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时间:2022-09-09 08:35:27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陈寿传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受学于散骑常侍谯周,治《尚书》《三传》,锐精史、汉,聪警博识,属文富艳。初应州命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大同后察孝廉,为本郡中正。

益部自建武后,蜀郡郑伯邑、太尉赵彦信及汉中陈申伯、祝元灵、广汉王文表皆以博学洽闻,作《巴蜀耆旧传》。寿以为不足经远,乃并巴、汉撰为《益部耆旧传》十篇。散骑常侍文立表呈其传,武帝善之,再为著作郎。

吴平后,寿乃鸠合三国史,著《魏》《吴》《蜀》三书六十五篇,号《三国志》,又著《古国志》五十篇,品藻典雅,中书监荀勖、令张华深爱之,以班固、史迁不足方也。出为平阳侯相。华又表令次定《诸葛亮故事集》为二十四篇,时寿良亦集,故颇不同。复入为著作郎。镇南将军杜预表为散骑侍郎,诏曰:“昨适用蜀人寿良具员,且可以为侍御史。”上《官司论》七篇,依据典故,议所因革。又上《释讳》《广国论》。华表令兼中书郎,而寿《魏志》有失勖意,勖不欲其处内,表为长广太守。母遗言令葬洛阳,寿遵其志。又坐不以母归葬见讥。数岁,除太子中庶子。太子转徙后,再兼散骑常侍。

惠帝谓司空张华曰:“寿才宜真,不足久兼也。”华表欲登九卿,会受诛,忠贤排摈,寿遂卒洛下。位望不充其才,当时冤之。

兄子符,字长信,亦有文才,继寿著作佐郎,上廉令。符弟莅,字叔度,梁州别驾,骠骑将军齐王辟掾,卒洛下。莅从弟阶,字达芝,州主簿,察孝廉,褒中令、永昌西部都尉、建宁兴古太守。皆辞章粲丽,驰名当世。凡寿所述作二百余篇,符、莅、阶各数十篇。二州及华夏文士多为作传,大较如此。

时梓潼李骧叔龙亦隽逸器,知名当世,举秀才,尚书郎,拜建平太守,以疾辞不就,意在州里,除广汉太守。初与寿齐望,又相昵友,后与寿携隙,还相诬攻,有识以是短之。

(选自《华阳国志》,有删改)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寿从小从学于谯周,对《尚书》《三传》《史记》《汉书》颇有研究,文采华丽。

B.陈寿作《益部耆旧传》,散骑常侍文立向朝廷呈献此书,皇上认为他做得很好,让文立担任著作郎。

C.陈寿所写的《魏志》不合荀勖的心意,荀勖不想让他入朝为官,向皇上奏请让陈寿出京担任长广太守。

D.陈寿的侄子符、莅及阶皆很有才华,且辞采华美,享誉当世,梁、益二州以及中原的文士们纷纷为叔侄四人作传。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陈寿“博识”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答:

孟子见齐宣王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日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因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齐人将取燕,诸侯谋救之。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①始。’夭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②,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删改]

[注]①葛:远古时期的部落名。②旄倪:指被俘虏的老人和幼儿。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孟子“民本”思想的一项是( )

①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②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③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④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⑤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⑥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①②④ D.②⑤⑥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一国之君要辨识没有才干的臣子并罢免他们,不能仅仅听身边之人和诸大夫的意见,还要倾听百姓的声音。

B.孟子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表明孟子主张施行仁政,以民为本。国君如果倒行逆施,就是老百姓的敌人。

C.战争胜利后,齐宣王想吞并燕国的土地,孟子认为需要看燕国的百姓是否愿意,如果兼并了,燕国百姓不高兴,那就不要兼并。

D.《尚书》记载,商汤最先征伐葛的时候,天下的人都信任商汤,但后来却因不公平造成了怨声载道的局面。

草 桥

刘 侗

右安门外,南十里草桥,方十里,皆泉也。会桥下,伏流十里,道玉河以出,四十里达于潞。故李唐万福寺,寺废而桥存,泉不减而荇荷盛。天启间,建碧霞元君庙其北。当四月,游人集醵[注]且博,旬日乃罢。土以泉故宜花,居人遂花为业。都人卖花担,每辰千百,散入都门。入春而梅,而山茶,而水仙,而探春。中春而桃李,而海棠,而丁香。春老而牡丹,而芍药,而孪枝。入夏,榴花外,皆草花。花备五色者蜀葵、罂粟、凤仙,三色者鸡冠,二色者玉簪,一色者十姊妹、乌斯菊、望江南。秋花,耐秋者红白蓼,不耐秋者木槿、金钱。耐秋不耐霜者,秋海棠。木樨,南种也,最少;菊,北种也,最繁。种菊之法,自春徂夏,辛苦过农事。菊善病,菊虎类多于螟贼蟊,圃人废晨昏者半岁,而终岁衣食焉。凡花,无根茎花叶俱香者,夏荷秋菊也。凡花,历三时者,长春也,紫薇也,夹竹桃也。香历花开谢者,玫瑰也。非花而花之者,无花果也。草桥惟冬花,支尽三季之种,坏土窖藏之,蕴火坑之。十月中旬,牡丹已进御矣。元旦,进椿芽黄瓜。所费一花几半万钱,一芽一瓜几半千钱,其法自汉已有之。汉世大官园,冬种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然温。菜得温气皆生。邵信臣为少府,谓物不时,不宜供奉,奏罢之。草桥去丰台十里中多亭馆亭多于水频圃中而元廉希宪之万柳堂赵参谋之匏瓜亭栗院使之玩芳亭要在弥望间无址无基莫名其处。

(选自《帝京景物略》)

[注]醵(jù):凑钱喝酒。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桥下,伏流十里,道玉河以出,四十里达于潞。

译文:

(2)土以泉故宜花,居人遂花为业。

译文:

(3)所费一花几半万钱,一芽一瓜几半千钱,其法自汉已有之。

译文:

2.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草 桥 去 丰 台 十 里 中 多 亭 馆 亭 多 于 水 频 圃 中 而 元 廉 希 宪 之 万 柳 堂 赵 参 谋 之 匏 瓜 亭 栗 院 使 之 玩 芳 亭 要 在 弥 望 间 无 址 无 基 莫 名 其 处

蔡时鼎传

蔡时鼎,字台甫,漳浦人。历知桐乡、元城,为治清严。征授御史。太和山提督中官田玉兼分守事①,时鼎言不可,并及玉不法状。御史丁此吕以劾高启愚被谪,时鼎论救,语侵杨巍、申时行。报闻。已,巡盐两淮。

还朝,会戚畹子弟有求举不获者,诬顺天考官张一桂私其客冯诗、童维宁及编修史钶子记纯,又滥取冒籍者五人。帝怒,命诗、维宁荷枷,解一桂、钶官。时行等为之解。帝益怒,夺钶职,下诗、维宁吏。法司廷鞫无验,忤旨被让。卒枷二人一月,而调一桂南京。时鼎以事初纠发不由外廷,径从中出,极言“宵人②蜚语直达御前,其渐不可长;且尽疑大臣言官有私,则是股肱耳目举不可信,所信者谁也?”帝怒,手札谕阁臣治罪。会时行及王锡爵在告,许国、王家屏仅拟停俸,且请稍减诗、维宁荷校之期,以全其命。帝不从,责时鼎疑君讪上,降极边杂职。国、家屏复上言:“人君贵明不贵察。苟任一己见闻,猜防苛密,纵听断精审,何补于治;且使奸人乘机得中伤善类,害胡可言!愿停察访以崇大体,宥言官以彰圣度。”帝不怿,手诏诘让。是日,帝思时行,遣中使就第劳问。而国等既被责,具疏谢。时鼎竟谪马邑典史,告归。居二年,吏部拟序迁,不许。

十八年冬,复疏劾时行,言:“比年天灾民困,纪纲紊,吏治混淆。陛下深居宫阙,臣民呼吁莫闻。然群工进言,犹蒙宽贷。乃辅臣时行则树党自坚,忌言益甚。不必明指其失,即意向稍左,亦辄中伤。或显斥于当时,或徐退于后日。致天下谀佞成风,正气消沮。方且内托之乎雅量,外托之乎清明,此圣贤所以重似是之防,严乱德之戒也。夫营私之念重,则奉公之意必衰;巧诈之机熟,则忠诚之节必退。徒思邀福一身,不顾国祸,若而人者,尚可俾相天下哉!”因历数其十失劝之省改疏留中寻进南京礼部郎中卒官贫不具含殓士大夫赙而治其丧。

(选自《明史》)

[注]①分守:明代时按察使、按察分司,又称监司。②宵人:小人,坏人。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法司廷鞫无验,忤旨被让。

译文:

(2)或显斥于当时,或徐退于后日。致天下谀佞成风,正气消沮。

译文:

(3)夫营私之念重,则奉公之意必衰;巧诈之机熟,则忠诚之节必退。

译文:

2.“/”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因 历 数 其 十 失 劝 之 省 改 疏 留 中 寻 进 南 京 礼 部 郎 中 卒 官 贫 不 具 含 殓 士 大 夫 赙 而 治 其 丧

上一篇:毕业晚会是对教育的考验 下一篇:人物传记阅读专项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