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校本课程,培养学生能力

时间:2022-09-30 01:04:56

关注校本课程,培养学生能力

摘 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个性的特长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从小做起。如何去发掘和利用校本课程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特长,是当前教育面对的重要课题。在校本课程教学活动中,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如何分析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引导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关键词:校本课程;能力培养;活动设计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今天,作为从事数学教育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在上好学科课程的同时,就如何去发掘和利用校本课程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特长,是我们面对的重要课题。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务必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依托他们的学习兴趣、爱好与主动进取的良好学风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着重点应放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上。

在校本课程教学活动中,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如何分析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引导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既要传递知识信息,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校本课程注重精选题目,培养创新意识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开发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必然是学校自己教育哲学的产物,必须为实现学校独到的育人目标服务。不然,校本课程开发就会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例如,把校本课程变成学科课程的延伸,进行解题训练;不管学生的兴趣需要,有某种特长的教师,就开设某门课程;学生有某种兴趣需要,不经论证,就草率开课;社区家长有反对意见,就马上停课等等。

校本课程题目开发的价值追求有三:一是学生个性发展,二是教师的成长,三是学校特色的形成。这三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其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根本,教师的成长则是基础,学校特色形成是前者的必然结果。可是,往往有的学校开发校本课程追求的首先是建设学校特色,为此而设课,热衷于表面文章,图热闹,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

在校本课程的选择和管理上,要注重精挑细选,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微观层面看,学校必须抓好对校本课程的管理。首先,要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负责全校校本课程的决策、规划和审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同时抓好对学生选课的管理,对上课的管理,对学生学业成绩的管理,对课程评价的管理。学校还应构建激励机制,把开发校本课程的业绩作为晋升与奖励的重要依据,尤其在校本课程从无到有的过程中,更应给校本课程以更大的权重。校本课程题目开发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实践活动。科学地开发必须按其流程有秩序地进行。

在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夕,会以一系列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举例来看:

问题1:有人破坏文物,你的态度是什么?本题考查学生的情感行为。大部分学生(85%)表示生气,但没有办法;只有10%的学生说自己会以采用如提抗议等方式制止,表示出更积极的情感和行为;有5%说对此现象无所谓。这一结果可以反映现在学生对社会的一些不良现象的态度。

问题2:在小组讨论一个问题时,你会如何表现?本题是要了解学生在集体项目中的参与精神,同时也可以考查学生在合作研究中能否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否容纳不同的观点。95%的学生表示能积极发表自己观点,也希望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二、学生自编试题,实现创新能力

在校本课程活动进行到一定阶段后,组织学生白编题目。要求每个学生为其他同学出一份五题试卷,其中必须有一个创新题,解题方法独特,但解题过程并不繁杂、冗长。在数学教学工作实践中,我们要继续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的新颖解法,非常规地解决数学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和自编题目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创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三、校本课程是知识拓展和能力培养的双学堂

学生的知识结构如果只局限于老师课堂上的那么点,只相信老师讲的,他们什么时候才能产生“巴赫猜想”,什么时候才能够有勇气和能力解开“猜想”。开发校本课程是学生最好的智力开发机会,是产生“巴赫猜想”的最佳温床。摆正了位置,就不会当它是额外的负担,就不会为花时间和精力去搞开发而懊恼。因为在开发的过程中我们是个学习者,更是个探索者,会得到一本教参和一本教本永远也得不到的知识和能力的锻炼,会因此觉得在学生面前少了些许底气不足的心虚。

开发校本课程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就能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阮承发.富康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研究[M].甘肃文化出版社,2006-05.

[2]闻新宁.谈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J].宁夏教育科研,2009(4).

作者简介:万源源,男,1981年1月出生,本科,就职于重庆市北碚区澄江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上一篇:浅谈高校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小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