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画卷随风展

时间:2022-09-30 06:33:37

瑞雪兆丰年。冬日时节,记者走进梨树县十家堡镇何家村,见到的是一片生机盎然、繁荣和谐的场面,一条条整洁干净的水泥路,一幢幢新建的民居庭院,一台台崭新的农机,一座座殷实的粮仓,无不折射出新农村建设给这块土地注入的生机和活力。

何家村距十家堡镇12.5公里,位于东南部,面积34.47平方公里,丘陵地貌,全村有耕地736公顷,11个自然屯,人口3488人、900户,是全镇最大的村。两年来,在省、市、县领导及帮扶部门的大力关心、支持、帮助下,在广大村民的积极参与下,经过村两委班子精诚团结,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取得了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去年人均收入6600元,今年可实现7200元。

交通不畅,一直是制约何家村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过去,山货运不出去烂在家里,畜禽收购商把价格一压再压,虽同等同质,却每公斤要比别村的养殖户少卖0.5元左右,农民遭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于是,上级领导把帮助何家村修路当作心中的大事,一起想办法解决修路资金缺口问题,修建水泥路15.5公里、建桥10座,主要街路安装路灯23盏,栽植垂榆2000多棵、梧桐900多棵、京桃600多棵,使村屯得到了亮化、绿化、美化,并率先实现了屯屯通水泥路,公交客车开到了家门口,解决了老百姓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等出行难问题。

同时,村里还积极推行“依靠村资源优势,发展高效农业、特色产业”的思路,为农民致富奔小康开辟了广阔的渠道。如今,村里的养鹿协会、养牛协会、养猪协会、采石业协会、林果业协会等各协会忙个不停。组织培训、分析和预测市场行情,养殖户不再是单枪匹马,而是联合起来,做到统一购饲料、统一防疫、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大大提高了抗风险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

以协会带大户,大户带小户的养殖方式,何家村养殖业得以迅猛发展。目前,全村养鹿840头、牛存栏4300多头、猪存栏7000多头、羊存栏2000只、鸡存栏近3万只、林蛙1.4万只。仅养殖业一项,年人均收入就达2800多元。

“俊女不愁嫁”这句话,在两年前何家村林果经济发展上不灵验。这个村120多公顷的林果,盛产的全是优质的苹果梨、安国梨、123苹果、山楂、葡萄等多品种水果,由于过去路况差,很难销售出去,甚至烂在地里、烂在家里。可现在大不相同,自从通了水泥路。这里的林果成了“抢手货”,不但是订单销售,客户上门收购,而且也卖上了好价钱,今年苹果梨最低销售价达到每公斤3元钱,优等装箱梨达到6元钱。全村仅林果一项收入近百万元。

何家村土壤肥沃,环境清新,水源充足,气候条件适宜,是各种中药材种植的最佳区域。近年来,中药材成了村民争相种植的作物,种植面积已达到20公顷,五味子、川山虎、地龙骨、细辛、赤芍等种植品种20多个,年收入60多万元,效益是种植玉米的5倍。

昔日荒山,今朝聚宝盆。野山菜采摘旺季,当地农民趁着种完了地,三三两两挎着筐,走进大山采野菜。“每天早上5点多上山,10点多下山,这5个多小时采的蕨菜、山芹菜、蘑菇就能挣100多元。”村民们说起“山货”收入,满脸喜色。

何家村境内有非常丰富的山野菜、榛子、蘑菇、威灵仙药材等野生植物,每年从5月到9月都能上山采摘,商家们也涌进村屯上门收购,价格居高不下。全村有300多户就是靠采摘业致富的,每户年增收已达到4500元。农民们把许多荒山变成了“绿色银行”,形成了山川增绿农民增收的新局面。

矿山资源给何家村发展注入了活力,采石业年收入200多万元,带动运输业收入500多万元,就地转化剩余劳动力300多人。除此之外,这个村还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农闲时,有组织地进行劳务输出,向省内外输出剩余劳动力700多人,每年可赚回700多万元。靠打工挣来的钱,又投向运输业。这两年,全村已发展出租车35辆,大货车84辆,物流、人流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依托项目支撑,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现在村内有矿泉水厂和养殖场两户企业。总投资300万元的玉米秸深加工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把玉米秸加工成燃料,一吨玉米秸相当于半吨优质煤。这既是变废为宝的好项目,更是节能环保的潜力项目。

新农村建设让农民的生活插上了致富的翅膀。如今,在何家村这块黑土地上新农村建设如春潮涌动,显示出勃勃生机。如果说新农村建设是一曲交响乐的话,那么何家村每做的一件事就是组成这曲交响乐的完美音符,信心曲、舒心曲、开心曲就是组成这曲交响乐的和谐乐章。我们相信,不断向前发展的何家村,通过新农村建设,将会奏出时代最强音。

上一篇:农业生力军 农民贴心人 下一篇:康大――高品质健康食品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