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现行政策的问题分析

时间:2022-09-30 04:55:53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现行政策的问题分析

摘要:文章剖析了当前我们电动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的三方面弊端,具体分析了这几方面弊端的表现形式及作用机理,并就如何改善产业扶持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电动汽车;产业政策;配套设施

中图分类号:U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这几年来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扶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各种产业政策,覆盖了价格补贴、技术研发激励、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但从实施这几年来的情况看,我国的目前的电动汽车产业仍处于发展停滞的状况,其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化更是举步为艰,这一方面与目前电动汽车生存的客观环境条件有关,另一方面也是目前的产业政策的缺陷密切相关。我国针对电动汽车产业的现行政策存在以下问题:

一、促进电动汽车消费的政策刺激力度不够

电动汽车在其初创期要想取得快速发展,产销量的配合是非常关键的,但目前我国出台的各种扶持产业政策并不能有效地促进电动汽车的市场消费,其原因在于:

1.过份依赖购置补贴的单一政策,缺乏 “多管齐下”的政策合力效应

政府在运用政策手续管理社会经济事务的过程中,单一政策的功效远远弱于同一目标下多种政策作用的“政策合力效应”。尤其是在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这项艰巨的政策目标时,更需要政府部门运筹帷幄,构建全方位的扶持政策体系。但目前的汽车产业扶持政策主要是发力点是政府价格补贴,除此之外并没有其它方面的政策。电动汽车是一个崭新的技术产品,影响电动汽车市场需求低迷的原因有方方面面,政府价格补贴的功能主要是克服电动汽车销售价格偏高的不利因素,但对于汽车消费者所关心的汽车消费信贷政策、(电力)能源使用费用、税费减免、牌照便利性等因素并没有顾及到。因此,过份依赖购置补贴的单过份依赖购置补贴的单一政策所能够发挥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

2.缺乏明确的政策时效性和优惠数量限制,削弱了价格补贴政策效应

电动汽车产业在发展初期的主要瓶颈是销售量的低迷,进而导致单车制造成本居高不下、配套措施建设不积极等一系列障碍,所以政策扶持的着力点应该是促进销量。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消费者的心理,讲究实施技巧。我国政府在宣布补贴金额的同时并没有规定财政补贴资金的总限额和补贴有效时间,这样就给公众造成一种“财政价格补贴永久有效性”的感觉,甚至部份购买车会认为越推迟买,政府的价格补贴力度会越大,这样心理效应广泛存在,极大地削弱了财政价格补贴的作用效应。

二、配套设施建设未能满足“使用便利性”需求

使电动汽车产业实现健康稳定发展的最终推手是广大消费者。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型的日常交通工具,必须满足消费者“使用便利性”的需求,但目前在充电站等配套措施的建设布局非常滞后,大大降低了消费者选择使用电动汽车的便利性,主要表现在:

1.尚未出台推动充电站建设的激励扶持政策

充电站等配套设施不完善是目前抑制电动汽车需求的主要原因,至于电动汽车原始价格偏高的问题并不是关键因素。在电动汽车蓄电池所支持的续航里程偏短问题仍无法在短期内得到有效突破的情况下,充电站布局网络的配套就成为电动汽车车主的基本需求。但遗憾的是,在我国已经全面实施电动汽车扶持政策的一些试点城市里,政府对汽车购置的补贴力度是足够的,但在出台电动汽车购置补贴政策的同时并没有出台政策鼓励当地充电站与充电桩的配套建设,使得这些扶持政策试点城市的充电站网络布局处于严重落后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政府财政对汽车购置价格补贴的效果。

2.缺乏“居家式”汽车充电的相关解决方案

目前电动汽车可用的充电设施主要有交流充电桩和充电站这两种类型,交流充电桩指的是在居民小区自有停车场搭建的可用于私家汽车充电的家庭式充电设备。目前在公共充电站布局网络极为不完善的情况下,交流充电桩成为另外一种选择,但在居民小区建设此种设备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大多数居民小区停车场的改造与小区管理模式的改革,这当中必然牵涉许多利益关系,也需要一定的充电技术配合,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普遍性的解决指导意见。但目前国家层面并无这方面的指导意见出台,导致“居家式”汽车充电这种解决方案无从谈起。

三、现有产业政策排斥微型低速电动汽车的生存机会

微型低速电动汽车销售价格低、使用成本低、社会成本低,百公里耗电8-10度(约合每公里8分钱),售价3万元左右,被称为“人民汽车”。微型低速电动汽车在市场上有着非常强劲的需求。微型低速电动汽车经济实用,满足了城乡居民的出行需求;小型纯电动汽车安全可靠,也是加快实现城镇化的必然选择。但非常遗憾的是,目前的电动汽车产业政策明显排斥这种微型低速电动汽车,不仅政府有关方面迟迟未能给这些制造企业发放“准生证”,国家的各种补贴政策并没有像这一类汽车倾斜,最致命的问题是民众购买这类电动汽车根本上不了牌照,因为交警发牌照一般都是根据国家制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和《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目录》这两个文件,而这两个文件将微型低速电动汽车排斥在外。目前产业政策未能承认这类微型低速电动汽车的市场地位,与老百姓的实际需求相违背,构成目前产业政策的重大缺陷。类似于在原先在传统汽车领域中微型汽车的市场生存地位,开始时也是国家政策迟迟不予承认,最终在市场需求压力、交通压力和环保压力等因素下才给这种微型汽车发放“准生证”,承诺它们的生存空间。相比之下,我国的电动汽车产业不能再走这样的弯路,应该及早调整产业政策,鼓励和支持适合大多数老百姓需求的微型低速电动汽车发展。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我国的电动汽车产业顺利健康发展,就必须先完善目前的产业政策,解决这三个弊端,才能使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全力驶进一个新的阶段。

上一篇: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下一篇:我国工业经济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