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自然角培育幼儿科学素养

时间:2022-09-30 04:20:54

创建自然角培育幼儿科学素养

自然角是幼儿园利用各个班级的走廊、窗台、阳台等角落设置的,供幼儿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收集的各种农作物、进行养植小实验的场地,是幼儿园开展非正规科学活动的场所。精心创设的自然角有助于培养幼儿关爱环境与动植物的情感,锻炼幼儿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以此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提升解决问题的科学能力。

一、设置丰富有趣的环境,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

杜威说过“兴趣是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兴趣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动机与力量,兴趣使幼儿敢于冒险,并使活动得以维持。因此,在自然角的布置中要注重丰富有趣,从而吸引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一)提供丰富的养种植内容

我们综合考虑季节性、丰富性、探索性、参与性,创设了布置精致、种类多样、互动性强的自然角。这里不仅有可爱的水果娃娃、各种瓜果菜蔬和观赏性植物,还有色彩鲜艳的小金鱼、小乌龟、小蝌蚪、蚕宝宝等小动物,以及各类种子发芽的实验、不同植物的茎吸水实验等。丰富多样的养殖内容和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增强了幼儿对观察的兴趣和坚持性,较好地发挥了自然角的作用,让绿色、生机洋溢在整个幼儿园。

(二)制作美观独特的种植容器

我们身边的废旧材料,如塑料瓶子、油壶、酸奶杯、旧果篮等等,经过教师和孩子们的简单加工创造,就变成了实用、美观、独特的种植容器,在上面贴上了孩子们的姓名标签后,不仅能让幼儿体验到废物利用的好处,增强环保意识,而且让幼儿在照料动植物的过程中,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孩子们争相比赛谁的动物植物长得好、长得快。

二、创设浓厚的探究环境,培养幼儿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孩子从出生时起,就在不断地探索着世界,通过大大小小的探索行为,逐渐获得关于世界的经验,理解周围的世界。正如杜威所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也是使他们的认识活动得以维持和获得成功的首要前提。”《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首先就是要精心呵护和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幼儿永远保持探究和学习的热情。”因此我们努力创设了浓厚的探究环境,培养幼儿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一)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愿意探索我们在自然角里专门设置了工具箱,放置了一些用于操作、探索的工具和材料,如放大镜、尺子、笔、小铲子、洒水壶、小鱼网、鱼食等,便于幼儿自主探索、独立操作。在观察蜗牛吃东西时,幼儿通过放大镜看到了小蜗牛的嘴巴,数清楚了蚕宝宝的脚;在比一比谁的萝卜长得高时,他们学会了利用尺子来测量;在给小金鱼换水时,掌握了用鱼网先将鱼儿捞出放到干净的水中,再换掉脏水的方法,等等。孩子们在自然角中玩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经常主动地给花儿浇浇水、松松土,给乌龟、小金鱼、蚕宝宝喂喂食,等等。这些丰富的材料激励了幼儿的探索行为,发挥了幼儿在动手操作、自由探索的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二)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使幼儿敢于探索《纲要》中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实践证明,宽松自由的氛围,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的基础。

1.允许幼儿“出错”。教师要能认识到幼儿的错误代表着幼儿当前的认知水平。例如,一天早上文文告诉教师,死了小金鱼两条。教师看到鱼缸里果然有两条小金鱼肚子鼓鼓的浮在水面一动不动,缸里还有许多没吃完的鱼食,知道这一定是喂食多了的缘故,于是就问文文:“你昨天给它们喂食的吗?”文文点点头说:“是呀,我看它们两天没吃东西了,就洒了许多鱼食让它们吃吃饱。”听到这儿,教师没有责怪文文,而是说:“你知道吗,小金鱼是不能吃太多东西的,吃得太饱它们会撑死。”文文听到后难过地说:“啊,真的呀,下次我就喂一点点鱼食吧。”通过这件事,孩子们的认识有了新的扩展,每次有小朋友喂食时,他们都会相互提醒着,不要喂太多。所以我们应该允许并接受孩子们的错误,容忍他们的“胡作非为”。想想看,如果爱迪生的妈妈怒吼地把小爱迪生从正孵着的鸡蛋上拎起来,或者大笑他愚蠢,那么我们现在可能还不知道灯泡为何物呢。

2.鼓励幼儿提问。幼儿总会有很多的疑问:“含羞草为什么一碰就会缩起来?”“花儿为什么会谢了?”“蜗牛的嘴在哪儿?”“小蝌蚪是先长腿还是先褪尾巴?”“蚕宝宝会变成蝴蝶吗?”……幼儿急切地想知道世界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生活中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教师要让孩子真切地感到自己对他们提问的重视和由衷地赞赏。在饲养蚕宝宝时,教师发现幼儿最关心的是“蚕宝宝到底能不能变成蝴蝶”。便说到:“你们真会动脑筋,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让我们一起继续等待观察蚕宝宝会变成什么吧。”通过后来的亲身经历、亲眼所见,幼儿知道了蚕宝宝最终变成的是——飞蛾。在这样的浓厚的探究氛围中,教师和孩子一起学到了新知识,深化了科学教育活动。

三、实施有效的指导,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科学能力

(一)指导幼儿仔细观察,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学习,幼儿正是通过观察获得了对世界的直接经验,在观察中,幼儿可以不断地发现大自然的奥秘,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从而引发新的或更细致的观察。为了避免自然角成为一种摆设,我们鼓励幼儿每人选择种植一种易成活的植物(如葱、萝卜、大蒜等)作为自己的“小伙伴”,进行系统观察,并指导他们进行记录,同时还注意引导幼儿在观察时发现更多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幼儿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对观察的兴趣。如:春天到了,我们在自然角里种了豆子,孩子们每天都会去看看豆宝宝的变化。在“豆宝宝发芽”活动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种豆子时需要水,我们据此设置了几个不同的种有豆子的瓶子,有的缺少水,有的缺少空气,有的缺少阳光的照射,并制作了记录纸,孩子们通过记录纸与老师设计的装置对照,详细记录豆宝宝生长发育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孩子们发现如果瓶子里有空气豆宝宝就能发芽;豆宝宝发芽还需要一定的水分,没有水分的豆宝宝是无法发芽的。之后幼儿还提出了新的问题:豆宝宝在哪种环境中(石子、沙、土)长得更快呢?幼儿的观察能力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发展,他们的求知欲也随之增强。

(二)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却可以概括和创造出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猜想、实验,产生好奇心理,从而大胆想象,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例如秋天到了,幼儿收集了许多水果、蔬菜、种子,于是我们开展了“植物创意大赛”,在活动中幼儿如飞翔的小鸟展开想象的翅膀,有趣的辣椒人、土豆爷爷、萝卜灯笼、种子娃娃等在孩子们巧手的拨弄下应运而生。再如,在“什么植物吸水最快”活动中,孩子们积极想办法,找来了川芎、大白菜、萝卜等蔬菜,又找来了各种各样的瓶子做容器进行实验,在一次次的探索尝试中,孩子们摆弄着,尝试着,最后发现用高一点的并且透明的瓶子做实验最适合观察和比较,这些有趣的活动紧紧抓住了幼儿的心,拓展了他们创新探索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引导幼儿积极表达,交流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幼儿的科学活动不仅需要探索和观察,还需要表达和交流。《纲要》指出:“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在自然角的科学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引导幼儿利用绘画、表格、符号等方式记录下他们的探究和发现,帮助他们得出结论,然后让幼儿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分享和交流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我们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和结论,进行交流,这不仅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交流中逐渐懂得科学的基本法则——说理要有事实依据。

上一篇:军队卫生人才资源的配置 下一篇:通信管理网络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