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业改型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时间:2022-10-20 12:00:16

中国旅游业改型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体制改革,我国旅游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为此,在2008年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将“转型升级”和“转型增效”正式确立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中心任务,指出由传统旅游业向新型旅游业的转变是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使旅游业转型升级成为业界与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介绍了我国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概况及现状,并探讨了我国旅游业转型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旅游业 转型 发展 趋势

一、引言

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已经跻身世界旅游强国之列,全国更有多个省、市将旅游业确立为支柱产业。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11年1月至11月,全国各地区入境旅游人数累计达到1.24亿人次,同比增长1.16%,2011年度全国出境旅游总人数达到7025万人次,比2010年增长22.42%,全国旅游业总收入2.25万亿元,增长20.8%。新增旅游直接就业约50万人旅游总收入达 7680 亿元。

但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也遇到诸多难题,比如旅游业发展的粗放型模式、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资源的承载力已经达到上限、风景区建设普遍出现城镇化趋势、旅游行业的运行效益低、旅游开发成本高、市场竞争恶化等等。实践证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仅仅依靠旅游管理部门在战术层面的调整已无法很好地解决现今旅游业发展中的上述问题,我国旅游业由传统模式向新型旅游业的转变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并且刻不容缓。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一些地区诸如宁波、广州等大城市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率先提出“旅游转型发展战略”,并在政府的指导下,将旅游转型发展工作认真贯彻实施。2008年,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必须将“旅游转型”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上来。这项战略的提出是我国旅游业发展改革开放 30 年来的历史性转折,对于推动我国旅游产业从粗放型到集约型、数量型质量型转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旅游转型”主要是指由于旅游消费的转型所引起的,促使旅游业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发展的过程。就目前而言,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对于旅游转型研究主要局限于发展中国家的旅游工作人员的服务技能的提升对旅游转型发展的作用,而我国对旅游转型的理论研究比较晚,且研究范围比较广。据我国旅游专业人士归纳分析,旅游转型的主体是旅游业,方向是提高产业效率,实质是促使旅游业的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和效益型转变;旅游转型的具体内容包括旅游市场、旅游产业、旅游的增长方式、旅游布局、结构和政策及旅游的管理等等,旅游业转型发展的重点是旅游产品的转型。

二、 我国旅游业转型发展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结合我国的经济环境和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完成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经历第一次转型,即旅游体制的转轨。这次旅游转轨在我国正式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消除了我国旅游产业市场的发展障碍,使我国旅游的工作基本上完成了从政治接待型到经济经营型的转变。“经济经营型”的旅游模式是一个以推动经济增长为目的,以主要旅游城市和景区为依托,以组团观光旅游为主要方式的旅游体系。进入 21 世纪后,由于社会发展而导致人民的社会价值观发生变化,使得该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和促进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我国的相关学者开始着手旅游产业的第二次转型的理论研究。研究员马波最早对我国旅游业转型进行了探索性研,她从我国旅游的发展的总体模式、市场供求关系、产业增长方式及组织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旅游业转型存在的问题。近年来,世界经济快速发展,旅游业的规模和地位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伴随着旅游者需求的变化,促使我国旅游业开始从粗放型到集约型、规模型向效益型,以及从事务型、观光型向休闲型、体验型转变的第二次转型。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式确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在我国基本形成,大大提高市场在旅游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国家也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能力,促使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也正由粗放型逐步向集约型转变。尽管旅游产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国旅游业也同时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型发展时期。

(2)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据国国家旅游局统计:2011年我国旅游总收入超过2.25万亿元,比去年增长20.8%,新增旅游直接就业50万人,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据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张和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地位的提升,未来几年全国将有超过80%以上的省、市以旅游业为该省、市的主导产业,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分,其重要地位将日益凸显,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大国。

(3)旅游产业发展国际环境的变化。2001年我国正式加盟世界贸易组织,开放程度加大,旅行产业也开始大量引进外资。种种现象表明:中国旅游市场的全球竞争态势已经形成。

(4)旅游需求的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者出游的目的相比以前更加多元化,由以往单纯的观光向观光、休闲、度假等多层次的旅游模式转变;出游方式也更加个性化和自主化;旅游空间和频率也大大提高。这些都对传动的旅游模式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促进了我国旅游产业的第二次转型。

三、我国旅游业改型发展的现状

(1)旅游市场转型。旅游市场的转型升级既要根据旅游需求的变化合理调整市场营销策略,还要同时兼顾国内和国际市场。有学者认为: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改变以前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的战略方针,促使我国旅游业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协调发展的方向转型。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11年中国旅游总收入2.2万亿元。入境旅游人数13542万人次,增长1.2%,创汇收入达38.97亿美元,同比增长5.64%;全国出境旅游总人数超过7025万人,增长22.42%。国内出游人数26.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3.2%,国内旅游收入19306亿元,增长23.6%。

上一篇: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地方性农林院校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