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符合题意

时间:2022-09-10 04:39:42

“符合题意”是高考作文基础等级的基本要求。“符合题意”,就是符合题目的“规定性”。所谓“规定性”,就是题目规定了你必须写什么、怎么写。所以,高考作文写作的第一关,就是对作文题上展示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弄清文题要求,包括文章的体式、主旨、材料以及字数等,然后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

一、准确理解话题含意

这里的“话题”,是指一篇文章的写作范围。它可以是话题作文的话题,也可以是材料作文中的材料的话题或命题作文所定的命题。学生要准确理解话题中涉及的各个概念的含义。例如“自信”,它的意思是“自己相信自己”。它与“自立”(不依赖别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自强”(自己努力向上)、“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信条”(信守的准则)等话题既有相似之处,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再如“诚信”,就不能理解为“信任”“忠诚”;“和谐”就不能理解为“团结”“合作”;“坚韧”就不能理解为“忍耐”;“位置与价值”,就不能理解为“位置与作用”。另外,对比喻性的话题,学生要准确理解话题的比喻义,如写“清流与活源”,就不可以讲水利建设,而是要联系社会生活中具有“源”与“流”关系的事物和道理进行阐述。再如“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春来草自青”“提篮春光看妈妈”等话题,学生都应注意它的比喻义和象征义。

二、严格把握写作范围

严格把握写作范围,有利于对话题的切分,有利于在话题范围内找到适合写作的最佳切入点。如“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就是微观和宏观、现象与本质、偶然和必然的结合,凡是针对“意料之外”的现象阐述其在“情理之中”的,都视为符合题意。这样,写作范围确定后,文章内容的构建,就大体可以把握了:可采用描述判断式,说明某某事情是出人意料的,又是在情理之中的;可采用说理概括式,论述某些出人意料的事,为什么又在情理之中;可采用推论提醒式,论述如何利用情理的内在规律,减少不利的意外,创设更多的奇迹。再如“自嘲”,应该是对自己来作一番解剖或幽默,而不应该将视点落到别人身上。学生在写作时就要将其切分清楚,然后从“我”的角度切入。

三、辨明各种概念关系

如果话题由几个概念构成,如“铭记与忘记”“人与路”“一步与一生”“一花一叶一世界”“我与故事”等,学生就要在动笔前辨明这个话题由几个概念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以“位置与价值”为话题作文,学生首先必须把握好“位置”与“价值”两者的辩证关系:它们主要表现为一种依存关系,即有什么样的位置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或者说要什么样的价值就要找到什么样的位置。在这一框架的基础上,学生还可以作相关的或相反的思考。比如有了好位置就会有好价值吗?怎样在一定的位置上发挥更大价值?为了体现价值怎样寻找合适的位置?这样,把握好了“位置”与“价值”的辩证关系,文章基本上就会扣合题意。

四、谨防话题在无意之间发生转移

学生要按文题指定的话题作文,并做到一以贯之。有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有意无意地将笔墨转移到其他方面上去。如,有学生写以“根”为话题的文章,由树根到树干,由树干到树枝,由树枝到树叶,然后写到小鸟和树叶一起欢唱,最后飞向蔚蓝的天空。这样写到最后其实离“根”早已十万八千里了。因此学生在写作时要随时注意话题是什么,这个部分是否围绕中心,一旦有转移话题的嫌疑就要马上将其删去或者做一些处理,将话题扣回主旨。

五、自始至终凸显题意

在拟标题时,学生要想方设法暗合或明点话题;在行文中要紧扣标题来写,以防偏离话题;同时,尽可能在开头开门见山,点明话题,标明主旨;结尾画龙点睛,照应开头,构成首尾圆合之势,这样基本上也就扣住了题旨。此外,为避免行文中间偏题,学生可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主旨句,既提醒自己,也呼应开头。

上一篇:横穿《诗经》的河流 下一篇:毕业晚会是对教育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