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2-09-30 03:47:06

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作用

通过朗读训练,学生可以从篇章中领会文章的主旨、思想、意蕴,既受到了熏陶感染,又锻炼了用语音描摹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同时,教师通过朗读可以检验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程度,感情倾向和认识水平,所以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训练作为阅读训练的基本内容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下面笔者就朗读的作用,朗读的设计谈一些浅见。

1.朗读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这是朗读训练作用最浅显,也是最基本的一点。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是经过大脑指挥口、耳、眼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调动口、耳、眼、脑等器官一起参与的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朗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好地感知文章的美学因素,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强了,他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强了。这些能力作用于说话上,学生必然会说得趋于简明、流畅、连贯、得体、有条理,同时,如果学生经常性地朗读,其结果必然是熟能生巧。表现在说话上,学生就能逐步取得发音清晰、音量适中、感染力强的效果。一般而言,朗读能力强的学生,他的口头表达能力也通常比较强。这也验证了朗读能够促进学生说话能力提高这一点。另外,朗读时要求使用普通话,这自然会提高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

所以说,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一种好方式,应切实地加强训练。放声朗读文章,可以增强语音的感受能力、语义的感受能力和语法的感受能力。如果对精美的文章反复地朗读,会增强对语言规范的敏感和鉴别能力。反之,听到不正确的读音或词不达意,生硬不通的句子,就会从感情上感到不适,并加以排斥。

2.朗读能够有助于深刻地体味文章所抒发的鲜明独特的思想感情。这是朗读训练所应达到的基本目标之一。

我们常说作家在创作时总是披情入文。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通过作家塑造的丰富的艺术形象来展示的。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把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作者的语言就好象成了读者自己的语言。与此同时,学生的头脑中会连续再现文章中的抒情载体――艺术形象。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强烈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如在学习《,你在哪里》这首诗时,教师只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让学生真切地演绎人民对总理的深情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广场的回音,学生就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在学习《白杨礼赞》这篇抒情散文时,教师可通过学生在朗读文章时准确把握文章句调、语速、感情的变化,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更深刻地领会作家通过赞美白杨树意在歌颂北方农民质朴、严肃、不屈的性格和抗日军民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力求上进,执着奋斗的精神内蕴。

由此,教师应加强指导学生朗读,尤其是应该精读的文章,不能粗观大意,浅尝辄止,必须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推敲文章的含义、情调、韵味,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和情感,代作者说话,代作者表达思想,抒怀。经过这样的朗读,对文章的理解才会加深。

3.朗读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领略到文章的音乐美。我们知道音乐是以其特有的节奏旋律来打动人心,感染听众,从而显示艺术魅力的。好的音乐,总给人余韵袅袅,绕梁三日的美感。古今好的诗文莫不如此。在汉语中,汉字有四种声调。由汉字组成的文章只有通过朗读,学生才能直观体味到汉字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独特魅力,感受到文章的音韵美。同时,文章还有急切舒缓、起承转合的律动的特点。学生也只有通过恰当地朗读,才能从语调的高低、节奏的急缓、语速的快慢感受到文章的旋律美。特别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编排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它们一般都具有句式整饬、平仄相配,节奏鲜明,句末押韵,好似高山流水的特点。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只有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才能让学生直接体会到古诗所具有的音乐美,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美学感染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除此,在《荷塘月色》、《春》等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中,朱自清运用了不少的叠词,朗读它们,犹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贯穿于文章中,有效地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更好地领悟到朱自清散文所具有的音乐美。

4.朗读能够增强学生对文章含蓄美和形象美的感染能力。含蓄,是指用少量的、具体的、可感触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把诗意藏在富于概括性和内涵丰富的形象中,以瞬间表现永恒,以有限传达无限,以少胜多,给人以推理和想象的广阔大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观书须熟读,使其言皆者出于吾云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这些话语道出了反复朗读对于理解文章含义所起的重要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教学诗歌时,只有指导学生反复地朗读,才能让学生将文章中隽永的意境,深厚的蕴涵更好地品味出来,从而更好地欣赏到文章的含蓄美。

另外,文学作品虽然没有雕塑、绘画等艺术类型作品那么直观,但它的形象性却是一般艺术样式所无法比拟的。在文学作品中,具体、生动、可感的、概括的、具有审美意义的生活图画,构成了艺术形象。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到文章语言的绘声绘色、穷形尽相的特点,从而在脑海里清晰地浮现出课文所描绘的形象、画面,生动地再现各种人物的音容笑貌。如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的高潮部分:描写鲁达如何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情节,施耐庵独具慧眼,敏锐地把握好写作的角度,从味觉、视觉、听觉捕捉主体和喻体“质”的相似点,第一拳,打得郑屠脑袋好同油酱铺;第二拳,打得郑屠脑袋开了彩帛铺;第三拳更精彩,形似做了全堂水陆道场,如此语段,让学生读来有味、有色、有声、有形、有神、有情,照射出鲁智深疾恶如仇、勇猛刚强的光彩形象。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性 下一篇:作文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