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过度自信衡量方法研究综述

时间:2022-09-30 12:02:18

管理者过度自信衡量方法研究综述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近年来,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得到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而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需要制定衡量标准,其决定了研究的质量。基于此,本文系统回顾和梳理了国内外有关管理者过度自信衡量方法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展望了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方向,以期为学者更加深入研究此问题时提供有益的参考,从而有利于我国管理者过度自信研究进展。

【关键词】过度自信 衡量方法 管理者 文献综述

一、管理者过度自信定义

过度自信在心理学上是指人们倾向于高估自己成功的概率,而低估失败概率的心理偏差,正如学者张敏等(2009)研究所表明的,人们普遍存在“优于平均水平”的过度自信心理特征,而企业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程度要普遍高于一般大众。究其原因:公司管理层是一类比较特殊的人群,往往被认为是社会的精英阶层,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领导能力也比普通职员强,正是这些“优越“的因素导致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心理要比常人明显很多。

二、国内外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研究现状

在经济生活中人们通常会潜意识之下表现出过度自信,这在大量的心理学研究文献中早已得到了验证。Langer和Miller 和Ross以及Cooper 等调查发现,在接近三千个被调查的企业家中,认为本企业存续可能性高于70% 的占81%,认为本企业肯定存续的占33%,而现实情况是有近75% 的企业存续时间不超过5 年。Landier 和Thesmar通过对法国企业的研究得出了相似的结果。大量学术文献表明,人们在经营决策过程中往往表现出高估自己成功概率,而低估失败概率的心理偏差(Wolosin等,1973;Langer,1975;Weinstein,1980),且这种现象在高层管理群体中更为突出(Camerer和Lovallo,1999;Moore和Kim,2003)。Russo和Schoemaker(1992)研究发现,公司中高达99%的管理者存在高估自己经营能力和企业盈利能力的想法。

三、国内外管理者过度自信衡量方法

自Roll开创性研究以来,管理者过度自信对投资影响的研究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处于理论探讨阶段,直到20世纪末,研究者才开始寻求替代变量进行实证研究。由于管理者过度自信更多层面上是一种认知心理,无法通过科学的标准去衡量,如何建立一个度量过度自信的标准仍然是实证领域研究中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和挑战。就现有的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来看,目前认同度比较高的几种过度自信度量方法有:

(一)管理者持股状况

Malmendier和Tate(2005a)在文献中指出,高管人员因受限不能进行股票的短期交易而暴露在较大风险中。Glaser,Schafers和Weber(2007)通过计算公司高管在股市中的股票交易次数来衡量,认为如果管理者在一定期间内购买本公司股票的次数比出售的次数多,即表现为过度自信。我国学者赫颖、刘星、林朝南(2005)提出以高管人员三年内持股数量的变化来衡量过度自信。在此研究之后,叶蓓、袁建国(2008)结合我国实际,认为可以由年末所有管理人员持股总数量是否增加来衡量公司高管层是否表现为过度自信。

(二)企业盈利预测偏差

我国台湾学者Lin,Hu和Shen(2005)率先提出这一方法,以上市公司年度盈利预测情况是否超过实际来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Hribar和Yang(2006)发现管理者若存在过度自信特征,公司每年的的业绩盈余预测就会普遍比实际情况好得多。我国大陆学者王霞(2008) 借鉴了这一方法,认为如果样本公司在观察期内至少出现一次盈利预测水平高于实际的情况,就将管理者视为过度自信。姜付秀、张敏等(2009)在研究时也借鉴了这一方法,具体定义标准同王霞的大致相同。

(三)管理者相对薪酬

Hayward和Hambrick(1997)认为管理者的相对报酬与其在公司中地位的重要程度呈正相关,而通常高地位意味着出现过度自信的高概率。姜付秀、张敏等(2009)借鉴了这一方法,用“薪酬最高的前三名高管薪酬之和/所有高管的薪酬之和”作为衡量指标,值越高显得管理者越自信。此种方法在我国的推行性较高,一般企业都会定期高管总薪酬及前三位高管薪酬之和,采取此度量方法获取的公司样本数据较为全面,也得到了国内部分学者的认可和关注。

(四)企业景气指数

国内学者余明桂、夏新平和邹振松(2006)采用了这一方法,当景气指数大于100点时,表示企业处于趋于良好发展的状态,显示企业家对未来的前景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反之,当景气指数小于100时,显示管理者持悲观态度。企业景气指数相对容易获取,但该指数按行业,无法体现独立上市公司的个体差异,若利用其进行实证研究,会使结果出现较大偏差,如果有个体企业的景气指数,则利用该指标进行衡量具有更好的解释力和说服力。

四、总结和研究展望

管理者过度自信衡量方法相关的文献研究并不太多,衡量方法方式的选择也有待改进和更新,但总体来看以上四种方法都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多元化的思路,一些学者出于严谨的态度,论文主题部分选用一种度量方法,在论文的稳健性检验部分会拿另一部分进行测试选择使用时应根据具体的问题和数据选择。针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衡量方法,由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笔者设想可以利用数据追踪技术以便记录管理者经常实用的词汇和网站点,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追踪捕捉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具体情形判别是否存在过度自信,并能根据数据制定过度自信的程度高低。总的来说,过度自信衡量方法还有待探索,学者应以已有的文献为线索进行多方面大胆的尝试,结合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相关知识,探索出靠靠的衡量方法。

参考文献:

[1]郝颖,刘星,林朝南.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度自信与投资决策的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5,(5).

[2]王霞,敏,于富生.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行为异化―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08,(2).

[4]张伟龙.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与投资决策的实证研究[J].吉林大学,2011,(4).

[5]张竞文.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对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J].吉林大学,2010,(4).

[6]郝颖,刘星,林朝南.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度自信与投资决策的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5,( 10) .

上一篇:不同贸易保护政策的进口抑制效应分析 下一篇:关于《太原市城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