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对绩效评价的影响

时间:2022-09-29 04:56:09

作业成本法对绩效评价的影响

摘 要: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可以帮助企业对价值链进行有效的分析,对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进行有效的区分,并在这一基础上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对企业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对成本作业法进行分析,并明确其对绩效评价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绩效评价;影响

作业成本法也被称之为ABC成本法,是在活动基础上建立的成空控制理论。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有效运用,可以对传统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的改善,并对企业的竞争力大幅度的提高。而绩效评价则是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生产、管理、收益等方面进行考核的方式,其可以直接地反映出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状况,为企业的决策者制定决策提供了依据与支持。将这两者进行共同的运用,会产生正面与负面的不同影响,以下对其进行分析。

一、作业成本法与绩效评价的概述

作业成本法来自于1952年,美国会计师在《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了作业会计与作业账号的概念,1988年作业成本法的概念正式确立。作业成本法也被称为ABC成本法,其主要是根据技术、经济等的基本特征,采取数理统计的方式来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排列,其属于定量管理的方式,通过对主要问题的研究来进行控制。作业成本法的出现对管理会计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绩效评价简单的说就是对企业特定活动所产生的收益与成绩进行评估,是对生产环境中的生产能力、发展状况、管理效果、盈利效果、企业文化、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竞争力的体现与反应,同时绩效评价也是企业发展的最终成果,是将企业内部经营效果进行直接反应的重要方式,也是企业制定发展战略与决策的主要依据。这就要求企业对其进行重视,并加强对绩效评价的应用,将其与作业成本法进行有效的融合,从根本上推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二、作业成本法基本思想及步骤

作业成本法主要是通过二维观的基本理论来实现的,其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作业成本的计算与作业成本的管理。最初将作业成本法运用到行政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对成本进行准确的计算与管理,但随着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不断加深,其在不同的领域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作业成本体系通过不断的实践发展与积累受到了相关领域管理人员的重视,并逐渐将其运用到企业的预算、生产以及盈利等不同层面,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作业成本法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将其由单一的成本核算功能逐渐拓展到了价值链的分析方面,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影响之下,作业成本法也成为了企业发展中进行成本管理的重要方式。根据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与计算原理可以发现,这种方式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并没有对成本费用的额度进行改变,其主要的作用是对成本费用在不同领域中的功能进行有效分配,并通过相应的步骤在企业中对作业成本法进行良好的运用,以此来优化企业的发展。以下对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几个步骤进行简单的分析与研究。

首先,就是完成作业中心,并做好对作业的确认工作。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对企业的生产、效益等运营工作进行全面的控制与掌握,并在这一基础上对企业的运营状况与流程进行有效的分析与计算,按照计算所得出的成本效益原则与关键环节进行优先计算等原则来对企业的财务进行分析。同时,其可以为财会核算工作的有效进行提供依据,明确企业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与工作的中心,将企业工作中需要进行重视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对成本消耗相对较大的活动作为确认作业,由不同分离项目作业共同组成作业的中心,并对企业的其他各项活动进行分类,对不同活动作业的类别进行明确。此外,在对不同类别的作业进行有效划分之后,还应该由作业中心对其进行统一的确认,并将作业中心的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融入企业发展的流程中来,以此来保障企业的各项职能与工作可以有效的进行,推动企业的顺利发展。

其次,在企业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应该对所消耗的资源进行完整的归结,之后将其分配到不同的企业作业中心,简单的说这一过程也就是资源到作业的分配过程。对企业发展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进行归集工作相对来讲比较容易,但对消耗的资源进行详细的分类,并将其在企业的作业中心进行合理的配置却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于企业运行与发展的过程中,对所消耗的资源进行分类时,应该对于资源消耗的原因与数量进行明确,并在这一基础上对所消耗的资源进行分类与确定,这也是保障企业发展成本的重要方式。

最后,就是对作业的动机进行明确,在对企业中的不同作业中心进行成本核算之后,就应该及时将成本有效的分配。由于在进行成本核算之前就对成本对象进行了划分,所以在成本核算之后可以将其划分到相应的对象中,指导生产活动结束。对作业动机进行确立是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有效运用的难点,其在实施的过程中所需要人力资源较为丰富,这与其他工作相比具有很大的困难,如其对专业人员的需求量相对较大,要有会计工作人员、成本核算工作人员等等。对管理人员的要求相对较为严格,数量上也有着很大的要求。当然,只有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达到相应的标准,才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提高配合的程度,这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只有作业的动机得到有效的确认,才可以开展作业成本会计的核算工作,并将作业中心内部进行合理的规划,对消耗资源的成本对象进行科学的调配,保障企业的安全、有效进行,推动企业发展的质量,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作业成本法对绩效评价的影响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进行运用的主要对象就是企业中的不同作业成本,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其与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对作业成本法进行有效的运用,可以促进绩效评价的完善与优化,推动企业的发展与进步,以下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与研究。

首先就是价值链的角度,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进行运用的基本工作原理就是对企业价值链进行有效的分析,保障企业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其进行科学的运用,可以对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增值与非增值的分类,并从不同的阶段来对企业的运营效果与收益情况进行控制与管理,降低非增值类工作项目的出现,这也是加强对企业成本进行控制的有效手段。作业成本法在企业营销的方面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辅助效果,帮助企业对不同客户的要求进行分类,加强企业对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应变能力,提高对企业效益与成本的控制效果。此外,作业成本法在企业运营中进行运用还可以对企业内部的管理状况进行完善,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对各项决策与战略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以此来保障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其次,作业成本法对企业的决策具有很大的作用,其是一种科学的财会方式,是现代企业进行管理的新理念,对企业内部的成本、资源、财务等诸多方面都可以进行全面的控制,其通过动态管理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的效益,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业成本法可以加强财会核算方面的容量,保障财会核算所提供的数据具有科学性与准确性,为绩效考核的实施提供了保障,通过科学的方式来提高绩效的提升。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企业的管理成为现代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运用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果,并加强对企业成本的控制。同时,作业成本法对绩效考核也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其自身核算与管理的能力,可以提高企业绩效评价的水平,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军平.作业成本法对绩效评价的影响[J].财经界,2014(02).

[2]孙晓丽.作业成本法对绩效评价的影响[J].交流探讨,2012(07).

[3]张秀琴.作业成本法问题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3(09).

上一篇:昆山工业企业统计电子台账应用情况分析 下一篇:实施内部盘运 促进销售工作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