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过度忧虑经济增速放缓

时间:2022-10-04 08:13:48

不必过度忧虑经济增速放缓

“在经济增速放缓时,政府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定力。中速发展的好处,一是在世界产业链中,找到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均衡点;二是逼迫产业升级,加快挖掘内生增长潜力。”

中国2014年第一季度GDP增长7.4%。无可否定,这是多年来最低的季度增长率,比去年最后一个季度萎缩了0.3个百分点。

这无疑会在中外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难道中国的GDP增长还要下滑?难道今年7.5%的增长目标已经过于乐观?世界经济在走出复苏的时候,中国增长放慢,会不会拖延复苏的时间表和暗藏不确定性?在这个不知今后经济状况如何发展的时刻,许多人也开始对中央政府未来的政策进行各种猜测。国务院和央行会不会采取像2008年一样的刺激政策?还是继续顶着逆流按兵不动,给这个充满泡沫和过剩产能的经济体,来一个根本性的结构大调整?

观总理的言行,不难看出,他依然坚持目前的调整政策。他的理由有二。其一,中国具备维持比较高的增长潜力。7.4%不算差,如果挺过这一关,下一步的调整政策就可以顺利进行。其二,就目前的世界经济形势来看,中国7.4%的增长速度,还是远远高于其它金砖国家的,更不用说那些非新兴经济体了。印度去年GDP的增长率是除了中国以外所有金砖国家最高的,但也只有4.8%,比中国低了近3个百分点。巴西的增长率只有1%,俄罗斯只有0.8%。不要只看到中国经济放慢的一面,中国的经济增长表现依然是骄人的,不能丢失未来发展的定力和自信。

中国处于“制造中心”的地位,决定了其对上游的消费者提供物品,对下游的生产者提供基础生产资料的广阔市场。如果中国发展得太快,最大的得利者却不是自己,而是上游和下游的国家。因为上游国家可以得到更加便宜的最终消费品,而下游的国家却可以高价卖给中国所需要的原材料。前些年,中国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可是中国自己得到了什么呢?从GDP总量来看是光鲜的,而从内涵和质量来看,却不尽如人意。例如,中国的钢材年产量可以超过10亿吨,可是,全国的钢厂和钢铁工人都在为世界三大寡头铁矿石出口公司打工。力拓(Rio Tinto), 一个13万人的公司,一年的利润就等于中国钢铁行业近300万人所实现利润总和的两倍。去年,中国一吨钢的利润,仅够买半根冰棍,这是自己恶性竞争所产生的后果。

高产量、产能过剩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没有太多的好处,其对环境的破坏力,对技术进步的阻碍力,更是惊人的。在中国发展最快的2001-2009年间,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电力需求就必须增长1.33个百分点。这样的能耗效率,使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入了一个死胡同。越多越快的GDP增长,电力和能源的需求就越是呈指数式增长,也难怪PM2.5成了大家最怕的词。

在世界经济放慢增长的情况下,中国依然保持超过7%的增长速度,主要是因为中国自身的经济,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内生增长能力。在没有依靠出口和外资为主体拉动的情况下,中国可以依靠自己的资源和空间重新布局,维持其它国家(如巴西、印度和俄罗斯)所无法维持的高速度增长态势。

内生增长力是什么?有什么作用?首先,内生增长可以摆脱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也就是光靠劳动和资本的简单叠加,来推动低素质生产扩张的模式。这种低素质模式一旦出现产能过剩,就无法持续发展。内生增长克服了粗放式生产的弊端。换句话说,在劳动和资本没有保持高速度增长时,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使同样多的基本生产要素,产生出更多、质量更高的产品。

其次,内生增长可以在保持一定增长率的情况下,令劳动得到更大的报酬。因此,就算增长速度没有以前那么快,就业量和人民实际生活水平的提高速度,也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再次,当污染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症结时,挖掘内生增长潜力有利于改善环境,使国民经济进入可持续而良性的发展轨迹。

内生增长潜力的提高,不仅是全要素生产力的提高,也是地区和产业合理布局的基础。不仅有利于挖掘某个地区,或者某个产业的全要素生产力,更加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区域均衡发展,从而弱化两极分化、弱化地区差别、弱化大城市的拥堵和过度污染。

中速发展的好处,一是在世界产业链中,找到最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均衡点;二是鼓励或逼迫产业升级,加快挖掘内生增长潜力的速度。因此,在大家担心7.4%增长过低的时候,政府必须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定力。

上一篇:人物传记阅读专项训练 下一篇:核心技术专利过期 国内3D打印推广初现曙光