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的建设实践研究

时间:2022-09-29 06:24:44

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的建设实践研究

摘要:结合大连海洋大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的建设实践,分析了当前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工程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了土建类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的思路,构建了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基于工程实践的创新教学体系,并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措施。

关键词: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土建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019-03

迈向“十二五”,我国工业建设还需要高质量、多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这是我国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也是工程教育改革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意义重大。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工程的实施,多个省份教育厅先后印发了《十二五”期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工程实施意见》,连续三年组织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的遴选与建设工作,为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宽广的实践平台。

大连海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于2013年获批辽宁省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建设单位,本文的实践研究即是在这样的实际背景下展开的。

一、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结构状态和运行机制,表现为持续和不断再现的人才培养活动。工程是人们综合利用科学技术知识原理,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的具体实践行动。

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分支,其内涵是:大学依据其自身特点,根据高等工程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其本科生提供工程教育的过程,其主要因素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培养途径以及培养机制(教学运行机制),是人才培养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1,2]

试点专业的建设实践活动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改革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

二、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工程人才教育培养的现状

工程实践能力是工科类本科生必备的重要技能,也是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当前,在我国现行的本科教育体制下,工科类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远不能满足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要求。原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先生曾指出:“在工程教育中存在重‘学’轻‘术’的倾向,我国接受高等工程教育的学生缺乏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面向实际的工程训练不足。”虽然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院校一直注重开展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积极探索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但是在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3,4]

1.教育理念未完全转变: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工科类本科教育重理论轻实践教学的教育理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将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一个辅助环节,认为是理论课程的补充。理论课时所占比例过大,过分注重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对专业知识的应用重视不够。在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中,过分注重笔试和卷面成绩,忽视了实验、实习、设计、社会调查等多种实践考核方法和手段的应用。调查发现,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工科院校的教师和学生仍习惯以传授知识和接受书本知识为主的灌输式课堂教学,而且由于十多年来各高校的不断扩招以及实验设备资源的有限,使得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并不理想。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一些学生尽管出现在教学活动现场,但仅保证了出勤率,并未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去,把实践教学当作可有可无的事情,缺乏实践的主动性和科学探究精神,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2.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不强

拥有应用型的专业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应用型的专业人才,然而许多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与考核目前仍然是以学术理论水平为标准,对生产实践能力方面的成就缺乏较好的激励措施。许多高等工科院校专业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尽管他们具有高学历,理论功底较深厚,但缺乏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和指导经验。这使得青年教师的教学素材不丰富,讲授专业理论课时,很少引用工程实例来充实课程的教学内容,只能照本宣科,难以将学生引入到工程情境中去,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实验与实习教学环节中,也难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工程训练。而在一些生产技术先进的发达国家,大多数高等工科专业教师与企业密切联系,课题的研究范围均围绕企业的需求进行,还有一大批来自企业的工程专家为本科生授课,他们大多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中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无疑制约着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

3.工程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

现今许多高校没有形成系统且行之有效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仍然依附于理论教学,且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缺乏能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技能的相关实践教学环节,各实践环节的持续性和互补性不强;工程实践内容比较陈旧,缺乏更新与创新,与生产实际脱节;实践教学的学时无法达到提高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所需的实际要求;课题设计欠妥且不能与时俱进,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中,结合工程实际的专业题目偏少,大多数题目都还是纸上谈兵,导致本科生在校期间的工程实训不足,毕业后无法胜任工作岗位。[5]

三、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高等工程教育所造就的尚不是“卓越工程师”,而是为造就卓越工程师打好基础。因此,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重点不在于加深学生的专业知识,而在于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大连海洋大学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为了提高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培养出独具特色和竞争力的工程人才,针对土木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企业实习等应用环节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并在完善考核机制、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推进特色专业与相关涉外专业改革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1.改革培养目标,明确工程人才培养要求

通过开展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工作,确立以“传授知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为主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目的是使学生将专业理论学习与土木工程建设项目周期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如建筑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岩土工程的设计、施工、检测、监理、造价、管理等)相结合,获得土木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达到见习土木工程师的技术能力要求;能够灵活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2.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环节

新课程体系以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结构,将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让学生在一个“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强个性”的课程体系和环境中受益。在我校积极落实蓝色教育理念,推进“浅蓝―蔚蓝―湛蓝―深蓝”四层次蓝色课程体系建设的同时,土木工程专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宽口径培养、个性化分流”的原则,处理好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关系,合理确定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校企合作整合实践教学模块。课程体系框架图如图1所示。

3.建设高水平工程型师资队伍

(1)在学校配套政策的支持下,建立培训、交流和深造的教师成长常规机制,加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工程背景的培养力度。现有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很多没有企业实践工作的经历,拟分期、分批实行青年教师工程实践的短期培训,扩大教师工程实践的受益面。

(2)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部分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并结合工程实例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密切结合。

(3)校企双方要定期组织学校专职教师和企业的兼职教师进行交流学习,提高所有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和工程实践教学水平。定期组织专、兼职教师到其他高校学习和观摩,学习其他学校的专业建设经验,使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近期,辽宁省教育厅公布了高校教育改革方案,大连海洋大学依据此方案并结合本校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特色制订了相应的政策,其中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到社会生产实践中,而且要求四十岁以下的年轻教师每三年的聘期考核中至少应有半年的社会实践经历,并以此作为聘期考核的指标之一。这些措施激发了青年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和提高自身实践技能的热情。

4.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切实可行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复合性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将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通过校企合作专兼职教师联合授课、专业设计和工程训练,使学生获得土木工程师的专业基本技能训练。

(1)在企业有效参与的前提下,构建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形成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针对新的课程体系中的校企合作授课专业课程,注重企业的有效参与,按照工程问题、工程案例和工程项目组织和更新专业教学内容。同时,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适时调整专业教学内容,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联合授课以及联合开展教材建设,实现教学内容与行业需要的有效对接。

(2)有计划地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部分专业课程教学任务。进一步拓宽实践教学的渠道,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通过专业教师和定点企业内工程师的联合指导和培养,使学生在土木工程建设的整个工程周期中完成实践环节的学习任务,以此获得土木工程师的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同时提高工程应用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3)完善校企合作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实践部分的考核坚持学校指导教师考核与工程实训单位考核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的考核力度,细化考核指标。指导教师和企业实训协作单位派人分别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学习工作态度、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实际操作能力、专业实践成果等。

(4)规范安全管理,保障校企合作的安全运转。启动学生的安全培训工作,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层层落实岗位责任,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学校教师、学生安全负责人分工明确,保证沟通渠道畅通。

5.重视课外科技与竞赛活动,构建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课程实验、专业设计、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得到系统科学的训练和提高。为此,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和工程人才培养要求,在课程体系中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构建了“全过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

(1)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为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构筑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系统。实践教学环节采取专业教师和定点企业内的工程师联合指导和培养的方式,如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和高级管理人员参与部分专业课程教学、作专题报告、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等。在生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安排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使学生在土木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等整个工程周期中完成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任务,以此获得土木工程师的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同时,提高工程应用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2)在现有实验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创新实验教学方法,逐步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鼓励并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性和开发性实验。制定比较完善的实验室开放制度,相关学科实验室和研究项目等教学资源向学生适度开放,针对学生特点,吸收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开展学科前沿的研究与实践。

(3)将科技竞赛作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载体,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按照兴趣组成项目组,根据所学专业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如结构设计竞赛、工程测量竞赛、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力学竞赛等。通过科技竞赛活动,可使学生具有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2010年9月至2013年7月,我校学生参加各类课外科研实践创新创业训练并通过验收的项目有102项,参加人数600多人次,其中部级科技竞赛获奖6项,省级科技竞赛获奖25项,申请专利1项,获得职业资格证书200余人次。

四、结束语

工程师是未来世界的塑造者。培养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人才已成为学界共识。普通高等院校应该积极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在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方面多积累经验,提升我国工程科技队伍的整体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健.高校工程人才培养定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

(5):11-17.

[2]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10,(17):30-32.

[3]李黎,张仲先.土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6).

[4]张秀萍,陈烨.关于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9(4).

[5]宋娟.具有自身发展特色的工科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12).

注:陈昌平为本文通讯作者。

上一篇: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学位点分布合理性的实证分... 下一篇: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