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时间:2022-09-30 07:25:22

兴趣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要让学生喜欢语文、学好语文,课堂是个重要的阵地,而“活”就是占领这个阵地的有力武器。那么,怎样才能使课“活”起来呢?我认为“培养兴趣”就是一种不错的方法。正如北宋教育家程颐所言“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即乐学必见意趣,否则索然寡味,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教育的目的便不可能达到。也就是说,要把教学活动放到对学生的意趣、情趣的培养上,激发起学生的潜能和学习原动力,让学生最大可能地感受到学习过程的乐趣,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探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十分必要。在此笔者就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谈点体会。

制定目标,蓄养兴趣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追求的预期结果在主观上的超前反映。语文教学目标决定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向、过程、内容和方式方法,关系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全局,它是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的先决条件。教师应先理解课标要求,站在语文学科知识体系的高度,明确高考对本部分知识和能力有何要求,然后制定出科学的语文教学目标。

譬如,我们在讲授一篇课文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弄清这篇课文在整个知识序列中的位置,明白这篇课文在能力培养和训练链条上所起的作用。只有立足于整体去处理部分,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深厚的兴趣;也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出文章的内蕴,教出各篇不同的特色,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

灵活导入,引起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学生本来怀着美好的期待,如果老师生硬干瘪地直奔主题,虽然目标比较明确,但多少有些让学生失望;如果老师能够以一个新鲜的、恰当的内容作为话题,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走进课文学习,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该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吧!

设计导语,不能为兴趣而兴趣,哗众取宠是没有必要的。教师要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准确的有创新意义的切入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顺利地将他们领入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中来。

导入的方法很多,可以是一段充满哲理诗意的导语,可以是一个寓意深长的笑话或小故事,可以用一件特定的实物,也可以用一处特定的情境,还可以几者相互结合,相得益彰。但无论选取哪种方式,首先要切合课文内容,其次要符合文体特点和文章风格,第三要简短、精彩,创意独特,蕴含情理,富有吸引力和启发性。要做到这几方面,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探索,花力气,下功夫,精心设计。

如讲《再别康桥》就可以先从电视剧《人间四月天》讲起,通过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缠绵的爱情故事,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徐志摩对爱与美的追求上来。教学朱自清的《背影》就以孟郊的《游子吟》为引语,立即唤起学生的一种亲情回味,带着这种亲情回味和反刍之心阅读课文,他们的情绪就容易受到课文的感染,很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

巧设疑问,激发兴趣

课堂上,师生交流的重要方式就是问答,那么,教师的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巧妙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迪学生思维。因此,“问”要问得准、问得活、问得巧,问到点子上去。一个善于提问的老师,要善于在学生思路不畅时帮助他拨开迷雾,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要确信,只要问题问到兴奋点上,学生便不会无动于衷,而只会千言万语一吐为快。在这个过程中,求新求异的思维火花就会迸发出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设计;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学习,点拨思路技巧,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

如学习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谁是杀害孔乙己的真正凶手?“一石击起千层浪”,众说纷纭。而恰恰在这种探究中,小说的主题思想可以得到揭示。

开展竞赛,促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竞赛能刺激学生的自尊心、好胜心。好胜心强,不甘落后,是青少年共同的心理特征。竞赛正是利用青少年这一心理特征而成为激发学生外在动机形成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组织竞赛,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积极进取、勇于登攀、集体荣誉感等好的思想品德;不仅能够有效地形成学生的外在动机,而且能够作为一种鼓励进取、反对懈怠的诱因去调动学生尚处于萌芽状态的各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使之活跃和强烈起来。如在组织九年级学生复习诗词时,我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举行赛诗会,各组代表或背诵或朗诵或即兴创作,评委团依据事先制定的标准为各组打分,分数最高者胜出。各组选手兴致勃勃,斗志昂扬;评委团正襟危坐,一本正经。场面异常火爆,其结果当然是战火中学生们获益不浅!

总之,要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就要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读书、喜欢读书,去感受那些装订成册的纸张的无穷魅力。

(作者单位:龙川县龙第二中学)

上一篇:语文课堂上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激发 下一篇:美术教学有法而无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