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用情感教育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时间:2022-10-06 01:22:47

浅谈利用情感教育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特别对于小学生,由“好”和“乐”所产生的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内部动力,所以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良好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以达到学习上的自觉。

一、注重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但小学生与老师特别容易产生距离感。所以,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在我的教学中,善于抓住小学生特别爱听故事的特点,通过数学或数学史学的故事等,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了解数学家们是如何发现数学原理及他们的治学态度等。给学生讲“数学之王──高斯”、“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德”、“代数学之父──韦达”、“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等数学家的故事,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从中也受到了教育。起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悟,导之以行”的作用。

二、注重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一)创设故事情景

对于活泼、天真的六七岁的孩子,最喜欢的莫过于童话故事。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每次上新课,根据教材内容,自编一段故事,配上一段音乐,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在把数学问题融入到里面,来学习新课。如:在“比一比”教学中,把主题图部分改为童话导入:在大森林里,一条弯曲的小河边,有一所快要盖好的小房子,一群动物正忙着盖房子,他们有的搬砖,有的扛木头。连河里的小鱼也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禁不住跳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热情的小兔子在桌子上摆满了水果招待客人。随着画面的出示,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激起了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游戏情景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给学生创设与学习有关的游戏,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如:在教学“排列组合”一课中,给学设计了“重奖”的游戏:盒子里有9个乒乓球,分别写着1-9个数字,同学们任选2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有一个学生摸奖(从盒子里摸出两个乒乓球),摸到的两个球上的数字是不是自己有的两个数字,如果是就重奖了。这样经过很多次的摸奖,重奖的人并不多。用事实教育学生,社会上有些这样的活动是骗人的。让学生在玩中巩固了知识,受到了教育。

(三)创设生活情景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知识生活化,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景,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数一数”时,我把学生带到了校园内,同学们有的数画子、有的数小树、有的数捡来的树叶等等,学习了知识的同时,也感受了生活。

三、注重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把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把学习数学视为乐趣。这样,学生的学习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发自内心的需要。例如:我在教学简单的统计图表时,针对本单元枯燥单调的特点,设计了“为校教导处制作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统计表”的练习,本次练习送教导主任“裁决”,被选中的那张统计表将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资料。全班学生情绪高涨,有个平时作业马虎、格式差的学生,共画了三次,才把自己认为满意的第三稿交了上来,学生在练习中认识到了学习的实际意义,体会到了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学校及以后的工作生活所起的重大作用,精神上得到了满足,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

四、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起学生的好奇,使他们对所学知识从一开始就发生兴趣,以激起探索知识的欲望。例如:我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时,从讲述“你们知道吗?在我们人体上有许多有趣的比”入手,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处呢?你如果是一名侦探,只要发现了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大致身高,实际上是用这些比组成一个个有趣的比例去计算的。你想知道,什么是比例吗?……这节课的导入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地参与到了本课新知识的学习中。

五、注重教学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最有威望的人之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成长带来很大的影响。在学习上,受到表扬,他们就很高兴,能产生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批评,则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因此,教师要特别慎重地掌握对学生的批评,更不能对学习差的学生斥责挖苦。如:在教学中我给学生设立了三种星:“我会听、我会说、我会做”,让他们知道每一颗星的要求,如果那位同学做到了,老师就会及时的奖励他,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期望的自我实现性预言效应是确实存在的。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使学生越来越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通过一些特定的行为来向学生传达他们的期望信息,只有当教师采取恰当的方式,准确把握、合理评价每位学生,坚信“只要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形成适度的高期望,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进行认知性的学习,也进行情感性的学习,两者是密切联系的。教师在教学中如能把情感因素与智力因素结合好,以充沛的感情、生动的语言、娴熟的教学技巧,精心的教学设计,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将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上一篇:An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of Sister Carr... 下一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