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六十年代(五)说书场与小人书

时间:2022-09-30 01:37:06

【摘要】幸好还有个说书场,使得我们的脑筋不至于被当时主流的宣传完全禁锢。像那些传统的故事,如三侠五义、儿女英雄传、隋唐演义十八条好汉之类,都是在小小的书场里听来的。现在想来实在...

资深媒体人,《新高尔夫》杂志社社长。

以五十岁的眼光看年轻一代的生活,实在恍若隔世。

当我们还小的时候,即便是生在城市里,生活中的娱乐也就是三大件:广播、电影和戏院。但说的唱的演的放的,内容大多能背下来。九十年初开唱卡拉OK那会儿,许多小家伙不明白,那里面有关戏曲的唱段,诸如《智斗》《洪湖水》之类,我们何以唱得这么溜。他们哪里知晓,那会儿我们在拉屎的时候也躲不开八个“样板戏”亢奋的旋律。

中国人差不多都是听故事长大的,但我们的故事却不是来自睡前床头父母的低述,而是说书场与小人书

被称作是说书场的那个地方,不过是三几间临街的平房,矮凳或是砖头彻成的座位,一张方桌,后面一个干瘦的烟瘾奇大的说书人。这样的地方似乎只有小县城才有。

幸好还有个说书场,使得我们的脑筋不至于被当时主流的宣传完全禁锢。像那些传统的故事,如三侠五义、儿女英雄传、隋唐演义十八条好汉之类,都是在小小的书场里听来的。现在想来实在有几分庆幸,不然,所谓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我们这一代中国孩子的脑子里确乎是一片空白。

那时,说书场是不收门票的。说书人说上半个钟点,于要紧处停住,卖个“关子”收钱,每一关两分。

有钱的时候理直气壮地端坐在前排,没钱的时候就只好站在最后,这样收钱的时候只好溜掉。虽然说书人常常指桑骂槐,但并不真的计较。有时听书听得很晚,常常要从小小的院墙翻过去回家睡觉,而辛苦了一天的父母亲早已睡下,所以并不会有太多麻烦。

除了书场之外,还有小人书。

县城里还算热闹的那条街上,总有那么一两家出摊租看小人书的。摊主是个有残疾的中年人,柱着手杖,两眼放光,他总能搞到一些别家没有或者官方禁看的“孤本”。别人想买时,就提高费用很不情愿地从屁股底下掏出来。杨家将、岳飞传之类,一本一本的看,一册一册的读,几乎占据了整个童年的放学时光。

回想一下,在孩子们中间作文写得好的大都与此有关。五六十年代出生的现代当红作家,差不多都是会讲故事的好手,他们大多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是残存的艺人和小人书作了许多作家启蒙的工作。

想起来,那个县城实在很小,南关有人骂街,北关人很快就能聚拢过来看热闹。幸好还有这两处容得下孩子的地方。

上一篇:“有机”当道 下一篇:两个人的高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