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技术经济论文

时间:2022-08-23 07:56:11

建筑节能技术经济论文

一、在当前形势下居住建筑节能技术中采取的措施

我国在近几年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对于居民的居住环境以及各种资源的节能减排等一系列涉及到民生的问题都引起了我国的高度重视,因此也制订了许多的相关法规进行保护,正是由于这些标准的建立以及实施在进行资源的节能使用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总体而言,在我国的大部分城市居住的建筑环境的整体结构的技术水平都比较低,居住环境质量差。按照国务院[1992]国发66号文:“从1995年起,在我国寒冷地区的城镇新建的住宅中都使用了采暖能耗降到50%的标准中,各建筑物节能率都必须达到35%,供热系统节能率应达到23.6%。1996年7月1日起实施新的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部分)JGJ26-95》,按此标准建造的采暖居住建筑节能率均达到50%。为了保证这一标准的实施,需要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1]。在建筑护结构中,墙体所占比重大,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约占75%~80%。外墙体的保温设计相当重要,必须改变以往老的护设计,采用新的节能墙体材料。实施国标《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新标准,外墙材料有很大的改变。增加保温效果,将原来的承重粘土砖改为承重空心砖,增加了砖的空隙率,对保温起到了作用,但由于施工砖墙体时,空隙容易被砂浆堵住,难以保证保温效果。墙体改革,推动了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多种节能型墙体应运而生。采用多方位的建筑节能技术,在建筑中的外观,以及建筑物的高度以及各方向的朝向问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建筑的建造过程中使用的材料,以及门窗,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材料中都要时时牢记节能技术的使用,依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建筑物的精心设计,在使用建筑节能技术中,尽可能地采用一些新的科学节能技术,以及新型节能材料和工艺。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节能效率,达到节能目的。

二、现代居住建筑节能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所处纬度和自然经济社会状况不同,各地在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时遇到的阻力和解决思路也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改造模式。主要有两大类别:第一类是全面改造建筑围护结构、室内采暖系统及计量和室外供热系统,由于改造投入大,所占比例较小;第二类是只改造建筑围护结构、室内采暖系统及计量和室外供热系统中的一部分,改造的系统性不强,如,只改造室内散热器和采暖管线及安装温度调节和计量装置。改造成本和改造利益缺乏联系机制,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成本补偿时间较长和收入回报较低,供热企业参与改造的积极性不高。一是热计量改造后要按照热计量收费,需要供热方提供的热量明显高于居民需要的热量,让居民具有自主调控的空间,势必增加企业的供热压力,而居民按热计量交费,在供热管网没有大的改变的情况下供热企业的效益并不明显。同时,按照热计量收费需要先用热后收费,供热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较大,改造成本负担过重,改造工程回报周期长,收益率低。二是受技术和成本制约,既有居住建筑能源消耗的计量方法、仪器设备、结果可信度等还不能完全满足实行热计量收费需要的能源管理要求,由此带来的一些维护成本也影响企业的效益。缺乏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筹融资机制不够完善。改造所需的企业自筹,社会资金投入等也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需要地方有关部门去协调和想办法。一些地区由于缺乏有效的协商沟通,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难以形成,也难以对各利益主体的行为加以规范和约束,很难形成建筑节能的市场机制。一些政府为推行建筑节能改造制定的各种不同方案又因成本分担缺乏公平性而引起不同地区居民的攀比和质疑,改造企业承担了大部分改造成本。一些地区探索实行合同能源管理等改造模式,但是由于符合条件的企业较少,缺乏市场化的筹融资渠道,改造任务推进压力也较大。政策执行不到位,监管乏力,致使改造花样繁多,缺少实效。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要求各地在工作中既要有政策的原则性又要有一定的措施灵活性。我国居民住房以公寓式建筑为主,产权又以私有化为主,几十户住在一栋建筑里,改造意愿很难统一。在面对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各地变通性政策措施过多,反而影响了改造项目的实施效果。有的地区不按照以换热量为单位进行成片改造来提高节能效率;有的地区为了整体的美观,临街的一些办公楼等非居住建筑也一并进行改造;个别地区以街面整治等名义只改造一栋楼的部分墙体。为了“节约”成本,一些施工单位使用了不符合设计规范标准的保温材料,留下安全隐患和质量不佳等问题,使政策实施的成效大打折扣。由于预算体制原因,一些地方政府的年度工作目标任务与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政策目标不尽一致,地方政府将专项资金用于自定的城建计划等项目上,但地方政府因本地确实存在大量老旧的居住建筑又不能因资金困难而不进行节能改造。实施的结果必然是虚报完成任务量、降低质量标准等,监督管理也无法真正严格起来。

三、针对建筑节能技术经济评价研究结果提出建议

“十二五”期间及以后,推进建筑节能工作是建设蓝天、绿地、净水的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笔者建议:

(一)加强新建建筑的监管制度,保障建筑节能减排的法

律制度和技术规范顺利推行严格执行建筑节能的法律制度和技术规范,落实建筑节能目标责任制,保证新建建筑达到建筑节能技术规范的要求。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新建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凡达不到节能强制性标准的建筑,不得开工建设,对违反标准的工程项目,依法查处,限期整改。

(二)坚持实事求是和区别对待的原则,加快推动供热价

格市场化改革,完善供热计量收费政策目前,新建筑基本都安装了分户供暖设施,一些地区推出了热计量收费政策,但按面积收费一时还是难以退出,需要一个过程。如果执行按热计量收费,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对新老建筑进行区别对待,研究老建筑供热计量收费的合理性,合理测算因供热价格改革和热计量给不同的住户带来的热费负担问题,实行差异化热费补贴政策,合理制定住宅用户的热费减免政策,减少推行热计量收费的阻力。

(三)坚持政策导向公益性和市场运作的原则,完善经济鼓励政策,推动建筑节能市场机制的形成

为了体现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政策导向的公益性,国家应考虑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和成本上升等因素,适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可以研究利用住房公积金为实施节能改造的单位和个人提供低息抵押贷款政策,提高其参与改造的积极性。政府在制定政策,出台标准,补助资金后,具体运作按市场化原则来办,如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等有效改造模式。有合理的利润空间,健康的建筑节能市场机制会逐渐地形成。

(四)坚持科技优先和政府管理的原则,加强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不断地完善监管机制

建筑节能工程任务量庞大、资金紧缺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节能技术体系的完善,为此国家应加大对成果专利的保护制度,鼓励科研单位和民间团体进行建筑节能的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加大对建筑节能工程的技术支撑力度,为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政府部门要界定好权力的边界,当好建筑节能市场的裁判员的角色,细化管理职责和工作制度,确保惠民政策的有效落实。

作者:谢秀萍单位: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全县乡镇财政工作计划 下一篇:乡镇机关管理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