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插上快乐的翅膀

时间:2022-09-29 08:37:02

让作文插上快乐的翅膀

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怕作文的问题。他们面对老师出的题目,或者搜肠刮肚,文思苦涩,或者随意编造,敷衍完篇。这种厌写、怕写的心理状态,不利于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致使写作训练事半功倍,收效甚微。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吞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的消化它……”可见,作文教学应着力于使学生“想吃”,乐于表达。那么如何改变学生苦不堪言的作文状况呢?就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作文插上快乐的翅膀。

一、广开“材”路,让学生有话可写

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的器物。儿童心理学表明:学生写作,首先必须拥有写作文的有关的材料、中心思想、段落层次、语言表达——一切都无法从头谈起。所以学生作文要有雄厚的材料。

1.学会观察,积累素材。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写作素材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学生平时的观察。因此,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真切感受周围的人、事、景、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可供学生选择的观察对象有很多,不仅有秀美华丽、形态各异的自然风光,有多姿多彩、扑朔迷离的动物世界,还有生动活泼、色彩斑斓的生活世界。在观察大自然,体验新盛会的情趣活动中,学生接触的事物多了,感受深了,就会产生表达欲望,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

2.开展活动,积累素材。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应当跟多方面的智力和体力活动密切结合起来,使这些活动能激发儿童的鲜明、动人的感情。”学生的作文是写生活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以就更离不开“多方面的智力和体力活动”。经常组织儿童开展创造性的活动,不仅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学生提供素材,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可谓“一石三鸟”。 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春游活动、文体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活动、看电视、听广播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如:六年级十二册教材中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夕给母校写一份建议书,我组织学生到学校的操场、图书室、阶梯教室、微机室等主要活动场所去观察实践,去寻找问题,然后再回到教室动手写,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非常浓,觉得有话可说,作文轻松,同学们在文章中提出了很好的合理化的建议。这样,不仅让学生由怕写作到乐写作,由被动写做到主动写作,还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留心生活写周记,在平时生活学习中,时常都会发生一些事情,但每个人的记忆是有限的,经过一段时间,都会淡忘,要求学生写周记,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这样就成了一个素材库,到作文时就不愁没有写作素材了。另外,农村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美丽的大自然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教师可以利用这种优势,引导学生“见景生情”。把这种情景教育引进小学生作文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做生活的有心人,就是学生作文成功的基石。

3.广泛阅读,积累素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 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因此,教师在平时要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开阔视野,让学生逐步体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尤其是指导学生阅读那些文质兼美的佳作,学习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写作技巧。

二、热情鼓励,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

小学生喜欢自我表现,容易从成功中品尝劳动的乐趣。因此,教师要多动脑筋,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体味到成功的欢乐。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不要吝啬分数,应该多予以鼓励和肯定,充分发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给予表彰鼓励。讲评作文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而不能唱独角戏。教师可以充当作文讲评的组织者,把表演的舞台还给学生, 师生共同参与,各抒己见。这样的讲评比教师一个人口沫横飞效果要好得多。我在评讲作文时请同学自己上讲台朗读,并讲讲自己认为哪些地方较精彩,还存在哪些不足。然后让同学们针对此文,发表看法。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看法,有从内容上分析的,有从语言上分析的,也有从谋篇布局上分析的,有的还针对文中涉及的字眼进行质疑。台上台下产生互动。气氛非常活跃。接下来,采用“毛遂自荐”法,朗读自己作文中的精彩片段(互批时找出的作文亮点),让同学们欣赏或评价。此时,我抛出存在的共性问题,一起讨论解决方法。课堂留 5 分钟的时间,师生共同总结写法,总结作文规律。作文讲评课大胆改革,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展示自我,发表观点,接受不同意见,既满足了成功的欲望,又培养了善纳忠言的品质,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另外,还可以号召学生多投稿,让学生品味作品发表后的快乐。编印一本优秀班级优秀作品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作文入选,品尝个人发表作品的喜悦。

作文教学的方法与策略不胜枚举,不管哪一条路都应该切合孩子作文的心理,让孩子感受作文的快乐,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更多的快乐在孩子的作文中生长出来吧!

上一篇:第一次划船 下一篇:从“走近生活”到“走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