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班:快乐的现在or幸福的未来

时间:2022-09-30 06:48:55

于天:英国东伦敦大学商学院EMBA, TTT(Train the trainer)培训师,原五百强公司副总经理,现全职在家,是思考力和表达力双优的资深妈妈,她主讲的关于教育、人生和生活的系列讲座深受家长欢迎,在网络上也备受追捧,是很多困惑妈妈的知心姐姐。

关于兴趣班到底要不要上?到底上什么不上什么?在哪里上?我所遇到的家长们几乎都很纠结。对于这些问题,其实只要家长想清楚了下面几个问题,答案自然而然就会浮现出来。

一. 什么情况才需要上兴趣班?

曾经有一本书,叫做《最热的26种宝贝才艺培养全书》,有一个家长就拿着这本书来找我。他认为孩子要全面发展,就至少要选择书上介绍的5种必修课:音乐、美术、运动、外语和数学逻辑思维。

我对这位家长说:“其实,孩子要学习的远远不止这五种必修课,中国文化的熏陶、生活能力的养成是不是也很重要?”

这位家长觉得压力很大。他说,孩子怎么能承受那么多兴趣班呢?如果这样的话,肯定没有任何玩的闲暇了。

我接下来告诉他:“并不是每一种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上所谓对应的兴趣班才能解决。刚好相反,在孩子3岁之前,性格、兴趣尚未显现的时候,这些方面的能力都是在家庭环境里潜移默化建立起来的。即使是3岁之后,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慢慢显现出来,如果家庭里能够提供足够的指导和锻炼机会,兴趣班也是可以不上的。”

那么,到底什么情况下,才需要上兴趣班呢?我觉得有两个必要的条件:

第一是孩子很感兴趣;

第二是涉及专业因素,家庭里无法完成。

二. 选择兴趣班的时候,我们要理清哪些思路?

我建议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兴趣班之前,先花一点时间,根据以下的问题,理一理自己的思路。

> 选择谁的兴趣?家长的还是孩子的?

绝大多数家长都会说:当然选择孩子的兴趣。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问一问自己:我是否真的了解孩子的兴趣是什么?

多年的幼教经验告诉我,孩子的兴趣可能是阶段性的,也可能是有假象的。只有在幼龄阶段,充分接触了各种领域,在日常生活中有了很多丰富体验的孩子,才有可能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只有长时间陪伴孩子,对孩子充分理解的家长,才不会因为孩子会随着音乐起舞就认定孩子喜欢音乐,或者因为孩子喜欢涂鸦,就断定孩子擅长绘画。

我并不是想说,在拿不准孩子兴趣的时候,就不上兴趣班,我只是想提醒家长们,最初的判断可能并不准确,可能需要调整,这很正常。

另外,我其实会经常建议家长们,如果可能,最好给孩子选择的兴趣班,也同时是家长的兴趣。毫无疑问,家长的喜好,会有某些程度的遗传,更会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说,如果一个家长本身很不喜欢钢琴,他在听孩子练琴时的情绪就一定会被孩子捕捉到,这样的话,孩子就不容易在辛苦的练琴过程中坚持下来。

> 竞争力还是幸福感?

毋庸讳言,这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每一个孩子,都无法回避那些合理的或是不合理的竞争。因此,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兴趣班时所持有的或多或少的功利心,并不应该被过多指责。

曾有家长说,反正英语总是要学的,上科技英语能够参加一个比赛,比赛中的获奖证书在小升初时很管用,所以还是选择科技英语吧。

也有的家长说,现在人人都会钢琴,钢琴等级证书已经不管用了,还不如学一点声乐。

我相信说这些话的家长也有很多无奈。

我只能说,如果孩子碰巧很喜欢科技英语或是声乐,那么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不是,那么要孩子坚持上这样一个兴趣班,家长就需要花很大力气给孩子找到继续下去的理由。让孩子没有任何乐趣也尝不到任何甜头,孩子是很难坚持的,竞争力最后也是无法获得的。

相反,假如能够顺应孩子的兴趣,孩子就会获得某种能力的提升,即使目前还看不到这种能力在现今的竞争环境中有什么特别的用处,只要短期之内能给孩子带来快乐,长期又能增加孩子的幸福感,那也是最值得的投资。

> 什么最重要?好课程还是好老师?抑或是好环境?或者实惠的价格?

目前的校外教育市场,各种产品纷繁复杂,即使是同一类产品,品牌、价格也多得足以让人眼花缭乱。那么,如何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孩子的兴趣班呢?

家长们经常问我,到底最应该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理念。

但是,这个所谓的理念,不是你看到某某中心的宣传资料上写着的,也不是你听课程销售人员说的,而是在带着孩子上试听课时,需要你从课程的设置和传输过程中、老师与孩子的互动中自己体会出来的。

因此,我一贯认为好老师是最重要的。

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呢?标准很简单:他有能力将课程完美呈现,他对你孩子的态度和沟通方式与你相似,孩子从他那里只得到正面的信息,而不会受到不良的影响。

通常,口碑比较好的教育品牌课程设置都各有特色,环境也相对较好,价格自然也高一些,但是老师却并不一定都具有相应的高水准,尤其是试听课的老师并不会是真正讲课的老师,能否碰到一个好老师有时还涉及运气的问题。这时候,不妨先期借阅一下该品牌的教材,是否针对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是不是科学合理?甚至是不是有趣?这些都可以作为考量的标准,就需要家长具备一定的甄别能力了。

> 一对一还是集体授课?

这本来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很多望子成龙心切、经济条件又相对较好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不受其他孩子干扰的情况下,更快更好地掌握一项技能。

虽然,我也承认,一对一教学更有的放矢,就短期而言,也会节省很多时间,但长远上看,却不一定更有效率。

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孩子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可以获得更多的动力、乐趣和经验。尤其是一些类似围棋、球类等包含竞技内容的课程,老师只能告诉基本的原理和技巧,孩子是必须通过与不同同伴之间的演练才能真正掌握这些技能的。

三. 兴趣班的选择,我有哪些建议?

很多家长说,关于兴趣班的选择,在市场上找不到专家很有针对性又可操作的指导性意见。很遗憾,我也不能告诉任何家长,到底应该在什么时候、在哪里、给孩子上什么课。

如果说,我有什么建议的话,那就是,在作任何与孩子相关的选择时,我们始终都要记得的一件事: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永远是最重要的,没有健康的身心,一切才能的获得都没有可能。

具体到兴趣班的选择上,我想就是:

> 家庭教育能解决的,不要选择兴趣班。

家庭教育的好处显而易见: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能够增进亲子关系、经济成本低、孩子的压力较小,当然,这可能需要家长投入的精力比较多,有些很专业的事情,也并不是所有家长都做得到的。家长囿于自身能力没办法做到的专业学习,不妨交给兴趣班去完成。

> 宁缺毋滥,没有满意的,宁可不开始。

并不是孩子到了语言的敏感期,就必须马上要上英语班,到了涂鸦期,就要马上报绘画班,如果没有很满意的兴趣班可上,家长只需要尽可能给孩子提供环境,让孩子去体会和探索就可以了。如果家长能够额外再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巧,对孩子的探索加以引导,孩子在这方面的能力,就不会有问题。

> 绝不盲从,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

常常遇到一些很忙的家长,自己没有太多时间去考察外面的兴趣班,也没有太多时间做家庭的亲子教育,他们会跟从其他家长的选择,认为是最保险的选择。

然而,孩子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教育背景是千差万别的,不管你跟从的是一个多么智慧的选择,这样的选择也不一定是适合你的孩子的。

> 学会坚持,也学会放弃。

学习任何一项本领,都需要付出耐心和毅力,对于孩子来说,这更不容易做到。孩子的坚持,需要家长的鼓励,也需要家长在适当时候伸出的援手,但绝不是家长的高压。

有时候,放弃也是明智的,比如,孩子确实不喜欢,或者确实是孩子的年龄和能力还达不到,这种时候,不妨放手。

另外,不妨把选择坚持还是放弃的权利交给孩子自己。让孩子在选择的时候,学会了解自己的愿望,也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 选择兴趣班不是结束,只是开始。

对于家长来说,并不是给孩子选择了一个合适的兴趣班就大功告成了,实际上,选择兴趣班之后,家长的责任不会减轻,只会加重。

首先家长要做孩子和老师之间的一个桥梁,让他们互相了解、互相认可,这是孩子最终能否接受兴趣班的关键。

其次,家长要做一个好的观众,在关注的同时,保持欣赏和沉默,适当的时候,给予掌声,这是孩子坚持下去的关键。

毫无疑问,家长还要做好孩子的监护人,保证孩子的兴趣班是始终在孩子感兴趣的情况下正常进行的,以保证最初上兴趣班的目的真的可以达成。

也许很多家长在看了这篇文章之后,会感觉压力很大,会觉得无非是兴趣班选择这样的小问题,何以如此上纲上线。但是,我深信,所有跟孩子有关的事,都不能有半点马虎,我也深信,无论是什么样的专家,其实也没有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有一个幸福的未来,也都能有一个快乐的现在。

上一篇:恼人的遗尿症 下一篇:我眼中的美国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