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现象”调查

时间:2022-10-12 05:28:44

写在前面

很难想象,一个皖苏交界处的弹丸之地,居然集聚了400多家企业,生成了三大支柱产业。

很难想象,眼下一个毗邻的发达地区的乡镇,却把这里视为学习的范本与赶超的标杆。

这就是博望,一个每天都在创造发展奇迹和演绎财富故事的地方。

从“博望两刀”到“博望制造”,从投资创业的热土到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在安徽镇域经济发展中,博望无疑是一个佼佼者和领跑者。

关于博望,确切地讲,关于“博望现象”,人们谈论得太多,也不断地吸引外界的目光。

然而,博望经济活力之源在哪里?什么是博望经济板块跃动的力量?

企业和企业家的创业与创新,成就了一个“活力博望”。

从深层次来看,敏锐的市场意识、无畏的创业精神,以及敢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创业文化才是博望企业和企业家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源泉,也是“博望现象”的精髓所在。

博望,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东部,与江苏溧水、高淳两县接壤。就是这个占地133平方公里、总人口9万人的皖苏边界集镇,多年来坚持工业经济为第一主导战略,屡屡演绎发展奇迹,形成了一个令外界刮目相看的“博望现象”。

作为一个传统的边贸集镇,博望缘何能在工业上异军突起?产业集群是如何形成并发展的?其“工业强镇、工业富民”的活力之源和动力之源何在?带着疑问,记者近日两赴博望,试图通过深入的调查,解读“博望现象”背后的奥秘。

数字裂变

2006年对于博望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博望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突破30亿元和1亿元大关。这标志着博望镇域经济和产业集群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与迅猛扩张的新阶段。

循着博望镇域经济发展的轨迹,我们看到,2003年是一个拐点。

这一年,博望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3.3亿元,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接下来的3年,博望经济的裂变效应开始凸现,分别达到22.6、26.5亿元和32.8亿元,连跨两个台阶,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4%;财政收入由2003年的3360万元分别增加到5897、7520万元、1.01亿元,增长了近2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则由2003年的2.5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8.3亿元,年均增长48%。显然,高达30%以上的增长率支撑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博望速度”。

那么,是什么催生了数字的裂变?

是工业抑或集群经济。工业的主导地位是“博望现象”另一主线,也是博望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支撑点。如今,全镇工业企业个数由2003年的256家增加到436家,总产值由2003年的12.3亿元增加到30.9亿元,其中规模企业由2003年的28家增加到60家,产值由2003年的4.5亿元增加到12.3亿元。刃模具、机床、筑路工程机械配件三大产业是博望镇工业的主体,2003年对社会总产值的贡献率达到50% ,2006年贡献率已达到92%,博望镇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刃具第一镇”、“中国机床第一镇”。

显然,产业集群的发展带动了投资的增长,投资的增长又带动了工业增加值的增长,而工业增加值的增长带来了财政收入的增加。这就是“博望现象”数字背后的内在逻辑,也是博望跨越式发展的一条清晰的路径。

博望制造

块状经济和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是“博望现象”的一个重要表征,也是破解“博望现象”奥秘的一把钥匙。

“博望制造”发韧于“博望两刀”。博望素有“刃具之乡”之称。早在明万历年间,这里的农民就形成了农忙种田,农闲外出打铁的生产模式,清乾隆年间,即有“芜湖的剪子,博望的刀”一说。上世纪70年代,博望完成了由生产民用菜刀、剪刀到以生产木工刨刀为代表的小工业服务刃具产品的第一次更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实现了以剪折刀片、锻压模具为代表的为大工业服务的刃具系列产品的转变,实现了第二次更新。本世纪初特别是近4年来,博望镇适时提出了“立足刃具、发展刃具、突破刃具”的发展战略由刃具制造又衍生出了机床、筑路工程机械配件共三大支柱产业,并呈现出集群化发展的良好态势。这已进入博望产业集群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经过三次蜕变,博望刃具在市场上牢固地树立起霸主地位。如今,博望刃模具在全国同类产业中市场占有率保持在70%左右。作为博望传统支柱产业的刃模具,全镇共有企业近300家,年产量达20多万吨,产品涉及500多个品种上万种规格,直接从事该产业的营销人员就达1万人。

然而,精明的博望人并未浅尝辄止。1991年,博望的企业家发现应用于金属板料加工成型的机械液压板料折弯机和液压摆式剪板机等机床产品需求量上升,就着手开发,投产后市场果然看好。随后博望镇适时在政策对发展机床制造业予以倾斜和扶持。2006年,博望已有此类企业共50多家,年产机床1万多台套。

随着市场的带动,与刃模具生产、机床制造密切关联的工程机械配件产业成为博望的另一支柱产业。目前,全镇该类企业已有40多家,年产耐磨合金配件10万多吨,筑路工程机械配件1000多台。

由于产业的集群效应,如今的博望,被安徽省列为重点机械制造产业集群。三大支柱产业把“博望制造”打造成了一个响当当的区域工业经济品牌。

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成为带动博望经济发展的引擎。由于企业相互间的竞争和企业家之间的相互碰撞,往往能使一些企业家瞄准起点较高的产品,把资本、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较好地结合在一起,最后形成比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博望的块状经济除了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形成区域品牌优势外,它的非常重要的意义就是在一个地方选准一个产业之后,众多的企业同时去参与,有效地规避了相当多的经营风险。

活力之源

博望的集群经济是能人经济。庞大的推销员队伍则是博望刃具等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源和催化剂。

其实,博望早期作坊式的铁匠铺就有内场和外场之分,内场包打制,外场包推销。现代工业体系建立后,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要求销售人员单独分离出来,博望涌现出一批现代意义上的推销员,他们凭“一本地图一双腿,一本合同一张嘴”,“跑千山万水,想千方百计,说千言万语,吃千辛万苦”,把小企业与大市场紧紧联系起来。从此,产与销实行了分离,生产者不销售,销售者不生产,为生产和经营同步走上发达提供了机制保证。具有“梭子”功能的推销员大军被当地人称“飞毛腿”,也成为催生博望产业集群发展的“酵母”。

目前,博望在外的专业推销员已达1.3万人,全镇平均每3户就有2人从事推销业务,仅刃模具行业的推销员就有1万人。博望的推销员不隶属于生产企业,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推销员根据客户的要求给生产企业下订单,生产企业将产品卖给推销员,然后再由推销员卖给客户。这种社会化的营销模式,有效地避免了产品滞销、货款占压、流动资金死滞的问题。

如果说推销员是促成产业集群发展的“酵母”,那么博望的企业家群体则是产业集群这台“大戏”的“领舞者”。博望现有400多名民营企业家,他们全都脱胎于本行业的推销员,“先跑市场,再办工厂”已成为博望企业家成长的统一路径。这些企业家用在流通领域积累的原始资本创办生产企业,在生产领域进行更大规模的资本积累。一个推销员办起一个企业,一批推销员带动一方经济,成为颇具特色的博望经济发展模式。

曹金海,现博望商会会长,他参与和见证了博望产业集群发展的全过程。1968年初中毕业后,他随同乡,外出打铁谋生;1973年开始了长达15年的推销员生涯,不仅历炼了艰忍不拔的性格,更培养了敏锐的市场意识,让他掘到了第一桶金。1988年,曹金海抓住当地乡镇企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倾其积蓄办起了博望最早的冶金机械设备厂之一。由于生产的工业刀片适销对路,不断发展壮大。时至今日,金海冶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已成为占地70多亩、拥有100多名工人、年产值达4000万元以上的大型企业,也是博望镇刃模具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与曹金海的经历相同,中德机床的董事长郑长玉、安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费昭鹤也都是打铁出身,后来加入博望刃具推销大军,完成原始积累后,再回乡创办企业。不同的是,他们已不再从事传统刃模具的生产,而分别转向了工业机床和筑路工程配件。也正由于他们的带动,机床和筑路工程配件两大产业也在博望不断发展起来。

如今,博望的企业家队伍也在不断更新和优化。许正华是博望新生代民营企业家的代表,与早期创业的企业家相比,其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也更为突出。他创办的华菱公司开始也是从事刃模具的生产,1999年他获知当时欧洲市场上西厨类产品非常紧俏。经过市场调研后,许正华果断决定与香港宝孚公司合作,开发电热汤锅等西厨类产品。经过多次摸索和试验后,他们研制出的样品终于获得了外商的认可,并很快畅销欧美市场。如今,该公司生产的西厨类产品出口德国、比利时、法国、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直接出口创汇275万美元,间接出口1900多万人民币,成为博望最大的出口创汇企业。

分析博望企业家群体的生成机制,我们可以发现有着客观因素:一是庞大的营销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让博望商人从中看到了兴办实业的先机。到上世纪末,博望刃具生产工人和推销员的比例为1:2,博望推销员每年的营销额为60-80亿元,而本地的生产能力才30亿元;二是当越来越多的推销员将某类业务形成相对比较固定的专业化营销市场之后,一部分有一定资本积累的人就会考虑如何缩短“成本链”,逐渐从推销员队伍中分离出来,相中某类热门产品自己投资办厂成为生产组织者。另外,当地政府宽松的创业环境也为越来越多民营企业家的出现起到了很大的催生作用。

以上只是外部条件,从深层次来看,敏锐的市场意识、无畏的创业精神,以及敢于探索、敢为人先的新徽商精神才是博望企业和企业家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源泉,也是“博望现象”的精髓所在。

政府定位

在如何引导和扶持民营经济和产业集群发展上,博望镇历届领导的作用功不可没。

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提出“工业兴镇”,到如今的“工业强镇、工业富民”,博望一直坚持工业主导的发展战略,可谓“换届换人不换政策,一任接着一任干”。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博望民营经济的快速崛起、产业集群得以不断壮大而没有出现任何波动的制度原因。

“我们的作用是引导,角色就是服务。”博望镇党委书记张清对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规划中的角色进行了明确定位。

博望产业集群的初始阶段是刃具,刃具生产是博望的优势产业。在博望刃模具产业稍具规模后,镇政府适时提出了“立足刃具、发展刃具、突破刃具”的发展战略,对产业发展进行引导。到今天,博望已形成了刃模具、机床和筑路工程机械配件三大集群产业。

在服务方面,博望镇政府致力于打造优越的投资环境和浓厚的创业氛围。上世纪80年代,该镇工业还处于自发性创业阶段。村村办厂,资源浪费不说,产业不能集聚,资本难以集中转移到工业上来,使得该镇的工业生产能力一直滞后于营销能力。进入90年代后,该镇开辟了工业园,鼓励回乡创业,经过十几年来特别是近3年来的发展,博望镇的工业集中区已拓展至5.5平方公里,仅用于硬件设施建设总投入已达8000多万元。目前,博望已形成了镇东工业集中区、镇西工业创业园、8个村级个私经济孵化器三级立体式的招商和创业高地,通过让企业集中连片集聚,增强和辐射效应,加速了资本向产业集聚方向转移,从而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商投资兴业。近3年来,以实施“引凤还巢”工程为主要形式,共招商引资项目152个,实际到位资金超过8亿元。

在博望镇,谁对发展经济贡献大,谁最受人尊敬。镇政府门口树着一块巨大的纳税光荣榜,所有的民营企业家都以登上此榜为荣;全镇每年都有一百多推销员受到政府的表彰嘉奖。最近几年博望大力实施的“引凤还巢”工程和“全民创业”工程更是把博望的创业氛围推向极至。

由此可见,博望产业集群的发展,不是围绕某些个“关键企业”而衍生的,而是政府因势利导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结果。政府行政行为贴近市场,但并不干预市场,而在服务上下功夫,使博望企业交易行为成本很低。

“在博望产业集群的发展中,企业和企业家从来都是主角。政府只是在幕后进行规划和引导,并提供企业所需要的服务。我们甘当这样的‘配角’。”张清的“配角论”对政府的作用作了最好的总结。

上一篇:“大长三角”统筹协调发展的趋势、目标与政策... 下一篇:如何缓解发展不平衡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