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组交流

时间:2022-09-30 03:44:58

分组交流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也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几位组员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目标、责任分工的互学习。

分组交流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其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再次,通过交流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再通过成员之间的争议、讨论,往往能带来更进一步的、深入的修改、补充甚至纠正,促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还有,分组交流将个人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的精神和竞争

意识;那么,如何组织高效的分组交流活动呢?下面就分组交流的几个方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粗浅谈谈。

一、小组的结构

在一般情况下,为了方便,许多教者在组织时,直接先用前后座四人一组进行交流,实践中这种方式明显存在一些缺点:一方面,部分小组不够活跃,问题的讨论不够深入,草草了事。另一方面,分组过多,教者也无暇顾及。从统计学角度来讲,分为6~8组,每组约到6~8人较为适宜(视班级人数再作调整),这样就带来了班级座位模式的改革,课前可以把桌子并起来分成若干组,使每组成员围着坐。

分组时,成员搭配应注意几个原则:首先注意好、中、差搭配的原则,以保证问题讨论的质量,确定以好帮差,力争全组共同进步;其次,注意性格外向的与性格内向的搭配,用活跃分子调动全组的气氛;再次,应注意男女生的搭配,这是主要考虑男生抽象性思维占优势,女生形象形思维占优势,使他(她)们交流时,充分发挥思维上的互补性。

组长的选择不应该只看重成绩,更应考虑他的组织协调能力。组长需鼓励人人参与,并注意控制时间,确保小组中每位成员都有时间发言。另外,每组应配备一名记录员,简要记录小组每个人的发言,也便于最后的总结,组长与记录员不要打断、干扰组员的发言,也不应对其进行价值判断,让组员充分表述自己的观点,让问题显露,也让思维的火花闪烁。

二、组织的程序

1.明确目标

以“目标链”的形式引导学生交流不偏离主题,随着问题呈现的逐步深入,有助于学生拔开迷雾,发现本质。

2.独立思考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交流,这点很重要,只有自己想了印象才深刻,有了自己的想法,才能有交流活动的主动参与。当自己的与别人的想法产生冲突时,甚至发生了争论,最终到交流过程中的“彻悟”,这种矛盾能有效促进思维的发展。

3.组内交流

交流时尽可能安排后进生先说,安排内向的先说,培养他们表达的胆量与自信,避免交流活动变成成绩好的学生的演说,产生“说话霸权”现象,从而使一部分人养成被动接受的习惯,阻碍其思维发展,影响交流的实效。交流结束应及时作组内小结,小结反映的应该是全组的智慧,必要时对学困生给予帮助,以便全组达成共识。

4.展示成果

教者巡视过程中,力争发现学生的真实水平,选择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结论公开展示,全班交流,当然如果时间允许,让每一组都上台来展示成果更好。这是一次再认识再提高的机会,要充分让学生说,出现争议时,可再组织交流,并及时做出全班性的小结,努力引申出更具有一般性的结论。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学生已总结出:以两直角边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之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进一步推广:把“正方形”换成“等边三角形”、换成“半圆”,此关系是否成立?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正方形”可改为任意图形,条件是这些图形相似,这种结论依然成立。

5.简短评价

可以从不同角度作一个简短的小结性评价,可以从讨论问题的积极程度,可以从讨论问题的深浅程度,也可以从记录上的完整程度,特别对有创意的见解应给予大力表扬。

三、教师的角色

讲台应该放在一边,教师应和学生“零距离”,教师应以一个组员的身份参加小组交流,特别要关注“弱势小组”,主动与他们交流,调动全组的积极性。教者应诚心诚意地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虚心向学生学习,聆听学生的表达,不但有利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诊断和评价,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师自己对学生数学学习心理过程的分析、把握能力以及数学调控能力。

例如,以八年级(上)“鸡兔同笼”为例,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教师通过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所用的各种方法。一段时间后,选出几个代表让他们将解答写在黑板上,并且对所用方法进行解释和说明。有的学生使用了代数的,也有的学生使用了算术的,有的还使用了直观的:

解法一:

设c为鸡的数量,r为兔的数量

c+r=50 2c+4r=120

可得r=10,c=40

解法二:

若每只动物两条腿,则2×50=100

这样剩20条腿,成对给出就有10个4条腿的,所以有10只兔子,40只鸡。

解法三:

设鸡的数量为x只

2x+4(50-x)=120

解得x=40

所以有40只,10只兔子。

由上可知,鸡有40只,兔有10只。

显然,学生给出的解答并不一定是教师所能够全部想到的。只有真正在民主、宽松而又积极向上的交流气氛中,才会出现这些“意想不到”,教师才有了了解学生真实思维过程的机会。了解学生的真实思维过程后,教师才有可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上一篇:近体原则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下一篇:初中数学课堂主问题引领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