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充满生趣

时间:2022-09-29 10:11:56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趣

摘要:数学教学比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课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必须尽可能的使自己的课堂生趣,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巧妙有趣的导课是导火索,只要设计得恰到好处,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就能一触即发。新课中应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恰到好处地诱导,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以好奇心为先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课堂练习要设计得多样有趣能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

关键词:愉快;探索;巧妙;灵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0194-02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推动学生探求真知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应成为学生的自觉学习,学生乐意去学才能学好。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

1.导入课堂巧妙有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导课片断,用巧妙的导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如教学二年级"统计"一课时,一位教师抓住学生爱看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心理,上课铃一响,就用课件播放这一动画片的主题曲,学生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紧接着课件反复出现喜羊羊、美羊羊、沸羊羊、懒羊羊的图像,时机一到课件停止,教师让学生说说这四种羊各出现几次?谁出现的次数最多?谁出现的次数最少呢?学生一下愣住了,刚才只顾欣赏图片哪还注意到出现几次的问题,此时教师一语抛出"要想将每种羊出现次数计算准确怎么办?"学生同桌议论的也有,小组讨论的也有,最后达成共识"分组合作统计",学习统计的兴趣就被充分调动起来,整堂课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师生合作得十分愉快。又如教学"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一课,上课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判断15、21、99能否被3整除,学生一下就口算出来,紧接着我又写出了"135、267、1092"这三个数让学生判断,学生赶紧用笔计算,当学生算完后我嘲笑他们说"你们判断的速度也太慢了,老师我不用笔算就能很快判断出来,你们信吗?"学生不相信,我便让学生随便出些大数让我判断,同时为了验证结果的准确性,让班上两名计算高手用笔算检验。一轮下来学生目瞪口呆,有些聪明的学生便说"老师,这里面肯定有秘密,要不然你不可能算得那么快的。"我笑着回答"对,老师不是口算天才,只是掌握了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才这么快,"于是我便顺势让学生小组合作去观察思考刚才那些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学生想知道个中原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赶紧去想。我适时地给学生一些友情提示,学生便更积极地去寻找答案,学习兴致极高。事实表明当学生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等心理活动都处于积极状态,容易产生思维火花,巧妙有趣的导课便是导火索,只要设计得恰到好处,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就能一触即发。

2.知识传授灵动有趣

充满生趣的导入只是新课的"引子",那成功之路,至多只行了一半。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显得尤为枯燥,这是影响很多学生学好数学的一大障碍。新课标强调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学生提供教学活动的机会,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因此在讲授新课中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恰到好处地诱导,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以好奇心为先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至关重要。

2.1 改变例题的呈现方式,激活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改变例题的呈现方式指把要讲解的例题内容在不做重大改变的情况下,变成适合学生探索问题的素材,呈现出真实的、有探讨价值的生活录像,让学生在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探索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应用数学的信心。比如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一课,按惯例出示例题,分析题意讲解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这样的教学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而且列方程解决问题对小学生来说是一难点,课上如果无法时时激起学生解题兴趣,一堂课下来是很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的。有一位教师别具匠心,在教学苏教版的《列方程解应用题》一课时,将此课题改为《今天我当家》,将枯燥、无味的数学例题改编成有趣的生活情境。利用课件分成四次录像呈现出来:录像1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想用零花钱中的20元买一份礼物送给妈妈,剩下60元捐给希望工程。录像2:今天正好又是星期天,爸爸说,该由我当家,让妈妈好好休息。早上,我煮好牛奶,拿着爸爸给我当家的钱就上街买了三个特香包,每个4元,还剩下98元。你猜猜,我爸爸到底给我多少钱当家? 录像3: 吃了早餐,我拎着菜篮子,哼着歌儿来到市场,心想,妈妈平常最喜欢喝葡萄酒,对,就买两瓶吧。回家路上,我碰见也去市场买菜的郭老师,郭老师问我这葡萄酒1瓶多少钱?我愣住了,买酒时,只是付出50元,找回3元。忘了问每瓶葡萄酒多少元啦。录像4:忙了一整天,一顿丰盛的晚餐总算准备好了。我数了数钱,还剩下才46元,于是来到水果摊前,看到苹果每千克5元、梨每千克4元、草莓每千克8元、桔子每千克3元。可我犯难了,除了买水果外,还得留下18元买生日蛋糕。怎么买呢?课中这位教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将这四个录像场景串成一个今天我当家的故事,适时点拨解题策略,学生在如此有趣的情境下哪能不动脑,不思考呢?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使刻板的知识传承,呈现得灵动而鲜活。

2.2 精心设置疑问,步步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中启动思维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使学生见疑生趣,产生解疑的求知欲和求成心。例如教学《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一位教师追寻简约而灵动的课堂,摒弃了繁杂的课件,仅用6张扑克牌,在步步设疑解疑中做到一"材"多用,一"材"多变,一"材"多效。课上这位教师将6张扑克牌藏在口袋中,先摸出两张,一张红桃A一张红桃2,问"抽到红桃A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接着又从口袋中摸出扑克牌(一张红桃3)问"现在抽到红桃A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然后一反常问"如果要想使摸到红桃A的可能性是16,要增加几张扑克牌?对增加的扑克牌有什么要求?"紧接着,教师从另一个口袋中取出三张扑克牌反扣在桌上不让学生看到是什么,任意取出两张与刚才的3张扑克牌合并,问"想一想,这时抽到红桃A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有的学生定势地认为是15,师眉毛一扬问"一定是15吗?"一些爱动脑筋的学生马上受到启发说"不一定,如果老师后来取出的两张扑克牌中有一张是红桃A,那可能性就变成25,如果两张都是红桃A,可能性就是35。"教师还利用这6张扑克牌的花色、奇偶数的变化层层设疑,使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波澜起伏,时刻处在紧张而又兴奋的学习状态中,稍不用心分析,思考不够周全就会掉进陷井中,整堂课高潮迭起,妙趣横生。这样有趣的游戏式的教学与设疑,学生兴趣大增,连听课老师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2.3 巧妙安排活动,增大学生发展的空间。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时,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的确,活动能愉悦学生的身心、活动能启迪学生智慧,活动能引导学生的创新,增大学生发展的空间。比如在教《秒的认识》一课时,我安排了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层面来感受秒。认识秒针时,安排看(看秒针走动一小格)、听(听"嘀嗒"的声音)、比(用手比划一下)、谈(谈1秒钟能做些什么)等综合活动,使学生建立起1秒的时间观念。在探究分和秒的关系时,当学生观察讨论得出1分=60秒的结论之后,我设计了三个体验小活动:先是静静体验1分钟,在这一分钟时间里,学生可以写字、口算、写数字、画画、折纸、测脉搏,时间到之后,让学生进行汇报。通过一些十分具体的数据,如写10道口算、脉搏跳动75下等等,使1分的概念变得具体生动起来。接着动感体验1分钟。选择两个学生进行1分钟跳绳比赛,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进一步体会到1分钟的长短。最后,我安排了一个估测活动。让孩子们估一估从教室前门走到后门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在估之前,教师向学生介绍专门测秒的计时工具--秒表,学生估,教师准确测。汇报的时候,注重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估的,为什么会估得比较准确,从交流中帮助学生掌握估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在估测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合理的活动,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与想象,使学生在愉悦、自由、开放的情境中感悟,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3.练习提高多样有趣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呆板的练习形式、乏味的练习内容,常常把在学习新知识中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无情淹没,使学生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扼杀和抑制。因此课堂练习要设计得多样有趣,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

3.1 练习设计要形式多样。新课改后,练习虽然还是以设置书面完成教材中的课后习题为主,为了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教师应增加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编写数学小故事、写数学日记、进行小调查小研究等等一些形式多样的练习,让数学练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学数学会用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由于学生各科作业比较多,有的学生便会说"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小调查、小实验、写数学小日记这些作业确实有趣,也助于巩固新知增长见识,但需要较多的时间来完成"。因此,怎样让教材作业与形式多样的练习相辅相承呢?我们可以做一个这样的比喻,把每天做教材中的练习看作是在家中吃饭,吃的时间久了,就需要调整口味。多样的练习就是一种调味品,在不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前提下增加练习作业的趣味性,增加了学生的新鲜感,增加学生对练习的好感,既巩固新知,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那么设计练习时可与教材练习配套,有时进行实践活动,有时调查研究,在星期六、星期天或节假日写数学故事,数学小日记等等。如教学《圆的认识》后根据教材要求,我设计了一个实践活动"请在操场上画一个半径为3米的大圆,以便阳光体育课上做套圈游戏所用,为公平起见,这个圆要求规范的。"学生高兴极了,可没那么大的圆规怎么办?学生们在课后各抒已见,尝试了多种方法,在画圆成功之后理解了定点与定长对画圆的重要性。又如一位教师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后,当堂设计这样一道拓展练习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后,剩下的小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这道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对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同学,教师给每个人发一个锦囊,锦囊中是告知宽的数据,但每个锦囊中宽的数据都不同。下课了学生将手中锦囊交流了一下惊奇极了,不同的宽算出剩下的小长方形的周长得数一样,这是为什么?学习小组们就开始画图讨论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秘,《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目的得以拓展延伸。这样的练习不单有趣,更激发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进行思考,寻求解题的策略,发展学生各种思维。

3.2 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提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要得到不同的发展。"练习形式要注意层次性。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示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考虑练 习,降低习题的坡度,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始终坚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比方"三角形内角和"中在运用规律解题时,先已知两角求第三角;再已知直角三角 形的一锐角求另一角,感知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之和是90°;最后已知三角形的一角,且另两角相等,求另两角的度数,或已知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均相等,求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以上设计,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不时掀起学生认知活动的高潮,学生学起来饶有兴趣,没有枯燥乏味之感。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灵活多变地采用多种做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的脑子积极转动起来,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趣味无穷。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教学》

[2] 《小学数学教师》

[3] 《数学课程标准》

[4] 《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

上一篇:寻找策略,迈向语文课外作业更深处 下一篇:血脂检测的相关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