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教学情境 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时间:2022-09-30 12:14:51

创设问题教学情境 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技能的主要途径。教师要改革和转变传统的“灌输――接受”型封闭式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具体生动的数学活动情境,让他们通过观察、归纳、类比、猜测、交流等活动,提高数学基本技能和技巧,发展数学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关键词】问题情境 数学活动 高效课堂

如何激活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这是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教学,避免低效目标的一种最佳途径,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数学课堂。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下面就如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打造高效课堂谈谈体会。

一、创设铺垫型问题情境

创设铺垫型问题情境就是以富有启发性的常规问题或已知的数学事实为素材,为学生提出问题提供有效的启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有重要作用,此种情境常用于新知识的引入。例如在学习乘方的时候,可先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古印度有一个宰相治理国家有方,在他退休时国王为表彰他,要满足他一个要求。宰相提出的要求是国王在国际象棋棋盘格中上放稻谷,第一个放1粒,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第四个放8粒,然后是16粒,32粒,64粒等等,一直到64格,它只要棋盘上的稻谷。国王笑他傻,就要这一点稻谷。后来发现把全国的稻谷给他都不够。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既怀疑,又不知如何入手,在学习乘方知识时注意力自然会集中。

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数学概念的引入上尽可能地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例。选取事例不在于数量的多少,关键是要贴近学生的认识经历,能够反映概念的本质特征。如在抛硬币研究随机现象时,掷的三次都是正面,问第四次是不是一定是反面?许多学生开始想当然认为一定是,或可能性非常大。经过大量实验后,发现出现正面的机会和反面的机会各占1/2,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造成冲突。实际上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对新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实现正迁移还是有大量实例存在的,教师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创设问题兴趣型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他们的思维就会保持在积极的探索状态之中,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作为自己内心的需要,而不是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在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用新旧知识的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例如,在“正弦和余弦”概念教学时,设计如下两个问题:① RtABC中,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怎样求另一直角边?②在RtABC中,已知∠A和斜边AB,怎样求∠A的对边BC?问题①学生自然会想到勾股定理,而问题②利用勾股定理则无法解决,从而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怎样解决这类问题呢?学生的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便会油然而生,产生学习兴趣。

三、创设开放情境,培养学生协作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好问题,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在个体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经过分析、比较、筛选,发现最佳思路、解法或结果,使个体思维在集体智慧中得到升华。例如:在教学“不等式”时,我是这样引入的:某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若一次性购票满30张的,每张票可少1元,某班有27名同学去公园进行活动。当班长准备好零钱到售票处买27张票时,爱动脑筋的小明喊住了班长,提议买30张票,但有的同学不明白,明明我们只有27个人,为什么要买30张票呢?这不是浪费吗?那么,小明的提议对不对呢?是不是真的“浪费”呢?接着,同桌分组计算,一人按班长的方法算,一人按小明的方法算,然后进行比较按谁的方法买比较划算,进而启发和引导学生用字母代替数,经过探索,写出相关的代数式,讨论数量的不等关系,引出不等式。

四、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

数学开放性问题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积极参与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感觉,真正学会“数学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设置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去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数学中,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现象是很普遍的。例如在学习了代数式的初步知识后,在一节练习课上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七年级(3)班一共有44位同学,请问,如果每两位同学均相互问候,握手致意,那么你们一共要握多少次手?学生思考后摇头,疑惑地望着老师。师:“如果只有两位同学,握多少次手?”生:“1次。”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师:“如果增加1位同学,是3位同学呢?增加几次?”生:“增加2次。”师:“再增加1位,是4位同学呢?增加几次?”生:“增加3次。”师:“能找出规律吗?”学生们很快就投入思考,不多时便解决了问题。接着我再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同一平面内,有20个不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点,能画出多少条线段,那有n个点呢?这两道题目的考察角度不同、但方法完全一样,对于低年级的同学学习几何问题是很好的。利用联想来创设情境的关键是要找出问题相似的地方,或“形似”(条件或结论一样),或“神似”(方法或解题的思路一样)。“形似”我们称之为一题多变,而“神似”我们称之为多题一思。

总之,精心设计数学教学情境,能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数学课堂变成趣味无穷,师生互动,彰显个性,开放活跃的课堂。

上一篇:班主任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 下一篇:在高三复习中对英语词汇处理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