加快建设三个3000吨级泊位、一个5000吨级泊位和深水港码头。加快推进中俄跨国陆海联运大通道建设,力争实现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常态化,打造黑龙江省“沿边近海”的独特优势。力争开通哈尔滨直达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小国际列车”,推进边境口岸小汽车自驾游尽快开通。2012年,力争全省口岸货运量力争突破2500万吨;客运量力争突破400万人次。

四是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出口。推动服务贸易拓展新的合作领域,争取在广播影视、电子出版物、中医药、艺术品和乐器制作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发挥哈尔滨、大庆部级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带动作用,积极承接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财务核算、技术研发、工业设计、医疗服务等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推动特色服务外包园区建设,形成产业聚集。2012年,力争全省国际服务贸易增长10%以上。

(三)加快构建高水平的招商促进体系,引进国际国内优势要素,提升招商引资层次和水平

一是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围绕十大重点产业项目,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园区配套招商和区域经济捆绑式招商。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和央企的合作,争取嘉里集团、世贸集团、恒大集团、华侨城集团、华南城集团、雨润集团等在黑龙江省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引进亿元、百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和超大项目、龙头项目。突出现代服务业、新材料产业招商引资。2012年,重点推进158个现代服务业项目,计划投资530亿元,同比增长1倍以上;重点推进61个新材料产业项目,计划投资175亿元,增长70%,产业主营业务收入600亿元,增长30%以上。

二是组织好境内外招商引资活动。进一步巩固传统引资地,深度开发潜力市场,重点培育新兴市场。组织好2012年在香港、深圳、杭州、南京等地对接洽谈活动,力争签订一批新的投资合作项目落地黑龙江省。举办首次“欧盟—中国(黑龙江2012)投资贸易洽谈会”,力争签订一批合作项目。组织黑龙江省重点企业和开发区赴美国、日本、韩国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围绕新能源、汽车、电子零部件生产加工、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抓好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在香港、美国上市的培植工作。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督查力度。建立全省招商项目储备库。筛选和确定一批规模大、标准高的招商引资项目,形成覆盖省和各市地、各有关部门的两级项目库网络,提高项目对接效率,提高合同履约率,抓好项目落地。继续督查跟踪2011年三次重大经贸活动签约成果。提高合同履约率和项目开工率,力争到2012年年末项目开工率达到90%以上,资金到位率达到30%以上。

(四)加快实施“园区率先发展”战略,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一是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出台《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开发区暨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发挥开发区综合优势,在省政府已经确定的省市共建重点产业园区的基础上再推进建设8—10家省市共建重点产业园区。指导各类园区加大投入,完善设施,放大功能,提升综合竞争力。2012年,全省开发区实现区内生产总值3500亿元,增长30%;实现税收超过300亿元,增长25%;基础设施投入260亿元,增长25%以上。

二是推进开发区提档升级。制定开发区升级工作规划、工作程序和升级目标,做好与国家有关部门的衔接和争取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升级为部级经济开发区,支持享受政策的工业示范基地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12年,争取1—2家省级开发区升级为部级开发区,争取新增1家边境经济合作区,新增6—8家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的工业园区或工业示范基地。

三是推进各类园区产业集聚。加快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和大黑瞎子岛经济贸易示范区建设,加快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和乌苏里斯克跃进高科技产业园区项目建设。支持绥芬河市境外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及原材料储备基地建设。引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战略投资者落户各类园区,发展黑龙江省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尽快形成一批出口加工产业集群,提升黑龙江省基础产业外向度。2012年,全省各类园区平均投资强度达到2200万元/公顷。

(五)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开展国际化经营

一是进一步扩大对外投资规模。优化境外投资结构,重点推进蒙古、中亚、南美等10个矿产开发和农业合作投资项目。加快能源、农业、林业、矿产、物流、基建等对俄合作联盟建设,积极推进50个大型对俄合作项目,打造10个省级境外园区。2012年全省对外投资额实现10亿美元,同比增长15%。其中,对俄投资额6亿美元,增长15%。

二是提高对外承包工程发展水平。深度开发俄罗斯、东南亚、中东和非洲市场,支持企业承揽电站工程、路桥等基础设施和房屋建筑等大型项目,带动省内大型成套设备和技术出口。2012年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2亿美元,同比增长10%。其中,对俄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5000万美元,同比增长10%。

三是促进对外劳务合作和对外援助。在日本、韩国分别举办劳务企业和劳动力资源推介会。部署、指导各地在县(市)区建立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大力推进与俄林业、农业领域的劳务合作。做好争取国家援外项目工作,组织指导有援外工程、物资资质的企业积极参加项目招标,推进非洲农业示范中心项目建设。对外劳务输出2万人,增长70%。其中,对俄劳务输出1.6万人,同比增加1倍以上。建立和完善“走出去”政策支持和服务体系,完善预警机制,指导企业加强风险防范,保护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六)大力加强自身建设,牢固树立大局观念,不断提升商务部门新形象

一是大下基层,大兴调研之风。副主席最近指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近年来,商务工作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们要加强对商务发展历史和发展规律的研究,善于“看大局、观大势、谋大策”,要超前谋划长远战略,找准当前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深入实际和基层调查研究,提出新思路和新对策。王宪魁省长提出“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和“大通道建设”,这是转变黑龙江省外贸发展方式,提高外贸运行质量的根本途径。我们要深入研究进出口加工基地建设和口岸大通道建设的措施和方法,切实优化黑龙江省进出口产品结构、市场结构、主体结构和贸易方式结构,从根本上提高对外贸易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力和牵动力。要着重加强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后对黑龙江省经贸合作产生的影响分析,趋利避害,积极应对,争取主动。当前,还要着重对项目、园区和产业发展关系的研究,提出对策,合力攻关。

二是大力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创业、创新、创优”活动,切实提高商务干部队伍的执行能力和破解难题的能力,达到工作作风明显改善,办事效率明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科学管理能力、服务大局能力明显增强。各级商务部门都要转变工作作风,减少不必要的应酬,静下心来研究问题,沉下身来抓好工作,要严格遵守各项规定,强化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要用好权、管好钱、办好事。各地要切实加强商务发展各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省厅要联合财政、审计、纪检监察机关对各地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严肃查处,绝不允许因为个别地方、个别企业违规、违法使用资金,影响全局。

三是强化上下联动和部门联动机制。要坚持推行定点联系机制、责任包干机制,各级领导干部和各工作推进机构要分口把关,进一步明确责任,要确定重点联系地区和重点企业。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平台,建立高效顺畅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机制。要进一步强化基础工作,逐步完善对企业、行业和市场基础数据的统计分析,把握经济发展动态,提高决策能力。各级商务部门都要建立《大事记》制度,实时记录领导干部和工作机构的工作动态,记录重点工作和重大事件。要进一步加强对上汇报争取和对外协调联络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各有关部门在资金和政策上支持黑龙江省商务事业发展,要积极争取中省直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努力营造商务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上一篇:出口信用保险的重要作用分析 下一篇:黑龙江省陆海联运大通道运营现状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