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实施与管理

时间:2022-09-30 11:23:40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实施与管理

【摘 要】近几年来,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试点从启动到实施经历了较为艰难的适应阶段,校方及教育主管部门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资源。经过试点实施阶段,发现其在具体的教学管理过程中仍有较多的实际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基于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的教学现状展开论述,点明其办学方向,剖析一体化课程教学在实施和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与改善意见,以期为技工院校的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实践及管理过程提供可行的依据。

【关键词】技工院校 教学 管理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一体化课程改革方面,技工院校不断创新思想,改换教学模式,并且最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圆满完成了国家教育部门及各级组织所共同期盼的教育改革与评价研究工作。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对于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实施与管理内容仍需继续推进,将其具体操作规范不断完善,直至形成一套具有独立教学模式与完善科学教育体系的制式标准课程,以便在今后为我国培养出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以及岗位能手。

一、一体化课程教学实施的前提条件

实施一体化课程的教学需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令其有序运作,并取得教学成果。首先,技工院校对于教育改革的思路要明确,教师的教育观念要创新,这将直接影响教育管理的整个过程的实施效果;其次,教师技能要提高;最后,改换技工院校课程的教材。这三点内容是技工院校在其一体化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关键要素。

二、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育管理的策略分析

针对目前国内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育的现状,以及一体化课程教学实施与管理过程中显现出来的教学效率不高、教学设备不完善等问题,剖析一体化课程教育的几点基础管理策略[1]。

2.1重视一体化课程教学的管理

教育改革需要思想先行,技工院校需提高一体化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鼓励教师提前深造专业技能知识,提高教学技巧,以便在一体化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能够得心应手。

2.2技工院校需完善教学实验室的建设

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实施所需的教学场地应该是多功能的。它要同时兼顾理论认知与实践训练的两项教育培养过程,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具体的产品开发和制作过程等内容。可见,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实施所依赖的教学设备的种类繁多,只有完善了教学器材的配置,才能保障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有序开展。

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实施场所需要具备学习、讨论、观摩与实践等几个方面内容,借助多个环节的教育过程与教学管理的协同操作才能完成。

所以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场地划分为四个模块:首先是多媒体显示及理论学习区的应用,旨在让学生记忆与吸收传统理论知识;第二是学习讨论区,让学生通过沟通来解决实际问题、探讨技能操作与训练;第三是仪表与设备存放区,让学生对科学仪器有直观的认识;第四是生产与制造区域,此区域的设置目的在于让学生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2]。在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变记忆理论知识变进行观摩生产,这就能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学习效果更为明显,因为某些电子元器件较为抽象,如果能在生产线上直观的了解产品的形态,对于学生今后走到工作岗位也有及其重要的意义。虽然一体化课程教学所需的教育场地非常庞大,但其内容较为丰富,而且在教学课堂各环节执行起来较为便捷。

2.3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成果

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无论从教材上还是教学方法上都需要一定的改变与创新,学生需要一定的接受过程,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进一步推进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实施进度[3]。

笔者在研究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针对通信班的学生做了一份教学评估调查问卷,针对部分在校学生的学习体会做以统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体化课程的实施效果。

从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效果评估统计表中可以看到,大部分学生对于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实施与效果是比较认可的,可能少数学生还没有找到这种新型教学方式的优势所在,期待其能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找到在一体化课程模式下学习方法的突破口。

结束语

技工院校培养的是具有实践能力的技术人才,与社会各行各业基础平台的搭建都息息相关。毕业生只有具备了真正的职业能力,才会有广阔的就业前景与职业生涯。而技工院校目前所执行的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模式正是针对提高技工院校毕业生的实际职业能力而推出的一种新型教育方法。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与推广型,它能够提高专业技能人才的文化素质水平,合理的运用技工院校的教育资源,提高技工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祁永芳.打造技工院校品牌课程 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启动[J].职业,2010,11(06):156-157.

[2]辜东莲,陈彩凤.有了职业能力 才有更好未来――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研究结果[J].职业,2013,4(03):162-163.

[3]吴多万.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学习资源库建设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16):133-137.

【作者简介】

郭晓丹,女;出生年:1986.8;籍贯:广东从化;学历:本科;职称: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上一篇:解析教育学公共课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高分子专业英语课程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