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时代大众文化与摄影艺术

时间:2022-09-30 09:41:04

多媒体时代大众文化与摄影艺术

摘 要:摄影艺术作为一种现代传媒文化,无疑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随着现代多媒体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摄影艺术在大众文化中显示出越来越强劲的普及性。本文结合摄影艺术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从多文化视角下分析摄影艺术在大众文化中的普及程度,以及在群众文化中推广摄影艺术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摄影艺术;大众文化;作用;分析

大众文化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特别是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它是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充分发展后的产物,是当代大众大规模地共同参与的当代社会文化公共领域,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事件。其间,摄影这种艺术形态不仅成为了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大众文化的发展,使得大众文化的触角范围在不断扩大。“在后现代主义中,由于广告,由于形象文化,无意识以及美学领域完全渗透了资本和资本的逻辑。商品化的形式在文化、艺术、无意识等等领域是无处不在。”1、大众文化与摄影的纠结更是体现了这种后现代语境。我们知道,大众文化具有商品性、通俗性、依赖性和日常性,而摄影这种媒介又有着纪录现实、超越现实并满足主观需求以及可被无限复制的特点,大众文化与摄影看起来有着天然的契合。自1839年摄影术诞生以来,人类便逐渐有了这样一种观念,即“收集照片就是收集世界”2、每个人都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狂热之中:留念照、婚纱照、新闻图片以及广告等图像被不知疲倦地生产着,同时这些图像也反过来生产着人们的思维,当摄影能够纪录人生的无常、易逝和死亡的时候,人们就越发地开始珍惜和利用这种媒介,从而也愈发使得摄影与个体有了近乎血缘的亲近感,很难想象大众文化的兴起和发展能够不依托于摄影这个强大的工具。人们通过摄影和以摄影为基础产生的电影、电视等媒介了解到处于自身世界之外的生命、死亡、凶杀、革命、美好与宁静,没有摄影的世界仿佛就意味着人与人、人与世界关系的终结。

一、摄影艺术对大众文化的作用

(一)摄影艺术对群众文化认识功能。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讲的摄影艺术,主要体现在如何让具体的摄影艺术发展的更好更快,从而也会影响到其摄影艺术的技术效果。我们为了进一步研究好这种通过多媒体时代来烘托当前大众文化的宣传力度,这具体要经过一些研究方法来处理好摄影艺术对大众文化的体现。这不光需要从抓好具体的摄影资料,还应该从注重具体的摄影效果,这主要原因在于大众性文化主要集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以要抓好具体的大众文化素材才是重点。

(二)摄影艺术对大众文化的记录功能。我们在进行具体的大众文化研究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来进行科学化的分析,从而将落实好摄影艺术对大众文化的熏陶。然而,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新问题,这主要通过一些具体的记录才能够真正将大众文化给予很好的体现。对于如何进行具体的摄影,这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着手抓好具体的摄影效果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摄影艺术对大众文化的传播功能。这主要在于结合当前大众文化实际发展的状况,分析影响其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对于一些具体的大众文化研究来讲,还在于要充分了解到当前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性,这些往往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实对于一些具体的大众文化主要体现社会大众化文化的发展方向。我们要借助摄影艺术的平台进行科学性的宣传,从而让我们真正明白什么是摄影艺术对大众文化的传播效应。

二、大众文化中摄影艺术的对策

(一)摄影艺术要深入群众生活。摄影是新兴艺术方式,尤其是伴随时展,彰显了独有的艺术魅力。现代摄影艺术并不是单纯去刻板的再现自然,而是采用创造性的方式,涵盖多种文化来表现时代的思想情感。所以,创作摄影艺术作品,需要最大程度提升摄影的文化层次,打造并丰富情感表达的语言。群众业余摄影爱好者应该在专门摄影人员的指导下,通过学习提升文化素养,并且加深群众情感的表现与体验,这样的话,才能让群众摄影艺术提升到较高的层次,这同时也是摄影艺术的核心。群众摄影艺术的创新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想象技巧来实现,并能很好的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发现新的方法或者是摄影艺术表达方式。再者通过心理学的有关研究表明,创造性非常突出的人,是对矛盾、不平衡表现出浓郁兴趣的人,所以,其具备灵活、深刻与广泛的自我意识。摄影艺术深入群众生活,能加深群众主观层面对事物的敏锐观察力,对传统的摄影技巧勇于创新,开拓新的摄影艺术天地,丰富其摄影艺术生活。摄影艺术深入生活中,掌握艺术规律,创造艺术含蓄美与形式美,才能做到有激情、有感染力、有意境。深入生活,实际上就是每年组织当地社区、村庄的业务摄影爱好者到名山大川、文化古迹、田野、渔村、休闲旅游景区等开展摄影拍摄活动,这样做能让广大群众业务摄影爱好者明白如何去深入生活、表现生活、熟悉生活与认识生活,让创作成为唯一源泉,获得摄影创作的良好题材。摄影爱好者只有充分体验生活,真正了解事物,通过学习提升文化素养,拍摄的作品才能达到入境生情的境界。科学选取摄影题材,深入生活首先要做到的是科学选取摄影题材。在确定好主题之后,才能深入生活之内,去很好表现摄影主题的内容,并且寻找不同内容与事物特点,并且逐渐加以消化,突出所要表达的主题。例如黄翔的作品《黄山雨后》等摄影艺术作品,是在精心选择了好的题材之后,才会深入到生活之中,仔细去观察事物发展的景象,实现天、地、人的有机结合,实现好的韵律感与节奏感,确保画面景物内的层层叠叠、引人入胜、迂回曲折,达到好的画面气氛,增加摄影艺术作品诗意,这样的摄影作品更为含蓄、有韵味,更加具有感染力。

(二)符合摄影艺术发展规律。任何一种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群众文化的摄影艺术也需要与摄影艺术发展规律相一致。特别是摄影艺术本身,也要在遵循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掌握摄影艺术表现形式,才能实现新的跨越。首先,体验对人们认识事物的性质或者特征方面的享受。感受是发自对事物本身的认识,认识的程度越深,所获得的体验也更为深刻。具备不同程度发展水平的人,或者是站在不同高度来认识客观事物,就能形成不同认识,出现不同方式的主观感受,获得不同体验。摄影艺术创作人员因为生活经历、文化修养、生活目标以及生存环境等的不同,对摄影艺术创作作品认识因为生存环境、生活经历、文化素养、生活目标的差异,对摄影艺术创作的认同度存在差异,为此必须在构图布局、题材选取、色彩影调对比、标题表述以及艺术效果处理方面加以创新。具体来讲,摄影艺术发展规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安排构图布局。构图布局是将人、景、物进行科学的安排,并且寻找最佳的表现手法,充分表现人物形象、主题。摄影艺术作品创作中构图是重要组成部分,对摄影艺术作品成败产生直接性的影响,摄影构图往往受到多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并且与画家在构图内可以自由处理不同,摄影可以充分利用好大自然的光与影,空与线的美学原理来协调处理好云雾、填空、疏密、草地、水面、均衡、空间等多种方式来改善摄影构图本身的局限,实现远近、主体与衬体、大和小透视关系,科学取舍构图内的杂乱画面,完成摄影者所要实现的目标。2、合理确定拍摄角度。对摄影作品进行艺术处理首先,合理确定拍摄角度。选取拍摄角度是拍摄者和被拍摄对象间的水平线、高度变化的关系。主要包含仰摄、正面、平摄、俯摄等的多种角度,并且因为拍摄的高度与方向的差异会出现不同的远景、近景、中景、主景和衬景变化,这需要拍摄人员善于观察生活,选取合适的拍摄角度来表现艺术。例如黄成江的摄影艺术作品《家乡的小路》是将大片雪地出现的空白来表达完美的意境,这要求群众业余摄影爱好者要学会从不同视角去观察事物,才能创作理想的摄影作品。其次,对摄影作品进行艺术化处理。一般来讲,对摄影作品进行一定的艺术处理,是拍摄人员给与作品一定的情感,让其转化成艺术。要想让摄影作品出现好的艺术效果与境界,需要合理使用摄影手段来实现,采用多种电脑、辅器材进行加工处理,达到好的摄影艺术效果,其才能实现艺术摄影真实。比如摄影艺术作品《手术之前》是将白色背景、白色口罩与白色衣服等有机融为一体,除去和表现主题无关的一些细节,从独特的视角来表现智慧的双眼与灵巧的手,充分表现广大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精神,加深了作品的意境,进一步扩大作品表达内涵,让人们对医生这一职业有了重新的认识。3、提炼摄影作品标题。标题对摄影作品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标题能进一步提升摄影艺术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让作品的意境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面,对摄影艺术来讲,好的标题能进一步补充摄影作品内容,实现作者的情感寄托,是作者综合文化素养的表现。也就是让摄影艺术作品的标题能够让人联想,更好去品位作品表达深意。比如摄影作品《爱莲说》就是借用了古人的诗名,表现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质,让人们一看摄影作品标题,再看具体作品,就会感觉到眼前一亮,对作品也会产生更深入的了解。

(三)丰富群众文化摄影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当前的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摄影艺术的表现方式也进一步丰富。特别是在网络技术这一平台出现后,为摄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持久的发展动力。群众摄影爱好者在拍摄完作品后,采用文学、文化学等表达方式,在照片上添加文字或者是进行艺术化的说明,丰富人们心理表达欲望,对在人民群众中推广摄影艺术是非常有益的。总的来讲,群众文化与摄影艺术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摄影技术能在改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方式的情形下,增加群众的生活情趣,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所以,很有必要在群众文化中大力推广摄影艺术。为此,相关群众文化管理部门需要切实认清摄影艺术对推动群众文化的促进作用,不仅要做到摄影艺术深入群众生活,符合摄影艺术发展规律,还应该丰富群众文化摄影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而让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中得到全面推广,让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为丰富。

三、结束语

多媒体时代大众文化的摄影艺术的研究意义重大,我们主要通过分析对多媒体时代大众文化与摄影艺术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探讨多媒体时代大众文化与摄影艺术的融合发展。笔者希望能够给予读者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江城.浅析浙江群众摄影艺术[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0(05).

[2]宋伟.作为大众文化的摄影艺术[J].艺术学院学报.2009(04).

[3]黄明.“生动”与“不生动”的特征和技巧DD摄影艺术的实践解析[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4).

[4]袁丁月,娄世民.摄影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关系[J].大众文艺,2011(22).

[5]严昊.新世纪市场下的商业摄影教育[J].考试周刊,2011(57).

上一篇:E―Learning系统架构模式研究 下一篇:关于我区乡镇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