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途径探索

时间:2022-09-29 04:40:29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途径探索

1.摈弃偏见,重视公共艺术教育的作用

由于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艺术学科在中学阶段一直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副科”,但作为高校的领导班子就要彻底摈弃这种观念。首先要将艺术教育真正视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把它和其他学科一视同仁,将公共艺术教育纳入整个课程规划体系中。其次是应认真贯彻学习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政策,研究探讨艺术教育的本质和特征,规范艺术教育的管理,如2002年9月1日开始实行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学校应当有一位校级领导主管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并明确校内艺术教育管理部门。”①因此,各高校可以设置相对独立的艺术教育教学管理机构,成立“艺术教育委员会”“公共艺术教育中心”等部门,主抓这方面的教学。再次是加大公共艺术教育的资金投入,更新教学设备,改善教学环境。最后就是要逐步改变高校师生的观念,鼓励大学生选修公共艺术课。由于公共艺术课是面向非艺术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通常以公选课的形式存在,而现在的大学生对艺术教育的作用认识不足,有一部分学生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对于这种能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的课程反而不在意,或是混学分,或是当做消遣,加之考核体系不完善,于是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翘课情况严重。这归根到底是教育观出现了偏颇,学校应利用入学教育、艺术课程课前教育、班会教育等方式扭转学生的错误认识,让他们从思想上重视艺术课程的学习。

2.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

针对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枯燥单一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解决:第一,课程设置要形成系统,既要有一定比例的艺术理论课,又要有艺术实践课。现今,有些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由教师来申请开设,学校对这些课程的管理较松散,疏于系统整理,有时甚至出现课程重复和比例失调的局面。因此,高校教学部门应加强对开设课程的审核力度,形成科学规范的体系,遵循客观规律,按照艺术教育理论、艺术发展史、艺术鉴赏、艺术实践这四个方面来构建一个体系化课程群,并且要合理分配课程比例,以鉴赏和实践为主,但绝不能废弃理论课和史学课的教授。第二,增加课程类别,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教育部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规定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等8类课程作为艺术教育限定性选修课程,但有些高校只开设其中的三到四门,选择少、范围小,很难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需求。因此高校应注重了解学生的需求,同时开设专业性和综合性的课程,扩大学生的选择空间,同时细化课程分类,使学生在选课时能立足于自身兴趣,更有目的性和积极性。第三是结合自身情况,开展特色课程,发掘民间艺术的魅力。现代教学应打破传统模式的桎梏,艺术教育也不应再仅限于传统的音乐鉴赏、舞蹈培训等课程,而是拥有了更丰富的内涵。近年来一些高校结合自身的教育资源和优势,开设了一些很有特色的艺术教育课,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比如一些理工科院校就开设了计算机动画设计、工业美术设计一类的课;还有一些农、林业大学开设诸如插花艺术、茶艺欣赏、花卉欣赏等课程。②另外,我国丰富的民间文化正在走进高校课堂,组织高校学生欣赏民间戏曲艺术、皮影戏、木板年画,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制作泥塑和陶器、印染花布、剪纸、刺绣等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等具有重大意义。

3.引进人才,完善培养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公共艺术教育出现的很多问题都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不当存在密切关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高校艺术教师队伍迫在眉睫。首先,有些高校存在着艺术教师不足的现象,高校连年扩招,艺术教师和艺术专业的学生比例都难以达到教育部的标准,更遑论公共艺术教育。这些高校应注重引进人才,壮大艺术教师队伍,并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作用,优化师资配置。同时,应将目光转向校外,适当聘请文艺界和社会上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或担任艺术教育顾问、兼职教授等。其次,艺术教师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知识不扎实、教学水平低、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屡见不鲜。因此,高校应完善艺术教师培养体系,一方面要定期组织专业性的培训和进修,鼓励在校教师和外聘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另一方面要引导他们学习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及时了解时代现实和学生特点,做创造型的教师。最后,要提升艺术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将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考评计入工作量考核体系,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艺术教师进行公共艺术教育相关的研究。艺术教师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经常承担着校内文化建设的责任,大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往往需要他们指导或参与,对这部分付出学校要给予肯定,计入工作量考核或进行物质奖励等。

4.更新教学方法,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高校作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基地和摇篮,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其教育的核心目的之一。艺术是一项极具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学科,艺术教育不仅是要传授艺术知识,更要通过引领学习者步入艺术殿堂,来感知艺术之美,体验创造历程,从而激发创新意识,形成艺术技能。因此,教学中如果采用陈旧、单一的传统教授模式必然难以发挥其功效,我们应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经验和方法,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置,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构建民主教育格局。另外,要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在优化教学效果等方面的作用早已被教育界肯定,所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要利用好这一资源,增加多媒体设施的配置,有条件的可以配备专门的音乐、舞蹈、美术教室,供非专业学生学习。互联网技术扩大了获取知识的渠道,远程教育实现了教与学的时空分离,最大程度地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因此,艺术教育部门应建立“艺术教育网络资源库”等教学教研网站,各高校应增加计算机设备,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和远程教育的开发与监管,及时更新网络信息,将艺术课堂延伸开来。

5.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规范艺术类社团组织

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组织是培养大学生艺术意识和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课内艺术教育起到辅助和补充作用。高校应鼓励艺术类社团的发展,如成立合唱队、乐队、书画社、摄影社、诗社、文学沙龙等组织,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审美活动,如举办校园歌手大赛、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书法展览、绘画展览等活动,并引导更多的学生参加由学生自己开展的群众性艺术教育活动。③对于积极参与活动的学生,在评优和评定奖学金时进行加分,还可以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提供专项奖励,这样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其组织实践能力,并能促进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有效结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要定期举办一些艺术节、艺术展演等活动,给各社团提供展示成果的空间,也能够促进社团间的相互切磋、相互借鉴,更需要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吸引校外优秀资源。对于现存的各种社团,学校应设立相关部门对它们进行规范化管理,解决社团制度不合理、社团活动不够科学丰富、活动经费不足等问题,可以借鉴俱乐部制,如成立服装设计俱乐部、陶艺俱乐部、摄影俱乐部等,由学生自主管理,专业艺术教师负责艺术指导。新的时代背景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一轮的高校教育改革已经开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是时展和现实问题的共同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反思、努力探索、勇于创新、深化推进,促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迈向一个新台阶。

作者:迟志鸿 单位:平顶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上一篇:动物疫病预防工作意见 下一篇:探求国内法学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