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课程教学方法改进试验

时间:2022-09-29 01:29:50

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课程教学方法改进试验

摘要根据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及学生的特点,结合近几年在C语言课程教学中的实际经历和体会,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进行了改进试验,与传统教学方法的评价指标对比,发现新的教学方法改进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非计算机专业 C语言 教学方法 改进试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n Experiment of Improving C Language Teaching for Student

Majoring in Non-Compute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N Peizhi

(L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uzhou, Sichuan 646005)

AbstractA modified teaching method 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e teaching was implemented, according to the non-computer professional educational goal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s, combining with teaching experience of C language in recent year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he new method improved students'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teaching performance.

Key wordsnon-computer professional; C language; modified teaching metho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0 引言

传统的C语言课程理论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实验教学也是教师先布置实验内容,然后让学生上机练习编程和调试程序。C语言中的语法、算法等知识太过抽象,牵涉到的概念比较复杂,规则较多,难于记忆,使用灵活,容易出错。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普遍是初次接触程序设计,对编程知识理解力较差,加之英文水平普遍不高,一看到稍长的程序代码就很容易产生畏难、厌学等情绪,导致在实际的教学中出现很多问题,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编程能力不强。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简介

为验证新的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作者选择四川省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2班和4班进行试验。两个班都是40人左右,学习C语言之前只学习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从未接触过编程知识,学生间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英文水平普遍较低,具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普遍特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作者选择应用电子2班为新的教学方法教学,4班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以下是对新改进的C语言课程教学方法的归纳总结。

1.2 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主要给学生讲授语法、算法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也为上机实验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

1.2.1 利用第一堂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有了兴趣自然就有了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作者认为第一次理论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C语言,学好C语言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中将C语言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讲解重点,最好以游戏为例。接着通过演示介绍这个游戏整个编写和执行过程是怎样的,让学生对C语言编程环境,如何编辑、编译、连接以及运行的过程有初步的感性认识。随后抽取部分学生发表自己对C语言的看法以及对教学方面的建议,这样可以大致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以及兴趣程度。

1.2.2 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1)多媒体教学。C语言课程的特点是它的每一部分知识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灵活性。传统的“粉笔、黑板”教学手段已经满足不了教学要求,要求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制作出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配合生动的动画来展示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利用多媒体设备演示C程序的调试和运行过程,学生可以直观而形象地观看,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将制作适合学生自学的课件到课程建设网络平台或校园网上,学生能够自由选择章节进行下载学习。如果遇到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集中进行网上答疑、学习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并解决相关问题,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2)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启发,循序善诱,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学生刚开始接触语言编程时感到很好奇,要将好奇转化为学习兴趣,必须合理调整课程设计。

(3)实例教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连基本的语法知识都掌握不了,更谈不上独立编程的能力。主要原因在于语法太过抽象、死板,不好记忆,更难于运用。因此,选取一些贴近生活实际且有趣的实例来把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易于理解和接受,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例如,可用“判定学生成绩等级”的实例来讲解if…else…语句的使用,且改用if语句和switch语句共同实现。通过比较,学生更容易理解if语句和switch语句的使用以及其区别,还能够巧妙地将二者联合起来使用。

1.3 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学生光听不练是不行的,只有通过上机多练习编程才能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进而升华到编程技能的高度。

1.3.1 精心编制实验内容

虽然教材每章附有实验内容,但题量偏少,不能覆盖所讲的知识点,且学生的基础层次也不同。作者认为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根据每次的教学知识点精心编制相应的实验内容,有简单的,有较难的,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且有趣,突出重点与难点,激发学生上机的主动性。

1.3.2 采用分组法上机

由于班级人数普遍偏多,教师不可能在同一时间解答多个学生的问题。而且有些学生大多是同一类型的问题,甚至是同一个问题,造成讲解多次重复内容的麻烦,加之上机时间有限,导致答疑和检查效率不高。作者认为采取分组上机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最佳办法。一是分几个小组并指定每组中掌握最好的学生为组长,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解答一些简单且常规性的问题。这样避免了部分学生因不能及时处理遇到的问题而产生消极心理,不再去继续完成其他的实验内容。二是经常进行小组比赛,评比好的组集体给予加分,差的组集体给予扣分。学生们碍于自尊心,不想拖累其他组员,个个都积极完成实验。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相沟通,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1.3.3 检查上机作业

作者在实验教学中发现,如果布置的上机作业不作检查只是练习,学生就很松懈,认为老师都不检查的内容肯定不重要,可做可不做,一点积极性都没有。由此可见,每次上机作业都要进行检查并登记好成绩。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结果与讨论

作者对应用电子2班和4班一学期的期末理论考试、上机作业完成情况、期末机考、计算机二级考试等多方面的情况作了详细的统计。现将两种教学方法的评价指标对比结果统计如表1显示。

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理论考试平均分上升16分,机考平均分增长19分,上机作业完成率也有大幅度的提高,全国计算机二级C语言考试通过率也增多了不少。可见,通过试验教学,传统教学方法与新的教学方法的各项评价指标的对比,充分表明新的教学方法对提高C语言教学有一定的效果。

表1传统教学班与改进教学班学习情况对比表

3 结论

经过一学期对C语言课程教学的改进试验,作者发现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新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不但掌握了语法和算法等理论知识,还掌握了一定的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具有较高的编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顺娟.浅淡如何提高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质量[C].教育论文(学科教育),2009.7.

[2]廖琳.高职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多种教学及能力培养的探讨[J].大众科技,2009(11).

[3]付春捷.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编程能力的探讨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5(13).

[4]文星.高职电子专业C语言教学探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31(1).

[5]屈晓.浅谈C语言教学的体会[J].科教文汇,2009.6(上旬刊).

[6]王建文.高职高专C语言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科技信息,2008(29).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上一篇:政府信息公开环境下档案馆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 下一篇:浅谈大学生乒乓球之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