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化思考的妙处

时间:2022-09-29 12:41:04

视觉化思考的妙处

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我们更迅速地发现问题,更直接地理解问题,更自信地谈论它们,更快地将我们的发现传达给别人?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并且让这一过程充满乐趣?这就是视觉化思考的方法。

视觉化思考是运用我们天生的观察能力,包括肉眼与“内心的眼睛”来发现那些平时意想不到的创意和想法,并且以一种简单易懂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

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画图来解决。因为图画能以便于理解的方式,来表达复杂的概念,总结大量的信息。在厘清和解决各类问题时,它们非常有用,比如商业问题、政治僵局、复杂的技术、组织的两难境地、日程冲突,甚至是个人需要应对的琐事和挑战。

自从我投入商业活动,并与别的商务人士一起工作以来,我所关注的问题都是:如何让一个团队理解一个系统的运作方式,以及他们在系统中的位置;如何帮助决策者明确其想法,并改进他们的表达方式;如何帮助他们理解一个市场及一个产品的变化对想法可能产生的影响。

由于这些问题涉及大量资金,对许多人的工作都有影响,而且辨别这些问题间的细微差别,需要多年的研究和经验,因此人们很容易将这些问题看作商业领域特有的问题。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只有在日常生活与商业活动中,将这些问题当成基本挑战,视觉化思考才更具启发性。

神奇的力量

我的同事必须离开办公室去医院看急诊,他恳求我帮他做第二天的演讲。我答应了,但最后发现演讲竟然要在谢菲尔德进行,听众则是由时任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委派的一群教育专家。我的同事事先并没有告诉我演讲主题,也没有告诉我他的演讲稿塞在哪里。第二天早上,我便坐上了由伦敦圣・潘克勒斯车站驶往谢菲尔德的火车。我被一群从未见过的英国同事包围,他们对于我能过去“拯救他们的销售报告”一再地表示感谢。而我完全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但就在那时,一个念头闪现在我的脑中,于是我从口袋里抽出一支钢笔,在桌上抓了一叠餐巾纸。“我不是特别了解教育网站,不过我对于创建以交流为导向的网站很了解。”我攥着钢笔说,“我可以画点东西给你看吗?我有个想法,你们的教育专家也许会觉得很有趣。”

没等弗雷迪回答,我的钢笔就开始动了。我画了一个圆圈,圆圈中写着“品牌”。如今很多人对于如何创建一个有用的网站感到困惑,但是我认为,我们真正要担心的只有三件事。首先是品牌,然后是内容和功能。”我又画了两个与之相应的圆圈。

“问题在于,我们怎么知道这三个圆圈包括了哪些内容?请看答案。”我在每个圆圈旁边画了一个小笑脸,并为每个笑脸附加了一个说明。“人们想做什么(或者说我们认为他们想做什么)决定‘功能’;人们想知道什么(或者说我们想让他们知道什么)决定‘内容’;人们会记得什么(或者说我们想让他们记住什么)则决定‘品牌’。”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客户的商业愿景进行市场调研和基础研究,来决定所有这些事情。今天我们不必知道所有的答案;这张图的重点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起点,让我们知道应该去寻找‘谁’,去发现‘什么’。”

接下来,我又画了三个带有说明的笑脸,把三个圆圈连在了一起。“如果研究告诉了我们应该在这三个圆圈里放什么,那么我们的网站建设团队,就可以来进行创建工作了。工程师建立功能性部件;撰稿人和编辑明确写作和编辑内容;设计师则创造令人难忘的客户体验。”

“看上去很简单,不过就这么多了。”然后,我用一行字和几个关键词,总结了餐巾纸上的内容。

这次演讲,让我领略了画图的神奇力量。那张简单的餐巾纸图画解决了所有的问题:第一,通过简单的一张图,一个模糊的想法在我的头脑中变得清晰了。第二,不需要任何技术设备,只要有纸和笔,我就能立刻画出图来。第三,听众能以一种开放的方式,与我分享我画的图,并且随时都可以评论和探讨。最后,直接按图来演讲,意味着我可以集中谈论任一主题,而不必依赖笔记、提要或者准备好的讲稿。

不被湮没在过量信息中

伦敦之行过后几年中的一天,我们公司接到一个潜在客户的电话。来电话的人我们叫她达夫妮,她是一家大型出版公司的营销部副总裁。达夫妮正面临一个品牌危机。

她的公司为全球专业人士提供商业信息,年均利润为100亿美元,却在最近的一次行业调查中得了低得令人心惊的分数。

为了更好地理解投资者和客户对她的公司及其竞争对手已有的认知,达夫妮聘请了一家品牌调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去做调查。3个月中,调查公司与上百位商业决策者进行面谈,还与几百人进行了电话访谈。

难题因此而生,数据太多了。这就是达夫妮要来找我们的原因。她的目标不是要知道世界上所有关于出版的事,而是能够了解哪些才是她当前需要做的事。达夫妮最想让我们做的,是帮她看清这些数据究竟表明了什么。

达夫妮用电子邮件把品牌调查收集到的资料都发给我们。资料很多,而且相当详尽。就连名为“执行摘要”的文件也有60页之多,达夫妮给我们两周的时间,完全不足以让我们厘清这些信息。

于是我们把所有因素都打散,归入到6W 模式中,然后再搜寻,将我们所发现的画在纸上。

1.谁/什么:竞争对手名单、所在行业、提供的产品。2.有多少:以总收益和行业收益为基础,有多少主要竞争对手,每个竞争对手的规模有多大。3.在什么时候:销售和收入数据良好的两年。4.在哪里:每个竞争对手所在的行业。

随后,我们在这四点的基础上写上:5.怎么样:品牌调查结果(品牌认知)怎样与这几个因素相联系?此时出现一张总结了所有数据的图,图上显示出最重要的一点:6.为什么:看着这张图表,达夫妮总算能看到为什么客户不熟悉她的公司,为什么应该进行积极改变。

这张图总结了我们收到的数百张资料数据中所呈现的一切信息。不可否认,人们不会在第一眼看到它时就马上明白,不过这并不重要。作为一份概括了数百张资料和数据要点的图,我们需要对它进行几分钟的说明。与一眼看不透的成堆调查数据相比,这张图让达夫妮很满意,它不仅是她进行全球调研的成果总结,还可以作为她推广公司品牌的介绍。

当达夫妮把这张图交给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时,他们花了30分钟来讨论他从图中看到的东西,然后首席执行官叫人把图复制了一份,裱好挂在身后的墙上,如果有人来咨询公司的市场定位,他可以用这张图与其讨论。两年后,这家公司成功地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而时至今日,这张图还在老位置上挂着。

手绘图的好处

在这两个案例中,我都是用手绘图去解决问题。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擅长画图,但当与别人分享我们的图画时,对于天生的视觉化思考工具要充满信心。

一般来说,有三种视觉化思考者:立刻开始画画的人(黑笔类),乐意为他人作品添几笔的人(黄色荧光笔类),质疑现有图画的人―直到他们拿起红笔全部重画。

在大多数情况下,比起用仪器和程序精确绘制的图表,听众对手绘的图有更好的回应。手绘图的即时性,还有它那毛坯式的粗糙,都更具亲和力,让人们感到不那么严肃――目睹一幅图,一步一步成形,可以让人将这幅图看得更透彻。

我们将看到,视觉化思考是具有流动性的,画图的尝试中,错误时有发生。最终完成的图,很少与我们刚开始心里想的图完全相同,所以能够随时改动是很重要的。

也许有人会说,大多数创建图形的软件程序,都有内置的制图功能。那很好,假设我们能准确地知道哪种图表对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是有用的,但这种假设通常都是行不通的。

所以,我们要依赖天生的工具。从根本上讲,不是因为使用它们之后,我们的陈述会变得多么精致,而是因为我们去看和思考时有多么舒服。

上一篇:商品的情感营销 下一篇:第三章:Watson揭大数据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