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时间:2022-09-29 04:44:23

【前言】实践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2.督促、激励作用 通过评估,可以很容易地区分各教学单位(院、系)教学个体(教师)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和差异,可以确定出优劣程度。因此在全校范围内很容易形成一种竞争机制,能够很好促进人们工作的主动性与热情,激励他们以最大的精力投入到本职工作。同时学校也...

实践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摘要] 随着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确保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高校本身也把其当作关系自身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作为教学管理的关键问题来抓。目前教学质量评估通过对老师教学活动诸多环节的检查和督导,成为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一项重要手段,各院校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教学质量评价也显示了其重要性。

[关键词] 高校 教学质量 评估

一、高校实践教学评估的必要性

1.目标调节和向导作用

教学评估可以有效的指导学校的教学工作,及时调整学校教学的目标和进程,同时也是获得教学质量信息的最佳途径。通过评估,既可以在宏观上掌握学校教学目标预测与实际之间存在的差距,亦可以从微观上了解各门课程目标实现与否。这为下一阶段目标的制订提供可靠的依据,实行教学评估可以逐渐使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逐渐和国际管理体制接轨。

2.督促、激励作用

通过评估,可以很容易地区分各教学单位(院、系)教学个体(教师)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和差异,可以确定出优劣程度。因此在全校范围内很容易形成一种竞争机制,能够很好促进人们工作的主动性与热情,激励他们以最大的精力投入到本职工作。同时学校也会更加注重办学效益的提高。

3.诊断作用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教学无小事,任何一个小的失误,都可能会对学校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学校教学工作的任何缺失,都可以在教学中得到体现。评估的过程也是分析的过程;我们可以利用不同部门和单位的评估,找出问题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并制订出改革与完善的阶段性或长远性的目标方案。我们采取的目的最主要就是找出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的潜在问题。

二、指标设计原则

1.注重科学性

评估指标的制订要结合学校自身建设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工作状况,要符合教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各指标的选择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能反映教学的全貌,各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要合理。评估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能反映评价对象的实际状况。评估指标以定量评价为主,以定性评价为辅。

2.导向性

评估指标是学校开展实验教学的指挥棒,因此指标的制订要反映实验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时代特点,要突出实验教学的独有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体现改革方向。权重系数的确定要向主要指标倾斜。

3.便于操作

评估指标的制订既要科学合理、客观全面,又要易于操作。各指标的内容要清晰明确,各指标不同等级的选择要有准确的说明,提倡采用能够量化的指标。

4.具有可比性

评估指标的制订要注意到学校各学科之间的差异,主要指标的选择要具有共同性、可比性,能够量化的内容尽量量化。

5.针对性原则

针对高校目前的办学条件和生源的实际状况,对于高校现阶段的质量标准应强调一个“增量意识”,强调在现有基础上达到的质量标准。

三、健全整个高等教育评估法规体系

进一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法规体系。高等教育评估在中国已有近30年的发展,期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评估体系远未成熟,其中主要原因之一为评估法规体系的不完善,从国外的高等教育发展经验来看,健全的法规体系是保证评估顺利进行的前提。中国的评估法规体系的建立仍处于发展过程中,各项配套法规未适时建立,目前比较有系统性、专门性的制度只有1990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另有一些相关内容散见于其他法规中的零星条款与政策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的颁布已有近20年时间,可以说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遗留物,其中的原则与规定多带有计划经济时期印迹。在高等教育的结构、数量等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今天,《规定》中一些诸如评估主体、评估机构等条款都已不合适宜,亟待修改。《规定》的法律位阶很低,其仅仅属于行政部门的规章制度,并非真正意义中的法律,且没有具体的实施细节,影响评估工作的开展。面对新形势,应该制订《高等教育评估法》,应该对不同种类的评估、评估过程、评估主客体、评估人员、评估结果与监督等作出详细规定,及作出原则性的规定,让其充分发挥指导性作用。

四、建立具有特色与灵活性的高等教育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评估的主要内容之一。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其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评估指标体系的创建特点。曾向东老师认为,高等教育评估的指标应主要包括:教育纲领、教学设施、教师、学生、教学、经费、学校管理。比较已有的公立高等教育评估指标,对高等教育的评估应着重放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队伍,包括教师的年离职率、退休教师所占比例、教师学历与职称构成、教师的科研与进修状况等。教师的质量是学校生存之本,也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着眼点,对教师队伍建设进行评估既是对社会负责,也是对人民群众负责,同时也利于学校良性发展。师资是当前中国高校面临的挑战之一,强化教师队伍的评估有利高校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稳定有序、适应高校教学工作需要”的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教学成果的直接体现,当前高等教育各方面与公立高校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直接影响到其毕业生的质量。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估除了要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几个方面进行,还应侧重智育方面的评估,注重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毕业生就业率和适应岗位情况。要立足于特色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注重横向的多种类型的人才规格。

教育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是永恒的主题。我国高等教育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过程中,有些高校规模扩大了,但办学条件跟不上,教学质量存在滑坡的危险。教学管理薄弱、教学投入不够、教学质量面临挑战是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教育部开展的评估工作是积极推动高校的教学改革和建设,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魏红.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3).

[2]纪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误区与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2004,(3).

[3]刘彦文,陈冠华.关于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思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

[4]马传普,王刚,任文涛.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5]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DB/OL].

上一篇: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初探 下一篇: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