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商务技术驱动因素研究

时间:2022-09-30 05:40:55

移动商务技术驱动因素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从移动商务的特点出发,针对现实中移动商务的发展和应用,对移动商务技术进行了分类,从移动网络技术,移动应用平台和移动终端设备三个方面分析了移动商务技术。

关键词:移动商务 无线技术

因特网、移动通信技术和其它技术的完美结合创造了移动电子商务,也称为移动商务,移动商务可高效地与用户接触,允许他们即时访问关键的商业信息和进行各种形式的通信。移动电子商务以其灵活、简单、方便的特点开始受到消费者的欢迎。通过移动电子商务,用户可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服务、应用、信息和娱乐。

在本文中,我们将集中讨论移动商务的技术驱动因素。本文将移动商务技术划分为网络、平台和终端三大部分,并结合移动商务实践的情况,指出移动商务技术的发展。

移动网络技术

无线网络技术从有效的范围上来说,可以分为长程、中程和短程无线网络技术三大类。顾名思义,长距离无线网络指得是有效范围广的无线网络,主要是指卫星网络。而中程无线网络主要指各种无线通信网络。短距离无线网络一般来说,是指有效范围比较小的网络技术。典型的如蓝牙、红外线等技术。详细分类见表1。

卫星网络

基于卫星的无线网络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利用卫星的远距离无线传输数据的能力来提供服务。在基于卫星的通信系统中,卫星用来实现各种网络的互联,为家庭和商业提供国际数字电话服务以及互联网的接入服务等。同时,随着多媒体业务和因特网业务需求的迅速增长,人们已开始更多地关注卫星宽带通信系统。这也是未来通信网的发展趋势之一。

尽管利用卫星进行移动商务服务还面临着许多困难,但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就全世界范围而言,卫星通信网络都是很好的移动商务解决方案,在未来必然有很广泛的发展前景。

第二类基于卫星的无线网络是GPS全球定位系统,即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它是由一系列卫星组成的,24小时提供高精度世界范围的定位和导航信息。对于任何移动商务而言,位置都是价值的关键所在。而它可以提供新型的服务,从而解决一些与位置相关的问题。虽然GPS并非唯一的无线定位服务,但作为长距离的无线网络,它的应用最为广泛。GPS本身不提供数据服务,但结合别的数据网络,GPS及相关的位置感应系统为移动商务服务的革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移动通信网络

手机自问世至今,经历了三代的发展。第一代手机是基于模拟制式,我国从1988年开通移动电话就是用的第一代技术。那时候的电话由于体积硕大被戏称为“砖头”。但模拟移动通信具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频谱利用率低、通信容量有限;通话质量一般;保密性差。我国已于2001年全面关闭了模拟移动通信网。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代表是GSM技术。GSM的英文全称是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中文含义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是由欧洲主要电信运营者和制造厂家组成的标准化委员会设计出来的,它在蜂窝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成,1991年在欧洲开通了第一个系统。目前世界大概有75%的手机使用的标准是GSM。

但在传统的GSM网络中,用户除通话以外,最高只能以9.6kbps的传输速率进行数据通信,这种速率只能用于传送文本和静态图像,但无法满足数据传输的需求。随着移动数据业务要求的增加,近年均提出所谓2.5G移动通信系统,如GPRS等。

GPRS的英文全称为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翻译成中文就是“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的意思,这种无线业务是在现有GSM网络上开通的一种新型的分组数据传输业务,它突破了GSM网只能提供电路交换的局限,将分组交换模式引入到GSM网络中。

3G则是全球未来无线通信网络发展的方向,它实现了基于话音业务为主的多媒体数据通信,并具有更强的多媒体业务服务能力和极大通信容量,将会为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变革,成为覆盖全球的多媒体移动通信网络。目前而言,3G标准主要有3种,即CDMA2000、WCDMA、TDS-CDMA。通过基于IP协议的分组业务,3G能实现高达2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从移动商务的商业含义而言,这代表着更快的传输能力和服务质量。基于3G的移动通信网络将使得移动商务可以服务于几乎所有的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移动通信系统还包括PHS个人便携式电话系统。这是一种廉价而又简单方便的个人移动通信服务系统。PHS系统主要目标在于提供低成本的语音服务。同时,技术的发展,也给PHS系统提供数据业务,开发增值服务带来了可能。例如,小灵通系统就是一种基于PHS技术的移动通信网络。

短距离无线网络技术

我们在后面的篇幅中着重选择了无线局域网、蓝牙技术、红外技术以及RF技术加以具体的阐述。在这里,我们先对这几种技术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所谓无线局域网技术,主要是指WiMAX和Wi-Fi两种无线接入技术。WiMAX和Wi-Fi都是由众多无线通信设备/器件供应商组成的非盈利组织。它们的目标在于促进IEEE802标准规定的无线通信规范“IEEE802.11”和“IEEE802.16”的应用推广。

WiMAX相对于Wi-Fi的优势主要体现在Wi-Fi解决的是无线局域网的接入问题,而WiMAX解决的是无线城域网的问题。Wi-Fi只能把互联网的连接信号传送到100米远的地方,WiMAX则能把信号传送50公里之远。Wi-Fi网络连接速度为每秒11兆,而WiMAX的典型传输速率为每秒70兆。但Wi-Fi技术适用于近距离,成本较低的无线接入业务。同时,就目前而言,Wi-Fi的发展比较成熟,已有产品问世的Wi-Fi标准包括了IEEE802.11a、IEEE802.11b、IEEE802.11g等。

在未来,这两种无线局域网技术必将相辅相成,满足个人和组织对于信息的随时随地的需求。同时也给移动商务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契机。

而蓝牙和红外技术作为两种主要的无线连接技术,能够提供短程通信连接,使得在企业或组织内部实现无线商务自由。

蓝牙(Bluetooth)技术是一种支持点到点、点到多点的话音、数据业务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它由爱立信、诺基亚、英特尔、IBM和东芝等公司提出与推广。从1998年以来,推出了1.0A、1.0B标准并将推出2.0标准。它极大地推动了PAN技术的发展,IEEE专门成立了IEEE 802.15小组负责研究基于蓝牙的PAN技术。

而红外技术(IrDA,即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的缩写)是一种短距离红外线通信技术,适合于跨平台、点对点高速数据连接,尤其是嵌入式系统。红外技术采用红外线作为通信媒介,支持各种速率的点到点的话音和数据业务。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尽管现在有了同样是近距离无线通讯的蓝牙技术,但以红外通讯技术低廉的成本和广泛的兼容性的优势,红外数据通讯势必会在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在短距离的无线数据通讯领域扮演重要的角色。而蓝牙技术与红外技术相比,主要优势是蓝牙传输不要求视线传输(即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可以存在障碍)。因此,尽管红外技术与蓝牙技术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重叠区域,但是,这两种技术是互补的,它们都有自己最合适的应用前景。

最后,我们还将提到RF(Radio Frequency)技术,即射频技术。RF技术做为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识别射频标签,从而获得信息。

RF适用于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货物等要求非接触数据采集和交换的场合,由于RF标签具有可读写能力,对于需要频繁改变数据内容的移动商务应用场合尤为适用。

移动应用平台

作为移动应用的核心内容,无非是语音业务、数据业务以及综合业务三种。因此,在本章的第二部分,我们将着重探讨移动应用平台的一些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将把主要的篇幅放在以下三种应用平台上。即移动消息平台、WAP平台以及刚刚崭露头角的IVR(互动式语音应答)业务平台。表2,是这三种应用平台的列表。

对于移动消息平台而言,SMS只以文本作为媒体,是一种相对较简单和可靠的技术。用户可以通过电话键将160个以内的数字或字母仔细地输入一条SMS信息中。SMS 作为一项基本的电信业务, 也已得到越来越多的系统运营商和业务开发商的重视。而MMS则可以对不同的媒体格式进行编码,如文本、声音、图像、视频以及它们的组合。因此MMS是一项支持多种媒体的更强大的业务。二者的主要区别如表3所示。

WAP平台则是开展移动商务的核心平台之一。通过WAP平台,手机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接入互联网,真正实现不受时间和地域约束的移动商务。WAP是一种通信协议,它的提出和发展是基于在移动中接入因特网的需要。WAP提供了一套开放、统一的技术平台,用户使用移动设备很容易访问和获取以统一的内容格式表示的因特网或企业内部网信息和各种服务。同时,WAP提供了一种应用开发和运行环境,能够支持当前最流行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WAP可以支持目前使用的绝大多数无线设备,包括移动电话、PDA设备等等。在网络方面,WAP也可以支持目前的各种移动网络,如GSM、CDMA、PHS等,它也可以支持未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但WAP最主要的局限还在于应用产品所依赖的无线通信线路带宽,这也是它一直没能取得商业上成功的主要障碍。但随着3G的逐渐推广,带宽已经不是主要问题,WAP也迎来了发展的良好契机。

移动通信的语音服务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出现一个瓶颈:增量不增收,这也是全球移动通讯市场的通病。所以,突破语音服务的瓶颈,出路在于拓展语音增值业务。也就是实现综合服务的目标。IVR就是一种无线语音业务增值服务平台。

和目前大家熟知的固定电话声讯服务类似,在IVR平台上手机用户可以通过拨打指定号码,根据操作提示,为自己或他人获得语音信息、短消息内容服务或参与互动式服务。

IVR现处于高速成长期,巨大的市场等待开掘,有媒体把IVR誉为移动增长业务的又一个“金矿”。但同时IVR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资费偏高、应用不足及操作繁琐。但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商业的驱动力,IVR将成为继移动消息平台和WAP平台之后,又一能提供综合业务服务的移动应用平台。

移动终端设备

以终端设备为中心的移动商务意味着移动终端设备的重要性。典型的移动终端设备包括移动电话、PDA、掌上电脑及GPS手持机等。移动电话即我们一般所称的手机。而掌上电脑一般是具有独立微处理器的,同时基于PalmOS、WindowsCE和Symbian等操作系统的手持设备。GPS手持机则可以利用GPS定位系统进行个人位置定位。同时,现今的GPS手持机往往具有电子地图功能,可以应用到车辆导航定位等各个领域。移动终端设备对于技术方面提出了这样几个要求和发展趋势:

硬件的要求

为了保障移动性,终端设备在体积、重量、耗电性等方面都要比在办公室使用的设备有着更好的要求。往往需要在性能和局限之间做出折衷。例如为了保证移动设备的易携带性,往往对于显示屏或键盘的大小做出了限制。

软件的要求

移动终端设备的软件要求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操作系统。对于当今的终端设备而言,操作系统要适应各类需求,不仅要对于终端设备的硬件进行管理,同时要提供全面的网络管理功能。

第二部分的软件要求则是对于应用程序的支持。例如将email的功能添加到PALM掌上电脑上等。对于移动商务而言,由于大多数移动终端设备界面只能显示少量文字和基本图形,同时计算能力也很有限,因此,对于软件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供完整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支持,才能使终端设备的功能、价值和扩展性得到提升。

安全性的要求

基于无线网络的移动终端设备的安全性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话题。为了保障安全性,从整个移动商务的系统角度来说,需要在数据传输、身份认证、权限控制等方面深思熟虑。

融合的趋势

移动终端设备之间的融合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例如近来出现的智能手机,就越来越有掌上电脑的影子,而支持移动通信网络的掌上电脑也在市面上出现。各类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也体现了这种整合的趋势。

在开发和建立移动商务应用的时候,基本步骤是:首先要明确各种移动商务技术的优缺点;其次研究应用或服务如何与市场配合,如何与现有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如何盈利;接下来要设计合适的商业模型,确定市场、客户和服务定位。在这过程中,移动终端的类型和特点也需要加以考虑。

在本文中,我们讨论了常见的移动商务技术,指出了当今的一些发展。尽管目前仍然存在着很多的技术和应用,但大多属于本文所讨论的网络、平台和终端之一。通过对移动商务技术的概述,为进一步发展移动商务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上一篇:会计处理中的增值税费用化问题 下一篇:也谈外资进入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