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视域下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专业化探析与思考

时间:2022-09-29 11:26:17

多元视域下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专业化探析与思考

摘要:在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中,从全国一统、自上而下的简单化组织培训到统一与多样化组织培训相结合,从看重校长队伍(整体发展需要)到看重个体校长(个性发展需要),从校长一般职业培训到校长专业化发展培训,说明了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逐步走向了法制化、规范化、专业化的轨道,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发展的关键在于专业化培训课程和专业化的培训模式对促进教育发展和中小学校长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助推。本文从研究培训模式专业化的角度,探析只有准确的培训定位和价值取向,才能构建促进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具有实效性、多元化、多层次的中小学校长专业化培训模式。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专业化

自1993年国家颁布《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决定实施全国“百万校长培养计划”以来,我国开展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已经整整20年。20年来,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虽然在培训目标界定、培训需求确定、培训课程设计、培训模式选择、培训师资培养、培训评估实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中小学校长培训更深层次的系统运行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性、实效性的角度,还需要基于在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视角为培训提供更为有效的培训模式专业化保障,在为更基础性和更针对性的方向上给予理性引领和实践探索,以此在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专业化方面给予符合校长发展规律以及培训活动自身规律的行为选择和政策支撑。

一、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专业化的重要性和现实性

中小学校长培训是对校长专业化发展和专业化成长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从中小学校长职业的专业化转变层面的角度看,校长专业化就是校长职业从准专业阶段向专业阶段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校长个体的内在专业结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素质)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基于中小学校长培训专业化给校长群体、个体带来的专业化提升和成长优势,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通过专业化培训提高中小学校长管理学校的能力。

(一)国外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现状

国外中小学校长培训研究的起始时间比我国略早, 培训模式也是建立在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主要有以下模式:

1.问题中心模式

上世纪90 年代初, 美国将医疗教学模式引入到校长培训中, 该模式以校长已有知识为基础, 以获得管理技能为培训目标,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启发校长积极思考, 鼓励探寻问题解决的新见解、新方法。主要包括问题设计、问题探究、成果汇报、评价反馈四阶段。该模式强调先问题后学习, 以问题为导向 , 校长是主动学习者, 教师是促进和设计者。

2.同辈互助模式

该模式由美国旧金山远西实验室教学管理研究所设计, 以教学特性、校长需求及成人学习特点为理论基础, 强调为校长提供批判性检查自己和其他校长行为的机会, 培养校长全新的思考及思维方式。校长通过观察在相互学习、探讨中反思个人管理行为, 通过自我反思、借鉴, 提高其管理能力。操作过程包括

观察、反映式访谈和领导结构框架构想三要素。

3.促进校长专业发展模式

国外校长培训中心试图参照医疗、建筑等行业的做法,把培养目标定位是培训教育管理专家。强调校长的自主学习是成人学习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由此培养校长称为反思实践者。

4.辛迪加模式

辛迪加模式是澳大利亚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 它采取全封闭式的讲座、个案研究、参观学校、辛迪加小组讨论等完成对校长的培训。按照校长经历组织设计工作并促使合作, 让校长轮流当主席, 加深校长之间的认识与了解, 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培训过程以辛迪加小组( 3 -20 人) 为单位, 以研讨会形式, 讨论采取头脑风暴法。校长最少担任一次专题讨论主席和秘书, 当地教育行政官员倾听后要做出评论和建议。培训学院帮助校长运用知识, 营造辛迪加学习氛围, 并将培训过程制成影像资料, 再分析各自的表现, 提高自我认识的客观性。[1]

5.校长专业资格模式

英国教师培训署根据《国家校长标准》, 先后推出《 国家校长专业资格》( NPQH) 、《校长领导与管理计划》 ( HEADLAMP) 及《在职校长领导计划》( LPSH) 三个互相联系、逐步递进的校长培训计划 。现以NPQH 为例:NPQH 是校长上岗的必要条件, 是英国现有三个校长培训计划中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多、程序最复杂的一个计划, 分为申请、入门、发展、最终评估四个阶段。只有通过最终评估的校长, 才有资格参加校长岗位竞聘。

通过实施专业化的培训模式,注重了培训的科学性、有效性,使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研讨与交流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统一性与个性化相结合。促进了各国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有效提升。

(二)实施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专业化的现实选择

我国的中小学校校长培训工作自“八五”以来,至今已经经过了一个由初级到高级、由团体到个体、由粗放到精细的发展过程。从全国一统、自上而下的简单化组织培训到统一与多样化组织培训相结合,从看重校长队伍(整体发展需要)到看重个体校长(个性发展需要),从校长一般职业培训到校长专业化发展,使中小学校长工作逐步走向了法制化、规范化、专业化的轨道。同时,在中小学校长培训中,也进入了校长培训的“高原期”、“沼泽地”阶段。从多维认知的一般视角看,在培训目标、培训课程、培训模式、培训管理、培训质效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整体要求,在运用培训模式中还出现如下问题。[2]

1.在培训定位上,还没有把校长培训模式当做培训工作的核心元素。

2.在培训实效上,还没有把校长培训模式当做作培训工作的核心问题-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载体。 3.在培训研究上,还没有把校长培训模式当做校长培训研究的主要课题来深入研究。

4.在培训系统上,还没有完整准确地把握培训模式的实质性问题,在理解上表面化、肤浅化。

5.在培训模式选择上,还不能切合实际、专业化、科学化地运用培训模式,在培训模式的选择上出现盲目性、随意性。

凡此种种,体现出中小学校长培训在培训模式的视角上出现了培训定位、培训实效、培训研究、培训系统、培训模式等方面的不适应和不协调。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以上问题缺少对校长工作实践的关注,没有对校长培训需求做深层次的调查分析。尤其是对校长培训模式的整体把握,其工作的结构和逻辑还不能满足校长工作的实际需要。[3]

基于对校长培训模式专业化中存在的问题和对当前校长培训研究的反思,可见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系统虽然在组织架构和课程设计、培训模式及培训实效上已经取得成效,但从培训运行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的视角看,还需要在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定位上为培训的专业化提供现实保证,在更为基础和更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模式专业化上做相应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二、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专业化的特征及其表现形式

培训实施的载体就是具体的培训模式,通过一定的培训模式,实现特定的培训目标。培训模式主要是指,根据“培训目标”的要求,校长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方式学习?校长与专家应该设计什么样的情景进行学习?基于校长的认知特点和校长的实践性知识形成需求特点,探究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专业化,对于当前中小学校长培训整体工作而言,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现实意义。

(一)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专业化的内涵界定:

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获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为实现一定培训目标而实施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培训模式既是对培训课程实施概念化的体现,也是培训课程实施的载体,做为链接理论和实践的中介,培训模式的设计既需要考虑到培训课程的特点,也要考虑到校长的认知特点。由于现有的培训课程是学科本位的,以系统学科知识和管理理论作为校长学习的主要内容,缺少对能力技能培养的实践知识,导致现有的培训模式远离工作情景,系统理论的学习产生的“惰性知识”较难与校长原有的知识结构建构出新的知识。[4]

因而,建构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专业化的基本条件就是需要与校长的工作情境高度相关。也就是说: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即:“自上而下”的了解校长需要什么样的课程和指导,给予显性知识的教学与指导;“自下而上”就是在教学情境中解决问题、实施教与学,给予隐性知识的教学指导。

校长培训需求分析模式就是“自上而下”的专业化培训模式之一。这种模式针对当前校长培训中对校长调查不足的现状,通过有计划有步骤针对性的需求分析,调查校长专业特点、结构素质、能力水平等,并以此为基础开发培训课程。在培训需求分析过程中,校长能系统思考学校及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定量研究的方式给予校长和培训机构有关校长专业发展特点和水平的描述,揭示校长专业发展结构。培训需求分析模式的特点是定量化、程序化、易操作、结论明确,便于对校长培训进行分类分层指导。

校长培训案例研究模式也是“自下而上”的专业化培训模式。案例研究能提供给校长虚拟情境,使校长们更有利于在案例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并将校长所熟知的管理事件典型化为案例,在教学中进行讲述,使培训内容能够贴近学校实践,使案例研究成为联接理论和实践的契合点。案例研究模式的重点:在于培养和发展校长的判断力、系统思维力,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其重心是培养校长的研究方法、思维范式、研究能力上。

校长培训同伴互助模式、问题中心模式都是“自下而上”的专业化培训模式。

同伴互助模式(简称pal)是美国旧金山远西实验室的教学管理研究所创设的,这一模式就是将模拟问题情境深入至现实情境,并以旁观者的站位观察情境中的校长行为及决策,使校长在角色转换的时空中,体验如何超越事物本身实践系统思考和理性分析。旨在为校长提供机会,回顾与检验自己的日常行为,思考行为和意图是否一致。校长通过地位相当的同伴帮助和支持,进行知识和技能学习。同伴互助的整个过程包括在理论框架指导下,参培校长进行个人反思、观察同伴,相互诘问,共同讨论、改进实践。通过互助式学习提供结构化、有始有终的反馈,有利于校长们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改进不足、相互学习、交流问题、增长经验。“同伴互助”还包括同伴指导、同伴示范、同伴教育、同伴咨询、同伴监督、同伴评估等。[5]

校长培训问题中心模式是集系统思考、实践、学习模式之大成,将思维训练、能力提升集中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体现校长学习的本质和特点。只有当学习是基于现实工作中的问题,学习的所有权才能由校长把握。“问题中心”培训模式,就是让校长解决一些结构不良的、真实的问题而进行的一种有针对性、实践性的学习。它在课程组织和策略指导上得以彰显。也就是说,“问题中心学习”就是让校长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学习,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此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构建自己完整的知识框架。

问题中心模式强调在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校长通过合作解决现实问题,同时学习隐含与问题背后的管理理论,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研究的能力。

为此,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专业化的内涵建构(界定)有以下几点:

1.培训目标指向“学校发展”而不是“校长发展”。致力于促成学校之间的师生结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此带动学校发展。

2.培训数量指向“团队合作”而不是“专家讲授”。注重团队智慧,促进团队发展。

3.培训内容指向“问题解决”而不是“理论提升”。直面学校发展困境与难题,使培训效果迅速转化为工作质量的提高。

4.参培身份指向“角色多重”而不是“受训校长”。参训校长是真正的培训主体,既是学习者、观察者,同时也是专家、导师。

(二)现行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基本梳理

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培训模式的研究和实施都有不同的内容。从培训主体看,有院校培训、导师制培训;从培训对象角度看,有资格证书培训、岗位提高培训、高级研修培训;从培训过程看,有“三导(-导学、导思、导行)培训、科研探究培训、六步三式(集中理论辅导、分散回岗消化、在岗扫做实践、参观考察借鉴、总结交流提高、培训成果展示。他助式、互助式、自助式)培训、主题参与培训、“学研改实一体”培训(学习、研究、改革、实践);从培训管理角度看,有学分驱动培训;从培训课程实施角度看:有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培训,有虚拟工作情境为主的培训,有实践活动为主的培训;综合起来,大体归纳为以下8种培训模式。

1.课程进修培训模式

课程进修模式是典型的学科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学分为控制、以证书为导向、侧重系统学习理论知识。课程讲授一般依托各级教育学院、教师进修院校及相关高等学校。同时根据培训要求,确定培训课程、培训教材、培训形式。课程研修模式可以再最短的时间内,较系统的传授教育管理知识,还有“低投入、高产出”的特点。但从校长参培学员反应看,还有如下弊端:

(1) 课程进修培训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输,与校长实践导向的工作需求有一定的距离

课程进修培训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所选课程基本上是学科导向的,与校长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相差太远。这也是在培训过程中,缺少培训需求调研,培训师资紧张,因人设课比较严重。校长在培训中,很需要能将所学理论知识直接应用到实践中去快速实现知识转化,因而对课程进修培训模式不能满足校长的培训需求。为此,以什么方式呈现理论知识?以什么样的培训模式将理论知识传输给校长,使其与校长原有的知识结构整合在一起,是课程进修培训模式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 课程进修培训模式忽视校长作为成人学习的特点,不利于校长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以课堂讲授为主的课程进修培训模式,到目前为止仍然是校长培训的主要教学模式。作为理论学习的主要实现方式,这种培训模式也有其重要的价值,需要对这种模式进行改革,建构以校长需求为导向,适合校长成人学习特点的教学模式。

成人学习则是为了扮演社会角色的需要,有一种立即运用知识和技能的愿望。对成人来说,教育是一个提高能力以应付工作中面临问题的过程。而机械、灌输、枯燥的学习方式,已经使校长感到厌倦。应该给校长以鲜活的案例,真实的情景,使校长在解决问题的学习中,围绕着学校中的问题有思考的冲动。这种培训模式转化,不仅仅是教学理念的转变,还需要在课程内容、培训教师、教学程序各方面的配合才能收到实效。

2.案例教学培训模式

案例教学是最早广泛运用于医学和法学专业人员培养过程中重要的学习方法。为了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知识和能力,将已经发生和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形式让学习者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培训,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校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校长学员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慨念理解的一种特定的培训方式,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培训模式,就是让教育的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校长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专家与校长、校长与校长之间的多项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提高校长面对复杂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等一系列的教学方式的综合培训模式。

案例教学培训模式作为实践和理论之间的有效连接模式,既能训练参培校长的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还可以通过案例的学习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这也是在校长培训中较为理想的培训模式。但在培训实践中还存在几点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1)案例教学培训,多以案例作为培训讲课的支撑,但对于案例的使用和开发还处于比较浅层次阶段,校长学员比较认同来源于实践的案例、有针对性的案例。

(2)案例来源受到限制,案例的“人工化”、“不切合实际化”使参培校长的学习积极性受到限制。虽然案例教学培训模式对于训练校长思维和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是一种很好的培训模式,但培训专家很少有做校长的经验,很难获得从学校实践中的第一手真是案例,其案例来源基本上都是二手材料。这就使案例教学培训的实施效果打折扣。

(3)案例教学培训过程参与机制设计不良,不利于校长参与学习。案例教学培训与课堂讲授式培训的不同,就在于校长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主动交流。但在培训中,一方面授课专家的“一言堂”,忽视、排斥了校长的事迹经验,而用其教学主体的地位使传授的知识合法化,以使在整个培训中处于主导地位,大大降低了校长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校长对案例准备不充分,课堂讨论实效性差,校长又没有投入较多的精力和时间了解案例的背景知识、查阅相关的理论和原理,就不能对课堂中所呈现的案例进行分析、解释、讨论。在案例讨论中,还容易形成“路径依赖”,教师先入为主,校长的思路受到局限,无法启发校长们以批判的视角对案例进行研讨。

案例教学培训模式,需要在各个环节设计上有利于校长参与学习的机制,从案例收集、案例讨论到形成案例报告都要确保每个校长参与其中,并扮演好设计者、引导者、推进者、激励者、调节者、挑战者、总结者的角色。这既有助于校长价值判断标准的形成,又有利于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形成,还可以激发校长自主深入研究,更有利于校长理论高度的提升和升华。

3.课题研修培训模式

课题研修培训模式是是基于行动学习和实践共同体理论而建构的教学培训模式,是行动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学习模式在校长培训中的运用。作为一种理念和系统方法,行动学习法强调理论探索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机结合,提出学会学习是个人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在校长培训中使用行动学习理论为指导的课题研修培训模式 ,就是要通过行动学习,不是简单地主张在行动中获得新知识和新能力,而是更关注对校长已有经验的总结和反思,使个人通过反思并在体验过程中获得指导其行动的理论知识。这种培训模式也有一些缺欠,导致形式化现象比较严重。

(1)对课题研修培训模式定位不准。由于校长对于行动学习的内涵以及行动研究实施的步骤不了解,将行动研究学术化,认为研修培训就是要写学术论文,需要高深的理论知识以及严谨的研究方法。所以对研修式培训有“讳莫如深”的态度,从而产生为难情绪,学习热情骤减。培训部门应该适当的为参培校长指导,包括行动学习的理论依据,基本概念、实施程序、操作策略,以及如何将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结合在一起,使研究和工作一体化。

(2)在课题研修培训的行动学习中,课题研究小组未能更好发挥作用。课题研究小组是参培校长、指导教师形成的实践共同体。它是指多个个体的集合,是一个交流思想、共享知识、分享专业成长经历的集体。这其中,校长们有着共同获相似的研修任务,有着共享的实践性的知识基础,即基于工作任务的实践性知识。但目前,实践共同体的建构由于缺乏相应的组织和激励机制的安排,运作不太顺畅。

4.任务导向培训模式

任务导向培训模式是以任务导向学习框架为基础,从满足校长专业发展需要、关注校长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特点为出发点,设计了任务导向的培训模式。包括培训需求分析课程模式、案例研究模式、同伴互助模式、问题中心模式。

任务导向的培训模式注重实践、注重现场、注重操作、具有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要求校长参与研究、在真实的、特定的工作环境中进行研究,有动态的意蕴。这种培训模式可以克服传统培训实践活动中观念与方式相脱节,忽视校长已有的教育背景及培训时的非情境性教学的弊端,充分关照到校长不同的学习风格等个性差异,充分发展校长专业自主意识,使学习过程成为造就有思想的实践者有效平台。[6]

5.“层级导师制”培训模式

“层级导师制”培训模式是根据校长专业成长阶段,让每个校长的参训角色双重化。每位校长在培训中既是受训者,又是培训者;既是学习者、又是指导者。校长们向高一层级的导师请教,也努力反思,提炼自己的经验教训,为下一层级的校长提供指导帮助,这也是不断自我反思与提炼的过程。[7]

6.“聚焦诊断”培训模式

“聚焦诊断”培训模式是借助培训集体的团队力量,围绕某个主题,对某所学校进行“聚焦式”的分析与研究,找出影响学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为学校发展寻求突破路径。“聚焦诊断”培训模式整合了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的优点,直接把参培学员学校作为案例,专家、参培校长一起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是培训工作和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培训更有实际启迪意义。

7.“问题探究主题研讨”培训模式

“问题探究主题研讨式”培训模式是一种以关注学校实际问题、提高校长研究水平为重点,吧美国的基于问题(pbl)的学习方式运用于校长培训活动,并以科研与培训整合为目的的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的建构流程是:(1)培训机构精心设计和组织,引导校长仔细观察本校的教育实践过程;(2)从学校亟待解决的矛盾中提炼出带有根本性的关键问题;(3)经过反复论证,确定研究课题;(4)围绕课题,组织开展具体研究活动;(5)通过不断反思,获的课题研究成果。

8.“异地研训”培训模式

这种培训模式是一种从封闭培训走向开放培训的有效培训模式。有三种形式:一是充分借用区域内资源,合作互助的“异地培训”;二是依托高校资源开展“异地培训”;三是借助国际优质资源,进行“异国培训”。

通过对相应的校长培训模式的梳理,为校长培训模式专业化的形成奠定提升基础和实践支撑,以此为校长培训专业化的有效实施探索路径。

(三)现行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局限性的分析

从目前来看,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还存在以下的局限性。

1.以传授理论为主的培训,局限在学科化、被动化

这种培训模式以课程进修为特点,它的变式包括专题式培训、教育考察-会诊模式中的第一阶段的集中学习,以课题研修第一阶段的理论学习。其主要特征:以学科教学为主的培训,以学科知识的逻辑为依据组织课程与校长工作的逻辑结构不相符合。其局限体现为:培训课程内容的学科化决定了培训模式的学科化,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校长置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忽视校长的工作经验在学习中的地位,割裂了理论和实践的结;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学科化,降低了校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新学的理论知识在校长被动学习中很难得到有效的建构。

2.以案例教学为主的培训,局限在表面化、形式化

这种培训模式以模拟实践情景形式为教学模式。它的变式包括模拟情景学习、角色扮演学习等。主要特征:需要校长和培训者对所研究的问题情景做出完整的描述,尤其对培训者的要求很高,要在整个模拟情景中起到发起者、指导者的作用。

其局限体现在:在培训实践中,一方面从案例的来源看,校长作为处于案例情景中的主角,应该是案例的主要来源。但是培训中校长并没有成为形成案例的主力军,依靠培训专家寻找案例,使案例的质量和真实性都降低标准。另一方面,由于对案例的收集不规范,培训机构尚未形成高质量、有代表性的管理案例库,在案例的使用和研究方面比较随意,缺乏对案例完整的、缜密的阐释,对案例中的任务描述不清,使案例研究流于形式,导致校长不能进入情境,最后形成案例教学的形式化和表面化。

3.以课题研修为主的培训,局限在理论化、差异化

这种培训模式是基于实践情境的行动学习为表现形式。其表现特征:是通过校长自身管理活动和管理行为进行反思以此形成问题意识。在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改善校长系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模式的局限性为:校长在对课题研修的认识上有偏差,对结果的重视多于过程,将研究报告学术化,形成理论的堆叠对自己学校问题的研究较少,也说明校长缺乏问题意识,没有将学习的定位放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上,使研修的目标出现偏移。同时,校长置身于实践中,却由于对研究定位和研究方法的不明确而使问题停留在表面,不能将问题予以明确化,不能做进一步的挖掘,也没有形成有效的知识建构,理论和实践发生断裂。

三、建构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专业化的有效途径

在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和职业生涯中,接受经常性的专业引领和职业培训是不可缺少的。要保证校长的专业发展,建立相应专业化的校长培训体系是必要条件,而提供专业化的培训模式是提升中小学校长培训质效性、实践性、针对性的重要保证。

(一)构建多样化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综合体系

1.确立专业化的培训目标

专业化的培训目标是培训模式专业化的核心要素。 校长培训目标应从学校发展方向和校长的自身发展角度来确定, 其目标的价值取向应具有时代性、主体性、发展性和实效性。

2.设计专业化的培训内容

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内容即课程设计培训专业化中处于核心地位。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培训需求是确定培训课程的依据。一是校长个体需求, 在确保理论高度的前提下, 充分考虑校长的实际, 重视校长个性发展, 关注校长自我实现, 以此来确定其接受培训的层次、类型及内容; 二是学校组织需求, 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为宗旨, 引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找出其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对策, 三是社会需求, 要考虑教育的超前性, 进行未来预测, 提出战略性、前瞻性的发展思路。这样的探索, 有助于校长以更理性的思维解决新形势、新背景下的学校管理和发展问题。[9]

3.确定专业化的培训方式

专业化的培训方式, 注重科学性与操作性, 做到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研讨与交流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统一性与个性化相结合。引导学员主动获取信息,联系实际, 认真反思自己的办学理念与办学行为; 以有关教育改革与发展和学校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载体, 让每一位参训校长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研讨、碰撞, 进而通过梳理、反思、总结, 形成新的办学理念与方略; 组织学员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挂职锻炼, 然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对突出问题进行会诊, 这些都是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

4.运用专业化的培训手段

要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搭建包括网上学习和信息服务在内的具有多功能的综合平台。借助互联网, 培训导师向学员传递信息知识, 布置作业、检查学习情况。学员在家庭、学校接受指令, 询问问题。这样既可以有效地解决工学矛盾, 也使多向选择式交流成为可能, 提高工作、学习的综合效益。校长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相互交流, 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就感兴趣的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问题开展讨论。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培训的专业化, 使教师和学员通过现代化手段共同建立学习共同体。

(二)准确把握培训模式专业化的实质, 在培训模式的运用上采取多元化、专业化培训模式

专业化培训模式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程序性。 构建和运用培训模式应准确把握培训模式专业化的实质,从校长培训需求的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学校的教育状况、教改要求、校长的实际水平与学历程度等情况。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定位的培训要采取相应的专业培训模式,才能收到好的培训效果。

改变培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为培训模式专业化的生成创造良好的政策、组织环境传统校长培训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培训部门对培训模式的选择运用与创新, 影响了培训院校培训的能动性和中小学校长参加培训的积极性。面对中小学校长培训专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 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校长培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政府宏观调控,宏观指导培训教学业务,宏观监控培训质量, 给培训部门以更多的培训自,为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宽松的发展空间, 使培训部门在专业化培训模式的探索与改革上多下功夫,提升校长培训的质效。

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专业化要有新的理念、新的创造和准确的价值取向来定位,才能构建具有实效性、专业性、针对性的培训模式和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培训机制以及科学的、可持续的、促进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专业化培训模式。

[参考文献]

[1]褚宏启. 校长管理智慧[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09).

[2]李方.教师培训研究与评价[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

[3]吕蕾.中小学校长培训专业化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林森. 吉林省基础教育干训蓝皮书[M]. 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

[5]娄南平. 中小学校长专业化培训模式的建构[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2008(27).

[6]夏芳. 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比较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

[7]龚孝华,吴开华,贾汇亮. 校长专业发展与能力建设[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8]张茂松,王晶晶. 培训的智慧[J]. 宁波:宁波出版社,2011.

[9]刘晖,杜建国,陈建敏. 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0).

上一篇:HSK词汇在线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略论上书房与清代皇子的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