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发展应加速“五个转型”

时间:2022-09-30 01:47:52

高职院校发展应加速“五个转型”

在全国高职院校领导第二届研修班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的报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国家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让高职院校的管理者们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和使命感。笔者以为,当前高职院校发展应重点加速5个转型:

发展路径由“趋同发展”向“特色、内涵”转型。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高职院校无序竞争愈演愈烈,重复建设、趋同发展是一大弊端。首要的就是高职院校间专业设置的趋同。为抢生源,高职院校“英雄所见略同”,专业设置求全求热,专业名称求新求奇,很少甚至全然不顾自身的办学能力和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其结果,不仅导致一些院校专业的“出生率”高,“死亡率”也高,造成了本就有限的职业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严重影响毕业生就业和学校乃至整个高职教育的声誉。

办学模式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型。高职院校办学的封闭性已经严重影响了高职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影响了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教育规划纲要》已把推进集团化办学列入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实践也证明,走集团化办学之路,有利于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实现校企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整合职教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和服务效能。在政府主导、集团统筹协调下,各学校要围绕产业设专业,依托行业强专业,为地方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优质服务。

教学体系由“理论教学主导”向“实践教学主导”转型。尽管在高职教育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的外部环境的役使下,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断提高,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步伐不断加快,但就整体而言,“干中学、学中干”的职业教育理念还没有真正落地,本科模式的学科主导教学体系的格局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符合行业企业人才要求和认知规律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尚未真正形成。因此,回归职业教育本质,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学科界限,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教学体系和课程框架,按职业逻辑整合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以“必须、够用、管用”为原则整合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是当前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当务之急。

课程体系由“分段割裂”向“系统衔接”转型。高职院校处于我国国民职业教育体系的中间环节,承载着贯通本科职业教育和中职教育的历史重任。中高职衔接、高职专科与本科衔接的核心是课程体系的衔接。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断头”现象较为普遍,3个层次的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分割、自成一统,教学内容重复、交叉、脱节、遗漏和“炒冷饭”的现象并存。因此,高职院校应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的主导下加强与高职本科院校和中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沟通协调,围绕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统筹规划,依据国家行业标准,系统设计开发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的中高职教材。

教师队伍由“理论型”向“双师型”转型。近年来,特别是示范院校建设以来,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不断提高,但透过数字看实质,许多人与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的要求还相距甚远。“双证”不等于“双师”,今天的“双师”不等于明天的“双师”,“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因此,在“后示范建设”时代,高职院校应认真总结在“双师型”教师引进、培养和使用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大理实一体化专职教师培养力度,积极探索开放式“双师型”兼职教师聘用的柔性机制和专兼职教师优势互补的人才培养使用的管理机制。

(王炎斌 南通职业大学党委书记,研究员)

上一篇: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如何有效地组织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