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市场失灵

时间:2022-09-30 01:18:29

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市场失灵

世界上没有天然生成的产业集群,也没有永远兴盛的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产业集群同样要经历产生、发展、壮大和消亡的过程。产业集群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集群内部存在诸多矛盾。如何克服产业集群中的种种矛盾,使之茁壮成长,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作为一种地方聚集企业网络系统,产业集群也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面对这种市场失灵,作为失灵调控者的政府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市场失灵之一:产业集群的“拥挤效应”

“拥挤效应”就是指当集群内的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就会引起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削弱集群的竞争能力。虽然产业集群有利于交易效率的提高和交易费用的降低,从而带来递增收益,但这并不意味着集群越大越好。在正常状态下,集群扩张有一个边界问题。当集群扩张引致的边际分工收益等于边际交易费用时,这一点就是扩张的边界,此时分工不再演进,集群停止扩张,否则就是非效率的。

由于地域临近,集群内的企业相互之间存在一种示范效应,效益好的企业往往成为其它企业争相模仿的对象,群内企业往往会采取模仿的发展方式,容易导致行业结构的趋同化,使集群内产生过度竞争,最终削弱企业及集群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这种现象在技术水平较低的集群内更容易出现。同时由于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附近的群外企业也纷纷进入,造成众多的企业集中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区域的局面。当集群内企业数量超过最佳规模,就会引起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最明显的就是土地成本大幅度提高,经济利益降低。同时,公共产品的供给也会由于过多地使用而变得沉重不堪,提高企业的额外负担。

由于产业集群“拥挤效应”存在,此时集群内的企业若发现另一区域能更好地降低成本,投资的区域转移现象将不可避免地发生,这种离心力作用使得聚集经济所获得的竞争优势容易衰弱,进而将最终导致区域产业集群的崩溃。

如果要避免产业集群“拥挤效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政府就必须想办法。比如,广东佛山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到一个阶段后,面临了“拥挤效应”所带来的产业集群的发展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的办法之一就是合并相邻的几个镇,解决行政区划问题对产业集群的负面影响。在2005年,广东佛山南海区将原有的17个镇(街道)调整为两个街道办事处和6个镇。

市场失灵之二:产业集群的“质量柠檬”效应

“柠檬市场”常用来描述当卖方比买方对商品的质量有更多的信息时,低质量商品则会驱逐高质量商品,即“劣品驱逐优品”,从而使市场上的商品质量持续下降的情形。

产业集群内企业的过度竞争很容易导致“柠檬市场”的出现。产业集群中,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在集群内激烈竞争中,产业集群内的大量企业生产相同或相似的产品,会产生不法企业或小企业“搭便车”现象,生产劣质产品充当好的商品,低质量的产品将会驱逐高质量产品,从而使市场上产品的质量持续下降的情形,影响了集群整体品牌和声誉,损害消费者利益,最终损害了区域的品牌,导致集群发展受到损害,甚至是消亡。

面对产业集群的“质量柠檬”,一般来说,或者是政府,或者是当地产业集群的行业协会出面解决此类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灯饰的生产还同时存在于浙江温州与广东中山的古镇两大灯饰产业集群时,正是因为古镇镇政府成立灯饰产业质量监督委员会,提高了产品质量的合格率,从而使二地灯饰产业集群的竞争明显有利于广东中山古镇,并最后导致浙江温州的灯饰产业集群迁移至广东中山古镇。现在的中山古镇存在温州一条街,就是当年南迁的温州灯饰企业的集聚地。

另外,广东潮安的凉果产业集群在2005年由于不守法企业的扰乱导致潮安凉果在北京多次遭遇下架,一时间该县食品行业遭遇质量“柠檬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县政府大力整治小作坊型企业,及时关闭一些小型屡教不改的企业,积极推动大型企业抢占市场,以更高质量的产品代替原来的不合格产品,使得整个食品特别是凉果产业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市场失灵之三:集群的外部负效应

当某一区域内企业聚集的数量超过了最佳规模后,由于对公共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大大超过其供给量,会造成公共资源的紧缺和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这将同样加大企业的成本,从而形成外部不经济,直接危及集群的继续存在和发展。特定的某一产业由于其本身的性质,在集群之后,对环境和社会将产生负面影响,带来沉重的外在成本,引起产业集群的外部负效应或者外部不经济。

产业集群的外部不经济,需要借助当地政府及政府引导下的一些中间组织的力量。广东中山小榄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的办法之一就是: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支援性的服务产业,打造产业发展支撑平台。

小榄镇的产业发展支撑平台包括:一,通过扶持行业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行业技术创新中心。成立了“小榄镇五金制品行业技术中心”,促进五金行业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组建了“汉信现代设计制造服务中心”,加强中小型五金企业对先进适用技术的消化吸收,进而带动产业的改造升级;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吸引行业大中型企业的研发中心落户。二,打造行业性市场交易中心。成立了五金物流配送中心,并计划建设国际化的行业电子商务平台。三,打造行业金融中心,核心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镇政府筹集资金3000多万元,成立“小榄镇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与银行合作,为具有市场前景和发展条件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四,引进中介机构,提高地方的产业服务能力。利用社会上各种人才和资源,办起了“律师事务所”、“专利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形象策划部”、“科技软件公司”等,为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专利事务、财务管理、企业形象策划等方面提供服务。

这些政府引导下的生产业的发展,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带入了一股活力,推动了产业集群的升级,把本来有可能给产业集群带来外部负影响的因素转变为能带来外部正影响的因素。

市场失灵之四:集群的路径依赖和技术锁定

产业集群发展的轨迹也具有路径依赖性。路径依赖对于产业集群而言,虽然能够有效阻碍集群外企业的模仿,从而维持集群的竞争优势,但更多的情况是路径依赖降低了自身技术进步和组织变化的积极性,阻碍产业集群的技术和制度创新进程,降低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从而使技术发展陷入锁定状态。

由于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集合。“特定领域”决定了企业集群的资产专用性,根据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解释,资产专用性会导致机会主义和有限理性,虽然企业集群结成网络会阻碍机会主义行为,但是正是这种企业集群网络,又会结成“结构锁定”。产业集群内企业宁可对过时的生产工艺墨守成规,也不愿放弃与现存技术连为一体的聚集经济利益,这些使产业集群内企业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造成整个产业集群被锁定,最终导致产业集群的衰落。

在广东中山的小榄镇,为了避免这种技术锁定,采取的办法就是:营造浓厚的产业氛围,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核心动力。

政府及各有关部门,通过组织论坛、研讨、沙龙、讲座、培训、考察等多种形式的知识传播活动,为广大企业主创建一个不断学习和进取的社会氛围,促进企业主观念创新、知识创新,树立他们面对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新经验的开放心态;提高他们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学习运用先进企业管理及市场营销方法和经验的能力。如政府成立的“小榄镇生产力促进中心”,通过组织社会科技力量,为中小企业提供科技、经济、人才、政策方面的信息,提供人才培训、企业咨询和改善管理方面的服务;通过组织开办各种专业技术培训和人才培训,以及组织企业与研究开发机构间的交流和合作,协助企业建立技术开拓,引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实践证明,营造浓厚的学习型社会氛围和产业氛围,培育一个不断进取、追求创新的学习型企业家群体,可以为产业发展提供核心动力。

(作者为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上一篇:珙县“代访制”两年观察 下一篇:“宁夏红”产业困局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