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应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

时间:2022-09-29 09:39:43

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应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势必使计算机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对市场各行业的进步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可以说科技的进步已经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提出,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把就业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切实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实现教育与就业的对接,而校企合作模式就是贯彻这一办学方针的有效途径。因此,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开设,也必须走出学校,多与成功企业合作,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从根本上实现高薪就业率。

关键词:中职教育;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7-0000-02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

记得在一份报告中曾看到这样一段话:中职学校往往忽视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把学生学习局限在校园内,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没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很好的展示;教学脱离了职场工作环境,没能很好地与行业接轨,不利于学生就业。就以上这些现象,也正能够反映出计算机专业存在的问题:现下,我们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考试仍主要以知识的积累为主要目标;考试重在教室和机房考试;考试形式常用“理论”+“实际操作”两种考试模式相结合;而考试的内容主要依附于学生教材。在随着职业教育不断适应社会职业岗位多元化的发展,基于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目前这种落后的、陈旧的课程模式存在的缺陷日益显露出来。

(一)教学设备配备不足,胜任不了用工单位的工作要求

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前瞻性技术,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它所开设的专业教学内容必须及时吸收用工企业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发展的最新成果,及时补充或更新教学内容与实训设施,以适应技术快速发展对就业者技能的新要求。例如,我校08届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优秀毕业生,陈晓菲,她有120字/分钟的五笔打字速度,及具有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的能力。但刚分配到某公司上班时,却不能胜任办公室打字员的工作,原因很简单,就是她不懂如何操作使用诸如复印机、传真机这些在学校学习时并未亲自操作过的简单电脑设备而已。再例如,教师给计算机平面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向学生演示:设计好的广告作品如何利用写真机输出小样进行校对审核,又怎样经喷绘仪完成原稿输出的。这一环节的内容相当重要,但是由于中职学校的教学资源相对滞后或不足,特别是与岗位职业技能培养直接相关的实训设施不到位,而使教师进行纸上谈兵,学生跟着想象罢了。长久一来,这一部分内容就直接从教学内容中删除了,因为不只是学生未见过这些输出的广告设备,就连带课的专业教师又有几人亲临广告公司实际动手操作过这些设备呢?学校的教学内容及设备跟不上广告设计公司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的需要,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也不强。从而出现了“优秀学生=不称职员工”的现象。

(二)专业教学计划缺乏科学合理性

目前存在很多不足:

1.基础理论知识枯燥、复杂,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理论教学课时>1.5倍实际操作课时,造成了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水平低,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差。

3.学生面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低。例如,学习过(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课程的平面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到影楼去应聘,学生不能把对PS软件的熟练操作运用到对婚纱照的处理、颜色的搭配、色相饱和度的调整、色阶的应用中去。这一点也就恰好证明了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在较明确的职业定向的学习、训练的前提下才能做到“对口就业”。这对矛盾的合理缓解和解决又有赖于突出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校企合作”课程体系的建设。

二、走“校企合作”之路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职业教育思路

对于职业教育来讲,“就业”就是生命,面对“用工荒”而不需要“二次培训”就能直接上岗的中职学生,一直以来都受到某些行业的青睐。就当前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与考核确实存在诸多不足,到了走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时候了。

中职教育中计算机应用专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以“以学生能力为本位、行业需求为导向”,结合计算机应用专业自身的特点,推动计算机应用专业深入的改革创新。

中职教育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决定其课程的设置既要兼顾具体某一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需要,又要具有广泛的视野,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知识学习与技能培训,使他们适应一定行业相关岗位群的需要。本人从校企合作的角度来讨论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具体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改革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学员制模式+学徒制模式=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学校与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完成技术人才的培养,学生在学校就是学员制培养,而在企业实习期间就是学徒制培养。具体实施办法:学生在学校学习两年(或一年半),再去企业实习一年;或者让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不断交替进行学习。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这种培养模式不仅让学生能够加深专业知识的认识,还能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二)培养“校企合作”的师资队伍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已渐渐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促使教师在授课时,多与学生交流专业知识,平时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的操作能力,这是对我们专业教师提出了两个高要求:1、对教学方法的高要求;2、对教师自身的技术知识和专业素质的提升的高要求。就是说我们教师应该在加强教学工作的筹备时,同时加强自身综合素养的提高,只有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与当今的现代化技术要求同步之后,才能传授给学生先进的技术知识。换句话就是:要倒给学生一杯水,我们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比如,广告设计专业教师可以进入广告公司进行广告后期的制作方面的知识培训,从中学习相关的技术经验。在平时工作时也要专注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研究,多学习深层次的专业技能。那么,“校企合作”中的师资队伍可以大胆地走“请进来、送出去”。

1.技术人员请进来。学校大胆地从广告公司中选择平面广告设计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教学业务的培训,然后组成专业师资力量;

2.优秀教师送出去。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期,选择敬业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去广告公司实习,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自身建设。

(三)建立全面的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考核体系

以我校平面广告设计专业来说,除了开设图形图像处理、动画设计、多媒体技术及学习色彩搭配、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素描等美术相关课程外,还应该与企业合作开设些与之相关的实践课程,比如说广告前期工作(与客户的前期沟通)、广告设计与排版、广告后期印刷、打印及晒图、装图等专业实践课,这些确实是注重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平衡作法。实施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成绩不能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应该包括动手能力、道德素质和职业精神等方面,把学生的职业岗位实习状况和学校整体成绩结合起来,做出一个完整和全面的考核体系,这里面包括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深化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以校企结合为平台,以工作过程为根本,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具体任务为载体,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托,按照岗位行动领域设计教学内容和学习情境,符合职业教育要求,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效的。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备“一专多能”的人才,我们应该把握时代的主流,教学内容跟着生产需要变换来培养具有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力求达到真正意义的零距离接轨。

身为一名从事职业教育的计算机专业教师,我真不愿意看到我们辛勤培养出的“优秀毕业生”,在进入社会之后,有了竞争的经历,才懂得“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个道理,如果他们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尤其是技能方面,训练的深度和难度不够的话,到企业就肯定不能应对自如,自然无法担当技术含量高的岗位。这就需要我们职业教育人能够及时把握社会反馈信息,调整好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向,积极地将“校企合作”之路走下去,这将会促使我们的“优秀毕业生=优秀员工”的数量一届胜过一届,只有她们拥有过硬的本领才能纵横驰骋于天下。职业教育人,社会的发展,依靠我们的学生去实践,让我们一起为了我国的职业教育而携手奋进吧!

参考文献:

[1]潘瑶珍.“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的制约因素及解决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0,2

[2]史继新.关于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若干思考[J].成才之路,2011,5

上一篇:计算机中C语言的应用特点分析 下一篇:简析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