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发展论文

时间:2022-09-30 11:06:51

冷链物流发展论文

1、国外冷链物流发展的经验

1.1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

目前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政府纷纷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冷链物流发展。如加拿大政府通过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对国家铁路公司补贴、改制和相关政策扶持,使其成为目前北美地区效益最好的铁路冷链物流运输企业。同时建立了多种运输方式共同发展的综合冷链物流体系,形成了与国家经济发展协调的冷链物流网络。

1.2完善相关法律及标准,保证冷链物流质量

冷链物流中任何一个环节操作不当都有可能出现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发达国家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冷链物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制定有国家或行业标准,并有专门机构管理。对涉及到冷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包装、运输、储存每一个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对标签、容器和包装等有关标准以及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允许含量进行规定。由于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冷链物流体系的运作管理,国外冷链物流处于国家和公众的监督之下。另外,通过严格专业认证制度,实行冷产品市场准入,保证冷产品从原材料供应到生产直到最后消费环节的质量。

1.3先进设施设备和技术的应用

各国冷链物流企业依靠先进的设施设备和技术手段提升冷链物流的整体水平。第一,在原材料提供环节积极采用先进的管理或操作规范,保证冷链物流起点的质量与安全。第二,使用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保质期。第三,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对冷链物流实施全程温度控制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对各种货物进行跟踪、对冷藏车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同时将全国冷链物流的供求网络联结起来,促进冷链物流的发展。

2、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冷链物流行业飞速发展。第一,国家鼓励大型零售企业自建冷产品配送中心,加强冷链物流技术研究与新技术推广,并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国家也不断推出绿色食品认证、“菜篮子工程”等各项质量标准和政策推动冷链物流的发展。第二,国家出台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并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冷链物流企业,并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初步建成相对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冷藏运输率都要大幅提高,同时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将大幅降低。还提出了冷库建设工程、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等八项重点建设工程。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设备也在不断地完善过程中。第三,目前,有关冷链物流标准的制定工作将逐步展开,全国范围内的冷链物流标准也提上了议事日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果类、肉类、禽类、速冻食品、冷饮等需求逐年增加,冷链物流决定了生鲜食品的安全和质量,冷链物流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2.2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2.2.1冷链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物流成本高在运输方面,现代化的冷冻冷藏车存在严重不足。公路冷藏车占货运车辆比例仅为0.3%左右;铁路冷藏运输方面情况也不容乐观,冷藏运量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由于冷链物流对设备、技术的高要求,加之冷链运输管理的复杂性和低效率性造成我国冷链运输成本过高。在仓储方面,由于制冷技术落后,直接或间接造成了冷产品生产和零售企业损失。另外,我国冷库结构不合理,布局分散,利用率不高。大多数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贮藏,其中也有蔬菜和果品的冷藏,冷库的类型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大多数的冷库企业规模小、水平低,先进设施和技术的引进困难,投资利用率较低,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成本偏高。2.2.2尚未形成系统的冷链物流体系由于历史、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整体冷链体系还未形成,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十分明显,冷链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其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能监控冷产品从生产、包装、储存、运输到销售的全过程质量状况的完整体系,致使冷产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质量状况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影响我国食品业及其他相关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2.2.3缺乏监管机制、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冷链物流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需要高度的协调性。对我们队冷链物流环节的监督往往只能在各个物流节点的冷藏仓库进行,一般只能检测冷库的温度是否达标。而对于运输过程温度是否达标无法做到很好的监督和检查。由于缺乏相应的行业规范,导致冷链物流市场以牺牲冷产品质量为代价的无序的恶性竞争,进而侵犯消费者权益,甚至造成人身伤害,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危害。目前,国家还没有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可供冷链物流参考执行的标准,尤其是在冷链运输的过程中,还没有与此相适应的跟踪监控体系。2.2.4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不到位由于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滞后,以及信息系统建设缓慢和信息技术落后,冷链物流的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都难以保证。多数冷产品提供商只能是自行经营,或是部分外包。据统计,企业自营冷链物流占到了物流总量的80%左右,第三方物流的优势很难体现,阻碍了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综合性、全过程、集成化的现代冷链物流服务很难实现。2.2.5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由于冷链物流技术含量高,作业难度大,比普通物流具有更强的专业性,需要冷链物流人才具备有更多的专业知识。但目前在冷链物流的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几乎空白,最多也就是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中提及一些简单的冷链知识。我国冷链物流人才十分缺乏,尤其缺乏懂冷链技术和管理、冷链物流操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才,专业人才缺乏制约着我国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

3、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

结合实际,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发展我国冷链物流可以采取如下对策:

3.1强化政府支持,健全冷链物流市场

要建立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首先建设一个规范的冷链物流市场,保证良性竞争。同时要加强冷链物流供应链的整体规划与协调。政府需要加大冷链设施设备及信息化方面的支持。制定好行业整体规划行业规范,发挥行业组织沟通协调作用,如通过优惠补贴等鼓励措施,把企业与政府联合起来,共同投资,共同管理,从而进一步健全冷链物流市场。

3.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先进的冷链技术

政府需要加大对冷链物流方面的投入,如建立先进的自动化冷藏库,建设冷链运输网络,加快冷链物流发展。通过RFID技术、GPS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及温度传感技术的有机结合,从而建立一体化冷链物流模式。在运输过程中应用多温层技术,满足不同冷产品的不同保湿要求。储藏方面,可以通过先进的信息系统,及时掌握冷产品的库存情况,按时提货和补货,提高低温物流的作业效率与管理水平。

3.3加速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体现规模化和专业化优势

由于冷链物流对基础设施、技术和操作要求都很高,成了企业物流的薄弱环节。由于高成本压力和发展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冷产品供应商愿意选择第三方物流来外包自身冷链物流业务,体现规模化和专业化优势,降低冷链物流成本,引导更多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充分发挥多种运输方式冷链物流的潜力,发展冷链运输一体化服务体系。

3.4加强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完善监管机制

国家相关部门要制定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和技术标准,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如尽快制定冷链系统技术标准,如冷运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冷库环境温度、冷链能耗与效率标准、冷藏运输温度控制标准、商品包装标准等。

3.5加强专业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

冷链物流发展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快专业人才建设:第一,鼓励开设冷链物流专业。国家有关部门和教育机构应鼓励有资源的高等院校按照市场需求,开办和设置冷链物流专业和课程。第二,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提升师资队伍水平。通过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加大冷链物流相关课程的学习。第三,鼓励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冷链物流人才。要把冷链物流人才培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满足冷藏物流供应链管理和操作人员严重缺乏的社会需求。

作者:阙丽娟刘冰单位: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硕士研究生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运输及经济研究所

上一篇:财务人员企业经济论文 下一篇:农村卫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