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发展对服务业生产率影响实证研究

时间:2022-09-29 01:37:02

服务业发展对服务业生产率影响实证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利用我国1996-2009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服务业比重增加对服务业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二是考察各服务部门发展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服务业比重增加对生产率增长有着负的抑制效应;不同服务业部门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不同,金融业、房地产、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对生产率的增长有着正的影响,而运输和邮电、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部门的发展对生产率的增长有着抑制作用。文章最后对我国未来服务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服务业比重 生产率增长 服务部门

引言

服务业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获得了较快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已由1978年的872.5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142918亿元,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23.9%,上升到2009年的43.4%(夏晴,2011)。但与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发展情况相比,我国的服务业发展明显落后,存在着“三低”现象,即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低,就业比重低,劳均增加值低,所以加快发展服务业迫在眉睫。

众多学者经过研究表明服务业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着比其他生产部门更低的生产率,并且服务业生产率的增长很缓慢。因此在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同时,必须要注意服务业自身的生产率增长,在服务业发展的同时,又能促进其自身生产率的增长是最佳的发展趋势。众多研究都表明服务业的发展能够促进经济中总生产率的增长,那么发展服务业是否能够带动其自身生产率的增长,亦或是哪些服务部门的发展对生产率的增长影响更大,此方面的研究将为服务业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展方向。基于服务业发展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建立实证模型对这种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文献回顾

(一)服务业生产率的相关研究

国外的学者对服务业生产率的研究有很多,并且研究的角度各异。Kendrick(1985)认为研究服务业生产率时,服务业产出计量对其具有影响。Thijs Ten Raa和Ronald Schettkat(2001)提出服务业生产率的衡量指标对实证结果有重要影响,他们认为应该用全要素生产率而不是人均产出来衡量。Baily and Gordon(1988)认为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的测度不存在低估现象,而是因为服务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的比率上升,从而资源由高生产率的部门转移至低生产率部门。

国内关于研究服务业生产率的的文章,主要是从需求角度出发,集中于服务业增长的因素分析,目的大多是解释我国服务业比重偏低的现象。李江帆(1994)认为影响服务业增长的因素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密度、城市化水平、服务产品的输出情况。程大中(2003)经过研究,认为是否为直辖市、市区人口密度等也是影响服务业增长的重要因素。倪鹏飞(2004)利用模糊曲线原理,通过220个城市的相关数据,来确定对城市化服务业增加值有重要作用的因素分别为:人均收入增长、消费率增长和城市化的增长。

(二)服务业比重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

服务业比重变化是经济结构变化的表现,经济结构变化或服务业比重变化对经济增长有重要的影响。库兹涅茨(1985)最早对结构转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认为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变是不可分离的,经济增长只是表面的现象和结果,而结构转变才是本质和原因,不存在脱离结构转变的经济增长,所以必须通过结构转变来认识经济增长。

近些年,国内学者在此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郭熙保(2002)研究发现,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工业和服务业的转移使总量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4,使GDP增长率提高了1/5。吕婷(2010)采用转移-份额法,利用我国服务业1991-2002的相关数据,把服务业总劳动生产率增长分解为行业内部增长效应,静态转移效应和动态转移效应,得出服务业内部的结构变动并没有产生结构红利现象,相反阻碍了生产率的增长。

从众多国内外的研究可以发现,对服务业生产率的研究已有很多,而服务业比重增加所带来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对总生产率影响方面的研究。但随着服务业在整个经济中的发展,首先需要关注其对自身生产率的增长是否具有促进作用,或者关注哪些服务部门的发展对生产率的贡献较大,进而可以为优先发展这些服务部门提供依据和参考。本文基于以上观点,在前人对服务业比重影响总生产率增长的研究之上,通过实证分析来研究服务业比重增加对自身生产率的影响。

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为了说明服务业比重的变化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本文运用我国1996-2009年的时间数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来探索这种影响机制。

本文将服务业的生产率增长率视为被解释变量,显然服务业的比重变化是其中的一个解释变量。此外,由于生产率不仅受服务业比重变化的影响,还受其他变量的影响,如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因此我们也将这些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引入模型中。基于以上分析,将模型整理为以下形式:

(1)

其中,πt为劳动生产率增长率,χt为服务业的比重变化,yt为人力资本变化量,zt为物质资本变化量,εt为模型的残差。

本文采用1996-2009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服务业比重用服务业的就业人数与总就业人数之比来衡量,服务业及其各部门的就业人数以及总就业人数来自于各年我国统计年鉴,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用服务业的增加值与总就业人数之比来衡量,各指标均来自我国统计年鉴。由于服务业分部门的数据在2003年前后统计口径不一致,因此本文选择其中口径一致的五个部门进行研究,即运输和邮电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不同部门的比重计算数据均来自我国统计年鉴。人力资本由高教育劳动者的报酬占GDP中劳动报酬的比例来衡量,物质资本是基于永续盘存法计算出的各年资本存量,各种数据均从各年《中国统计年鉴》总结获得。

上一篇:郑州棉花期货市场流动性成本研究 下一篇:卖方看多黄金股 金价上涨空间存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