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城市群第三产业产业结构相似性比较研究

时间:2022-09-29 05:15:37

中国十大城市群第三产业产业结构相似性比较研究

[摘 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十大城市群日渐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和推动力,而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当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发展到最高阶段时,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应该是最大的,是最重要的。文章从比较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十大城市群的第三产业结构相似性及其特征,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十大城市群 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相似性 比较研究

一、研究综述及意义

刚晓丹等(2005)通过相似系数的计算确定了东北3个省区的产业结构相似程度,把这种产业结构的相似性落实到了产业布局上,并分析了这种相似性的优势和劣势。张银银等(2007)从制造业层面分析了我国西南地区与东盟国家产业结构相似性,得出我国西南地区与东盟三次产业相似度较高而制造业层面相似度偏低,具有互补性的结论。李静娴等(2009)通过引入各个地区的产出和地区间产业结构相似性变量,在扩展的Solow增长模型框架内分析了中国省际间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以及地区间产业结构相似性对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全国存在显著的正溢出效应,地区间产业结构的相似性对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张效琦等(2010)用产业结构相似性进行分析后发现,不论从三次产业层面还是从制造业层面来看,云南与湖南、江西、广西、四川、贵州这五省的产业结构相似性程度都比较高。而制度内因素是阻碍云南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虽然国内学者对于产业结构的研究已有较大的进展,但在某些问题上的认识还相对不足:首先,产业结构相似性的研究方法还比较单一;其次,对于产业结构相似性程度较高产生的原因,主流观点是包含了体制内(即政府)因素和体制外(即市场)因素,但这两种因素分别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产业结构的相似性并没有详细的论述。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对中国十大城市群产业结构的关注和研究很少,且不够全面。文章在以上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比较的角度来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第三产业结构相似性进行研究。在十大城市群日渐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和推动力的大背景下,研究它们的第三产业结构相似性问题,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国十大城市群范围的界定

对中国十大城市群范围的界定主要是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肖金成、袁朱,2007)的研究,中国十大城市群及其所包含的城市界定如下:(见表1)

表1 中国十大城市群及其包含城市

三、第三产业产业结构指标体系的构建

产业结构的相似性通常用相似系数来衡量,产业结构相似性系数最先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国际工业研究中心提出,其目的在于分析地区间各部门产业结构的异同程度,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所谓相似系数是指两个地区之间同种产业结构的相似程度,不同区域之间的第三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有时也称“同构系数”)是指两个区域之间第三产业结构的相似程度。

本文采用相似性系数来对十大城市群第三产业产业结构进行衡量。相似性系数公式为:

S■■

(1)

式中:i=1,2,3…,15;SAB表示两个区域产业结构的相似系数;XAi表示A区域第i个产业部门总产值占区域总产值的比重或者GDP值或就业率或者产业增加值;XBi表示B区域第i个产业部门总产值占区域总产值的比重或者GDP值或就业率或者产业增加值;i表示两个区域内部产业部门数目;当SAB=1时,说明城市群A和城市群B的第三产业结构完全相同;当SAB=0时,说明城市群A和城市群B的第三产业结构完全不同;SAB通常情况下介于0和1之间,SAB数值越大,两个城市群之间的第三产业结构越是相似,SAB越小,两个城市群之间的第三产业结构越不相似。

根据相关原则及现有统计体系和统计资料,建立了9个层面,共9项具体指标的城市群第三产业产业结构的评估指标体系,从各个层次、各个侧面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第三产业产业结构的相似性进行比较。(见表2)

表2 第三产业产业结构的相关指标体系

四、中国十大城市群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相似性

以我国的十大城市群作为计算的基本地域单元,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0年版)中选取了2009年十大城市群第三产业各分行业、部门的总产值,通过计算得到各行业、部门总产值占区域总产值的比重,通过公式(1),计算出了十大城市群之间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计算结果见表3。

表3 2009年中国十大城市群第三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从十大城市群第三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表3)来看,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中国十大城市群第三产业结构相似度较高。中国十大城市群之间第三产业分行业、部门的相似系数普遍都比较大,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中国大部分省市之间的第三产业、部门的相似系数是偏高的。

其次,处于东部地区的城市群的第三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要高于中西部地区城市群之间的第三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京津冀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之间的第三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基本上都高于0.9;而处于中西部地区的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川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之间的第三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处于0.8左右。

再次,经济地位相似或地理位置相邻的城市群,产业结构的相似度较高。经济地位相似或地理位置相邻的区域,地方政府的政治与经济竞争更为激烈,相互模仿的动机更强,市场分割更为严重,从而导致产业结构较相似。海峡西岸城市群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第三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为0.965;中原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第三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为0.985。

五、合理调整中国十大城市群第三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

(1)优化中国十大城市群的第三产业结构

消除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制度性和政策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首要前提。因此,各个城市群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要立足于自身发展能力的提升,更要充分利用其在全国乃至世界分工体系中的比较优势,积极开展区域合作,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和促进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改变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中国十大城市群要全面实施服务名牌战略,优化第三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的整体水平。

上一篇:试论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投资活动的创新 下一篇:广州屋顶绿化市场现状及其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