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胜中:“民间”是否比原来更有价值

时间:2022-09-30 04:30:39

吕胜中:“民间”是否比原来更有价值

中国“85美术新潮”时期的代表艺术家之一吕胜中,曾以剪纸“小红人”作为基本的表现符号,在上世纪90年代拓宽了传统的民间艺术在当代艺术领域内进行转换的维度。之后他也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整理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发展脉络。当记者问到“郭凤怡”现象,他认为这事儿本身只是一个商业炒作的行为。我们无需过多地在她身上粘贴各种标签,如若不然,每一位参与谈论的人也都转身成炒作郭凤怡的参与者。从某种角度上看,郭凤怡是被挟持进当代艺术的文化语境中,作者已经并非她本人。

东方艺术 · 大家 :郭凤怡在威尼斯双年展中成为了一个备受艺术圈关注的明星人物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吕胜中:该算是一种商业炒作吧。

郭凤怡的作品曾经在798见到过,我认为既不能称其为传统,也不能称其为当代艺术,它只能算是中国当下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种奇异的事件—据说郭通过画画能给自己治病。如果真能治好自己的病,这当然对她自己来说是极其有价值的行为。那么我想,这些年来出现的退休人画国画、写书法,以及跳街舞、扭大秧歌……这些从某种程度上也健康了身心,甚至有的多年的老病奇迹般康复艺术,这与郭的能疗病的绘画有什么不同吗?我们凭什么过多地谈论郭凤怡,凑在一起参与炒作一种较个别的现象?

也许有人会说,这种现象提示出艺术作为精神性产品的本原。如果把艺术行为同生存必需及生活方式贯通起来的话,我们可以说,每个艺术家都在通过艺术创作疗治自己—我曾在荷兰的一节精神病院参与一个题为“妄想”的关于艺术治疗的项目,其间和一些精神病患者艺术家座谈,我说,艺术都与我们结缘,只不过你们是先患病后作艺术,而我也许因先一步作了艺术,才没有患病。因而,每个艺术家都是郭凤怡,只不过大多艺术家经过专业的修习。有时候,我们自己在某种比较紧张情况下随手乱画的确是一种宣泄,有利于缓解冲动,平衡心理。正如郭凤怡画画,一定对于她的身心是有好处的,但不能把她的绘画说的特别神秘,把她个人的民间巫术化。不过如果没有画廊把她带到798,也许她可以在自己系统中保持自足与平衡,但商业化之后,她固然可以一次挣些钱花,但是否还会有原本那样疗病的功能?她的绘画还能算纯粹的个人精神结果吗?

东方艺术 · 大家 :你怎样看待“民间”这个词?

吕胜中:现在所说的“民间”概念可有二解。一是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而是当下的社会基层文化艺术现象。我无法将后者谓之“现代民间”的学术术语去做研究的对象,是因为在文化转型期,有一句话叫做“神马都是浮云”—说的最为恰当,因为没有明确的定义,我们就没法讨论。如果王林,郭凤怡都算是“现代民间艺术”,那么,陕西“华南虎事件”堪称当代艺术里摆拍摄影的有效性作品?“重庆官员不雅视频”堪称当代艺术中有力度的影像艺术了?都比郭凤仪的涂鸦式绘画具有实际的社会效应。

从某种角度上看,郭凤怡是被挟持进当代艺术文化的语境中的,作者已经并非她本人。

至于“传统民间文化艺术”这一部分,不管是在边缘还是在主流,他们只要进入当代文化语境之后就必然开始发生变异,这是因为社会的文化结构和生产方式都在发生剧烈的变化。但是依然会有一部分被延续,延续中又会发生两种变异:一种是形式上的变异—例如窗花根本不贴剪纸了,开始采用其他的装饰形式;另一种内容与思想内涵发生质变—保留着旧的形式,但内涵完全不同,比如年轻人结婚还会照旧贴大红的喜字,但过去的喜花是强调生殖繁衍,现在仅仅只是为了环境的红火热闹。这一切目前都还处于一种快速变动的时期,新文化中的“民间”还没有被明确定义,着手研究它似乎有些徒劳。

东方艺术 · 大家 :民间力量是否只有被纳入到当代艺术的运营系统之内,才能显现出自身的最大价值呢?

吕胜中:在上世纪80年代,尽管那时人们都还不太在意民间艺术,传统民间习俗还有它一定的生存土壤。80年代以后,民间艺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革开放的转型,让人们突然意识到时生了改变,由保守变成了一个义无反顾向前发展的时代。随后,像潘家园这样的旧货市场开始出现,让我们这种原来在乡下采风的人眼前一亮—采风时看不到的重要物件,竟然在旧货市场出现。逐渐,小贩变成了专家,收藏的群体涉及到各个阶层……就这样一步一步,传统民间的文化进入了主流,被明确当作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80年代,努力尝试西方的现当代艺术方式成为了主流,在作品中使用传统符号是一种很受鄙视的行为,认为这样是很保守的做法。现在大家都开始从不同视角注重某种传统符号,是因为中国的艺术家尝试了西方艺术的各种滋味之后,不再想讨好或者献媚,最终还是希望去建立属于自己的语言系统。不过,我建议大家不要仅仅停留在符号的表面,许多艺术家缺乏对于传统文化的基本了解,造势大于立意,终究不能成为立得住的柱梁。所以对于传统,应该要做的是对于文化的理解,不必太过注重形式的采纳。

东方艺术 · 大家 :法国艺术家让·杜布菲认为原生艺术的特征为“显现出自发与强烈创造性的特征,尽可能最少地依赖传统艺术与文化的陈词滥调”,这种说法在今天还有效吗?

吕胜中:这像是一种极端的声音—如果哪一天我把博物馆都砸了,这位老弟可能会大嚷“谁摒弃传统谁就是罪人!”无论何时,歹徒与傻子才会摒弃传统。

一定是这样,他喊的时候,恰恰是因为摒弃不了传统,而被传统套牢了。

关于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就像昨天和今天,如果把昨天丢掉,今天从何谈起?其实正视传统反而可能是最好的,吸收传统的营养未必就是旧思想的承袭者。不要把传统看的可怕,也不要把传统看成救命稻草。它就是传统,是今天的底蕴,创作属于自己的这个时代的作品才是最为重要的。

东方艺术 · 大家 :最近几年很多展览都在打传统或民族牌,从借用传统精英文化到民间艺人作品的直接展示,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哪些不同的心态或策略呢?

吕胜中:这不是坏事情,但不要演绎成坏事情。传统民间艺术原本不是“艺术”,它是乡土民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应该把它拘泥于视觉化的样式。我在1980年代有句话,不要怕像民间艺术,也不要怕不像民间艺术;不要怕像传统,也不要怕不像传统,因为这些都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都活在现时的文化语境当中。

关于借用或者拿来的方式,也都算老的套路,没什么不可以。不过,不管是借的还是拿的东西,有一天是要报还的—你拿出来的是否比原来的那些更有价值。

上一篇:对携带凶器盗窃的研究 下一篇:付晓东:“民间”是对“精英”的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