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实现经济困境突围调研论文

时间:2022-09-29 07:22:05

自主创新实现经济困境突围调研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引言;自主创新内涵;浙江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的原因分析;完善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总结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现在小企业的处境相当艰难,以往依附大企业结成配套协作的产业链正在断裂、作为一个经济大省,面临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任务、自主创新内涵、国外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技术实力雄厚,是国际上众多开创性创新的发源地、企业自主创新动力的含义、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决不是一个单个因素决定的偶然的过程、企业发展过程自身原因、企业创新资源缺乏,整体上企业技术创新后劲不足、民营企业创新外部协作网络的不够健全,加大了自主创新成本、企业家创新精神主导机制、加强政府激励机制供给,消减‘市场失灵”等,具体请详见。

1.引言

2007年,浙江经济正处在产业升级转型期、国际经济波动期、宏观调控紧缩期“三叠加”的关键时期。相关调查表明,浙江省全省200多万家民企处境微妙,大量中小企业生存面临危机,关停并转增多,许多宏观层面上的问题仅靠地方政府、企业本身难以解决。现在小企业的处境相当艰难,以往依附大企业结成配套协作的产业链正在断裂,由于受盈利空间的挤压,大量小企业的生存余地愈加狭小。浙江是中小企业聚集密集地区,是国家经济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必然对一些企业的发展造成冲击。如何从经济困境中突围成为中小企业面临的急迫课题。

自主创新是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发动机,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发展对技术创新的依赖程度将会越来越高。浙江作为一个中小企业聚集的大省,其发展必然要依靠整个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单个小企业没有能力或者不能独立完整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面向市场要求进行研究开发或引进外部技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并推向市场,在经济上获得较大增长的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决定着一个地区长期的经济发展能力。自2006年初中央在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确立“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政方略以后,浙江省随即也在全省自主创新大会上确立了“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主攻方向。

作为一个经济大省,面临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任务,面对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把科技进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区域创新、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区域竞争力的中心环节。鉴于此,对浙江省自主创新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2.自主创新内涵

2.1自主创新内涵

国外研究创新的文献相当丰富,但是很少提到自主创新,原因在于国外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技术实力雄厚,是国际上众多开创性创新的发源地,其产业的发展走在技术突破的前沿,故而西方学者所称的创新基本上就是指自主创新。

目前国内对于“自主创新”的理解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强调创新的独立性,代表学者傅家骥(1998)认为,自主创新就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产生技术突破,攻破技术难关,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实现技术的商品化,获取商业利润,达到预期目标的创新活动。金吾伦(2001)则认为,自主创新是企业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创新工作,技术创新所需要的资源由企业投入,企业对创新进行管理。他们强调企业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创新。另一类则强调创新的自主性,这是我国近期学界和政界普遍认同的观点。如杨起全(2006)认为,简单地说自主创新就是自己主导的创新,自主创新的实质是掌握技术发展的主导权、主动权,增强未来发展的选择空间。我国科技主管部门也持相似观点,青和平(2006)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认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就要充分体现自主的发展战略意图。中国的科技发展必须满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需求,最大限度地获得发展的主动权。

2.2企业自主创新动力的含义

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决不是一个单个因素决定的偶然的过程,而是涉及由科学技术、经济、法律、政策以及人作为创新主体的行为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具有一定自组织性的系统动力学过程。

所谓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是指推动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各种力量的集合。它回答的是什么因素导致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所谓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是指创新动力的产生及其作用于创新主体产生创新行为的机理,是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系统中的各种动力因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互动关系的总和。

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的特点有:(1)能动性,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具有积极、主动、持久的创新要求和创新冲动,从而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其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前提。只有形成了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才能能动地不断创新,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2)整体性,自主创新各动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动力机制的形成和运行以各动力要素的动能为基础,各动力要素功能的发挥又有赖于要素之间的整体协调;(3)相关性,动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产生了一种功能放大现象,自主创新活动的开展会使动力要素间产生反馈效应,从而推动创新的持续进行。

3.浙江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3.1企业发展过程自身原因

(1)区域创新系统内低价竞争的惰性与低技术生存方式,影响了企业创新与产业升级

价格优势仍然是浙江民企最主要的优势,据浙江省社科院和浙江省私(民)营企业协会所属的浙江民营经济研究院对3000家民营企业的调查i[1]显示,约有一半的被调查企业选择低价为其竞争优势,但也促成了其低价竞争的“惰性”——习惯于向下压缩成本而不是向上通过增加附加值获取利润,即便是引进技术或设备,也缺少对消化和吸收的足够重视,陷入引进——不消化——再引进的低技术生存方式。

(2)企业R&D投入不足,且配置不合理

技术创新活动中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是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而浙江的比重总体偏低,2006年全省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21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34%,低于全国1.42%的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一般占GDP的3%)相比差距很大,国际专利水平较低,2005年我省每百万人口拥有的美国发明专利只有0.53件,而国际上24个创新型经济体每百万人口拥有美国发明专利的中位值已达77.45件,差距非常大。

(3)企业创新资源缺乏,整体上企业技术创新后劲不足

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38.9%反映资金缺乏是企业目前遇到的最主要困难。出现这种情况,一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存在某种程度上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贷款歧视”;二是风险投资机制尚不健全;三是我省除了风险投资之外的其它资本市场,包括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等发育滞后。

人才是企业创新所需的又一重要资源。据科技部科技人力资源指数评价指标,浙江省科技人力资源指数仅为51.27%,在全国列第15位。更重要的是企业技术创新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调查显示,浙江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只有15.8%的企业是科研人员下海创办的,有56.5%的企业认为影响企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家精神和人才(见表1)。创新资源的缺乏和较为有限的投入,导致了浙江企业创新后劲不足,主要表现为:自主创新的成果少,一大批企业还缺乏更新换代的主导技术产品和支持长期发展的自有核心技术储备。

(4)企业内部创新体系不够完善,对技术创新缺乏有效管理

首先,企业内部创新体系不够健全。构建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形成新产品开发、技术储备、课题研究三位一体和长中短相结合、多层次相互衔接的技术创新机制,是实现科技与经济、技术机会与市场机会有机结合的有效方式,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最有效的途径。而浙江企业多数是中小型企业,较少设置专职研发部门或技术中心。

其次,我省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有效管理也存在着不足。调查发现,我省企业管理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突出表现在企业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改进:企业的激励手段和方法单一化;激励呈现短期化,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一锤子买卖”;对人力资源的评价标准不科学等等。

3.2民营企业创新外部协作网络的不够健全,加大了自主创新成本

(1)产学研合作进展缓慢,企业并没有成为产学研合作的主体

调查显示,29.5%的企业与省外的高校、科研院所没有任何合作,33.2%的企业与省内的高校、科研院所没有任何合作。在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方式上,只有不到5%是委托开发,其余均为合作开发、疑难咨询、购买现成技术等。说明“以企业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产学研机制建设有待进一步推进和加强。

(2)中介机构发展滞后,创新服务体系亟待完善

由于种种原因,我省的中介机构并没有随着创新企业群体的发展而发展起来。如据科技部的统计,2003年浙江省的科技咨询业咨询营业额仅列全国第7位。从总体上看,目前我省的中介服务机构服务功能大多较为单一,大多集中于技术交易方面,在资金、人才与技能、创新战略、创新实施等方面的服务较为薄弱。

(3)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足

调研发现,目前知识产权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两种现象严重限制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一是对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如目前普遍存在企业间的人才恶性竞争、企业间产品的仿制生产等,常构成知识产权侵权,严重影响到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二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足。据2003年对全省5000家企业的抽样调查分析,约有95%的企业没有申请过专利;许多企业本该申请专利的技术成果没有及时申请专利;不少企业不善于运用专利制度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

4.完善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

4.1企业家创新精神主导机制

在企业自主创新的内部动力要素中,企业家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最重要的核心要素。企业家创新精神主导着企业自主创新的启动和持续进行。企业家创新精神中.除了熊彼特提出的。企业家”精神的基本内涵碡-,即(1)企业家的“首创精神”;(2)企业家的“成功欲”;(3)企业家甘冒风险,以苦为乐的精神;(4)企业家的事业心之外,还应包括一种为实现企业的自主创新与发展目标而锲而不舍地寻求和捕捉机遇的执着精神。企业家创新意识则是包括对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深刻理解,和一种企业”要么自主创新,要么灭亡”的明确意识。

4.2加强政府激励机制供给,消减‘市场失灵”

政府的激励机制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面向创新企业主体,重在激发企业创新的内部动力的政府微观激励制度,能有效削减‘市场失灵”对企业自主创新的负面影响,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收益与成本,影响创新企业的预期及其实际利润,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内部动力。①减少创新活动的外部性。通过政府运用专利制度、奖励制度、财政资助等制度激励手段,减少企业创新活动的外部性,以增加创新者的创新利润,使自主创新的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②降低自主创新成本费用。通过建立、完善各种中介组织、技术市场和科技园区等措施,为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服务,能够较好起到节约交易成本,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③通过减弱创新不确定性。政府运用采购和风险投资制度等制度手段,减少企业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增强人们对成功创新的预期,激励企业创新活动。

二是加强相关要素培育,诱导外部动力面向创新企业相关要素(主体),重在激励企业自主创新外部动力的政府微观激励制度,通过激励市场竞争、市场需求、科技研究等创新外部相关要素,诱导企业自主创新。①维护公平有效的市场竞争秩序,保持市场竞争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压力。②建立政府采购制度,加大需求引力。通过制定合理的采购价格、采购数量、采购标准等,不仅能有效地降低企业自主创新来自市场需求的风险,也能有力刺激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三是加强科技研究,提供创新源泉。一般来说,由于基础理论研究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短期难以实现经济效益,政府应该承担起相应的基础研究和开发任务职责,从事、支持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以及社会公益研究;同时,做好对科技成果的宣传和推广的服务工作,为科技研究与技术创新的结合架起桥梁。

4.3市场激励机制

市场激励机制,是自主创新主体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其自主创新利己目标的一种制度安排。从自主创新市场激励分析,市场形成了对自主创新进行自组织的机制,对自主创新有一种导向和激励作用,这种激励是通过市场对自主创新效果的检验来实现的。市场把创新成功与否的裁决权交与消费者,这既达到使创新服务于消费者的目的,又达到引导创新的目的。如果自主创新的成果能满足市场需求,则自主创新主体就可以从创新中获得相应的丰厚回报;反之就会受到市场的惩罚。同时,市场竞争给自主创额主体一定的压力,迫使企业不断地进行自主创新。当然,市场激励机制的充分发挥,必须建立在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基础上,因此要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完善市场机制,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5.总结

我们将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概括为:在环境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来自于市场的需求拉力和竞争压力、来自于科学技术的推动力、来自于政府政策行为的支持力都将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企业利益驱动力,成为作用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源泉;企业家精神对利益驱动力具有感应与启动作用,它能够直接驱动企业主体从事创新,并通过企业文化的辐射作用和企业内部激励机制的吸引力间接驱动个人主体从事自主创新;企业创新能力则最终保障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而成功的自主创新活动又反作用于市场、技术、政府、环境,继而引发出新一轮、更高层次的创新需求。

参考文献:

[1]鞠杭.中小企业的困难与出路[D].北京:对外经贸易大学,2005.

[2]王雅辉.探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解决对策[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7.

[3]陈光,杨红燕.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模式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3).

[4]孙冰,李柏洲.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的耗散结构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6(9):244一246.

[6]王剑峰,邵云飞,唐小我.四川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现状分析[J].软科学,2006(4):103一107.

上一篇:社区拆迁安置工作报告 下一篇:精英教育以学生为本全面培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