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9-30 02:38:39

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传统的高中信息技术课把教学当成“培训软件操作”课程,任务驱动法正是能够改变这种现象的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已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任务设计庸俗化;自主学习放任化;协作学习形式化;学习评价简单化。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步骤是,任务设计;创设情境,呈现任务;分析任务,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完成任务;汇报任务,评价反思;拓展任务,提升认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设计

随着国家对中小学信息素养的重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不断推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而设定的必修课程。它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探究性为主要特征,让学生在兴趣与活动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因此,一线教师必须掌握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把许多高中信息技术课纯粹处理成一节“培训软件操作”课程,教学过程基本上是带领学生遍历软件菜单,教师讲的是味同嚼蜡,而学生自顾自己聊天或者上网游戏的现象。任务驱动法正是能够改变这种现象的教学法。

1任务驱动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以完成一个个真实的任务为特点为任务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的核心是任务的设计,整个课堂教学以任务为主线,师生围绕任务互动,学习以任务完成为标志。任务驱动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是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大大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用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2高中信息技术课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已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课堂教学效果远不如预期,负面影响日益显露,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是存在以下问题:

2.1任务设计庸俗化

不少教师将任务等同于练习,直接把教材练习题或是把一个个知识点做为任务布置给学生。表面看来,课堂上的任务很多,可实际上学生对这些任务的理解仅是完成一次次的机械练习,并不需要积极探索,与任务驱动教学的理念完全相悖。

2.2自主学习放任化

教师提出任务后,完全放任学生自由学习。有的学生能够真正探索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任务,获得一种成功和喜悦感。而有的学生却陷入迷茫,不知如何下手,甚至直接放弃任务。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也会对班级整体学习氛围产生负面影响。

2.3协作学习形式化

任务驱动教学一般需要进行小组协作学习,目前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协作学习形式化,要么小组成员各自单干,小组形同虚设;要么个别能力强的学生充当“救世主”,代替他人完成任务。完全没有体现协作式学习的优势。

2.4学习评价简单化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教师在组织学习评价时走过场,重视任务完成的结果或作品的评价,忽视问题解决过程的评价;重视“成品”的评价,忽视“半成品”的评价;重视优秀作品的评价和褒扬,忽视不佳作品的点评和激励。

因此,我们要深化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尽快走出误区,形成科学的认识和实践指导。

3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的实施步骤

3.1任务设计

在上课之前,教师必须充分备课,对“任务驱动”的任务一定要精心设计。好的任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任务的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任务的设计是连贯的;任务要有大小;任务内容要科学具体;任务设计要有普通任务和提高任务。

3.2创设情境,呈现任务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使各种学习因素处在最和谐的状态,以便教与学的有效开展。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情境即一种任务化的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再现学生某一学习生活情境或使用多媒体呈现任务产生的情境,自然而真实地引出任务,激发学生认同任务,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加深对任务的理解。

3.3分析任务,发现问题

学生接受任务后,教师就需要与学生一起讨论,引导学生对任务需求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任务中可能包含的知识点,需要解决的问题,用到的素材、方法及步骤。这些问题最好由学生自己提出来,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教师主动提出,但要注意采用先粗后细、逐步求精的方法。

3.4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完成任务

明确了完成任务的过程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后,学生就需要亲自动手实践,展开学习完成任务。学生对自己要做什么、怎样去做已经心中有数,自然便能直奔学习主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处于巡视状态,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要求学生仔细揣摩任务及样例,联系重点问题的分析和示范,领会和进一步清晰解决问题的意图和思路,避免陷入毫无目的的尝试和简单机械的模仿,并允许和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发挥。

3.5汇报任务,评价反思

教师还要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做出及时的反馈和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发现和挖掘每位学生的优秀表现,尽可能对基础差的同学,采用表扬评价,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促使他们消除自卑,树立信心;对中等的同学,采用激励评价,既要揭示其不足,又要指明其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优秀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谦虚严谨,不断拼搏。

3.6拓展任务,提升认识

此环节是对任务的延伸和提高,通常是在课堂小结进行。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或引导学生思考任务与现实生活问题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深化任务理解,拓展视野,提升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一方面可以梳理巩固强化基础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全面提升信息素养。

上一篇:如何预防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 下一篇:对分组合作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